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
2020-09-02王一焱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做出了明确指示,宣传工作者应当从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作风习惯优良、求实创新且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队伍。在国内外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成为宣传思想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能力。这也寄托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们的殷切希望。
关键词:思想宣传;四力;增强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0-02
一、引言
新闻工作者该如何增强“四力”呢?笔者认为,还是要从信念、认识和创新三个角度出发,不遗余力做好思想宣传工作。
二、树立信念,“四力”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首先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和能力,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个人要面对实际地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正确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要把国家发展与群众感受结合起来,把先进典型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提高认识,在实践工作中锻炼“四力”
“四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关系。《联合日报》的《莱芜:城乡“巴士”载来居民新生活市政协连续三年助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这篇文章正是我们在“四力”实践中作风扎实地深入社会实际,在实践中用“脚力”,吃透“世情、民情”的报道。好的报道要讲实际的故事,要有两个抓手,一是选题,二是标题。即在许多社会现实问题中确立何种选题,这就需要“脑力”,脑力是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对我国建国七十年社会实践的深入思考,是如何在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下的辨析判断,只要抓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抓住政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举措,做好选题。当《联合日报》得悉莱芜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组建了交通、规划、建设、财政、信访、公安等单位联合指导办公室”时,立刻派人参与其中,在当地政府的每一步工作中实际观察,这就是“眼力” “眼力”不仅仅是眼见为实,而更在于站在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观察新闻事件,突出新闻工作者的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分析能力;我們注意到:“市政府科学规划,打破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分割运行的二元格局”,若能“全面延伸了村公交网……实现全市市、区、镇、村公交全覆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安全便捷、质优价廉的公交服务”,那就真是“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事”。这样的规划建设难度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但为了“便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市政府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完成。建成运营开始,《联合日报》的记者跟着公交车跑遍了九条增加的城镇公交线路,体验了八十九条村镇公交线路与城镇公交线路衔接的两大公交网络,深入体会了这项惠民建设过程中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实干精神;以及普通百姓在这一惠民建设中的喜悦。一个精彩的细节,往往胜过记者的许多议论和渲染的笔墨,而新闻价值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一篇贴近生活实际的新闻报道,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进入读者心中。
简单形象地说,在实践中增强脑力,就是在实践中要吃透“党的政策主张”;在实践中增强脚力,就是清楚地知道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在实践中增强眼力,就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通过“上” “下”比对,发现有“上下相通”的新闻价值,在大中有小,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一滴水见太阳;在实践中增强笔力,就是把“上、下”对比中发现的“有民情”的新闻,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图片表达出党和群众的共同愿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途径传播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使命任务。
四、在新形势下,通过“四力”守正创新
我们新闻业务的基础在于学习,关键在于实践。学习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知识,掌握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在融媒体时代,仍要坚定执行“四力”实践的方向,在行为方式上必须坚守实事求是的新闻底线和操作法则,这些职业精神和法则在新媒体时代更显宝贵,实际上新媒体给真正能下苦功深入实际、观察实际、动脑筋思考实际、下苦功夫写出实际生动故事的专业采编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传统媒体要获得新生,必须要注重、借鉴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学习新媒体的展示技术,这是基础。现在数字化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对某一重大活动或事件的多媒体集成报道中,有H5(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集成,人工智能写作,播报机器人发展,自媒体的兴起,视频新闻的多角度呈现等等,可以反映出新媒体报道的短、新、快、活、浅的特点。但若没有更优质的新闻内容,不会讲新闻事件中的深刻背景,即便传播形式再新颖有趣,依然会被淘汰。守正创新,必须抵御浮躁,才能厚积薄发,在新媒体运行中,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作品,是记者和编辑互动连环的一体化工程,特别是在融合多媒体时代,动态相联,缺一不可。既要有丰富多彩的实际内容;又有多媒体视频、音响的效果;更有精心编辑的,吸引眼球的美化版式。若是采访不深入,标题不新颖,立意不清楚,逻辑不明确,策划不精确,材料不权威,布局不合理,版式不新意,也是很难吸引融合媒体快速新颖形势下读者的眼球。
从新媒体实践方式上看,多种多样的媒体传播平台还将层出不穷,如何快速有效送达信息、保持用户黏性,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无论“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平台如何火爆,声量有多大,我们专业媒体的“专业生产内容”(PGC)的基本标准都必须守住,大到选题导向、信源质量,小到语法字词、标点符号,都不能放松要求,更不能“粗鄙化”。公众对于专业媒体机构的期待首先并不是表达方式上的“小清新” “卖萌”,而是“硬核”的新闻内容,即便是为了拉进与年轻用户的距离而作适度包装,也不能以辞害意,放弃了专业的新闻标准和价值追求,这就是守正。但是我们传统专业新闻媒体必须更新生产架构,学会纵向、横向的多点联结,必须学会形态上、表达方式上的灵活、新颖、不端架子,更重要的是运用新技术手段追求新闻信息、内容资源的立体呈现,让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报道在时间上、深度上持续发挥影响力。比如《联合日报》的《莱芜:城乡“巴士”载来居民新生活市政协连续三年助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这篇报道,从政府立项开始,就刊出消息,到建成通车运营,在适当的时间节点上重新刊发,这就是一种影响力的唤醒和叠加。今后如果能够对内容资源进行更精细的加工整合,使之结合热点,展现出新闻作品在信息量上、时间上、思考能力上的纵深感,那么一定能够扎实地助力“聚民心,展形象,举旗帜”的效果,这就是创新,也是内容建设的根本目标。
我们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仍必须坚持增强“四力”,在世情民情中要“沾泥土”,就是要深入基层,就是要抓鲜活的有血有肉故事;其次要“带露珠”,就是要掌握第一手新鲜的活蹦乱跳的鱼,决不能在电脑前“吃别人嚼过的鱼骨头”;再次要“冒热气”,就是经过记者和编辑精心烹饪的,刚出蒸笼的香喷喷的饭菜。闻香醉人,闻酒干杯,让读者回味无穷。真正展现出专业新闻工作者高屋建瓴的权威性;独家分析的预见性;深入解读的透彻性;贯彻指导的借鉴性。
五、结语
伴随着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人面临的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我们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在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实践中,努力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保持我们专业新闻队伍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丁建庭,曹斯.从心出发向新而行——在增强“四力”中追寻媒体初心使命[J].南方传媒研究,2019(4):3-7.
[2]臧晓姝.新闻记者要增强“四力”提高职业素养[J].黑河学刊,2019 (4):66-67.
[3]王钰平.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练好“四力”提高职业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
[4]张燕.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J].传媒评论,2019(05).
[5]杨婷婷.基层记者在主题报道中怎样锤炼记者“四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9(09).
[6]杨家栋.浅谈全媒体时代记者践行“四力”的重要性[J].传播力研究,2020(03).
[7]王素芬.全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需加强“四力”[J].传播力研究, 2019(27).
作者简介:王一焱,女,汉族,山东莒县人。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