APP下载

“时间晶体”相互作用首次发现

2020-09-02

科学大观园 2020年17期
关键词:原子钟信息处理晶体

一個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观察到了“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进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改善当前的原子钟技术,提高陀螺仪以及依赖原子钟的系统(如GPS)的性能。

时间晶体是一种物质态,不同于金属或岩石等标准晶体,后者由原子以规则的重复模式排列而成。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弗兰克·威尔泽克首次提出了时间晶体这一概念,并于2016年确定。时间晶体显示出恒定不变的奇异特性,即使没有外部输入也能重复运动。它们的原子先在一个方向不停地振荡、旋转或移动,然后再朝一个方向运动。

在最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美国和芬兰的国际团队使用氦-3观测了时间晶体。科学家观察到两个时间晶体相互作用,并交换组成颗粒——这些粒子从一个时间晶体流向另一个时间晶体,然后又返回,这种现象称为约瑟夫森效应。

研究论文主要作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萨穆利·奥蒂博士说:“控制两个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是一项重大成就。此前,没有人在同一系统中观察到两个时间晶体,更不用说看到它们相互作用了。实现并观察到时间晶体的受控相互作用是将其用于量子信息处理等实际应用的第一步。”

奥蒂解释道,因为尽管周围环境变化,时间晶体仍会自动保持完整(相干),让相干性延续时间尽可能长是发展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必须要解决的主要“拦路虎”。此外,时间晶体也可用于改善原子钟、GPS等系统的性能。

◎ 来源|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原子钟信息处理晶体
浅谈空间傅里叶“变”换之“变”
新型原子钟140亿年内误差不超1/10秒
显微摄影呈现晶体梦幻色彩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S模式空管二次雷达询问与监视技术研究
“天宫二号”上的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