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及社工介入的策略研究

2020-09-02张务红

山东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环卫工

张务红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济南市历下区部分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着工作时间长、生活圈子狭窄固定、文化活动时间少及消费低、精神文化活动类型单一等问题,并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了满足城市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以用人单位为综合平台,以各社工社会组织为主要抓手,丰富环卫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环卫工“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社工介入;城市融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从对“物质文化”的基本需要提升为对“美好生活”的全面需要,其中就包含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它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本文所指的环卫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指环卫工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文化需求、人际交往和兴趣爱好等用于消遣的非物质生活。目前城市环卫工的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得到了保障,但其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一、相关文献综述

在环卫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彭鑫(2015)认为环卫工生活存在着劳动合同基本保护问题、社会保险核心保护问题、劳动待遇条件具体保护问题以及职业安全教育后续保护问题,对此提出完善环卫工劳动保护问题的具体建议和对策,以此提高环卫工人自身素质以及社会给予其的劳动保护;在关于环卫工支持系统方面,青格乐、席锁柱(2017),在分析环卫工生存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卫工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原因,认为为了改变环卫工弱势地位,必须构建环卫工社会支持网络;在环卫工权益保障方面,聂凤、邹漫(2018)、孙竹(2017)则认为要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舆论引导及提升其权益保护意识等,增强环卫工群体的存在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在环卫工职业认同方面,谢玉华、李路瑶、覃亚洲(2018),基于湖南和上海环卫工的数据,从微观心理角度研究环卫工的职业认同,认为提高环卫工职业认同需要从组织内改进组织公平和组织外提高社会认同;丁百仁(2014)基于对南京环卫工人的调查,认为环卫工人职业认同已达到了“中等化水平”,其中社会支持维度影响力最大,应该对环卫工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都集中于对环卫工的劳动权益保障、职业认同及其支持系统等层面的研究,而对于环卫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缺乏相应的成果,尤其缺乏对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实证调查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借鉴环卫工文化建设与权益保护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济南市历下区环卫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从环卫工精神文化角度介入,分析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丰富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办法,为解决环卫工精神文化现存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从而促进环卫工的城市融入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 济南市历下区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济南市历下区随机抽取200名在职环卫工发放问卷及选取30名环卫工进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9%。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由本次调查可知,男性环卫工有92人,占比51.7%;女性环卫工有86人,占比48.3%。女性环卫工和男性环卫工的比例相差不大。根據访谈得知济南市历下区环卫局招收环卫工倾向于夫妻二人一起,所以济南市历下区的环卫工绝大部分是“夫妻工”。

调研对象中25-45岁的环卫工有67人,占比37.6%;年龄在45岁-60岁之间的环卫工有99人占比55.6%;年龄在60岁以上的环卫工有12人,占比6.8%。从分析结果来看,从事环卫工工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而且调研对象的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有166人,占比93.2%;受教育水平在高中或中专的有12人,占比6.8%;环卫工群体是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二)城市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1、环卫工文化消费水平低

由调查可知,有74.2%的人在文化方面的消费为每月50元以下;有6.2%的人的每月花费在200-300元。这表明当前环卫工在文化活动方面的花销很少,而且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了解到环卫工人工资收入较低,到现在每月也仅有2100元左右。他们除了要承担基本的生活开销,还要用这些工资赡养老人、抚育子女。

2、 用于精神文化活动时间少

根据问卷,环卫工用在精神文化生活时间方面,有65.4%的人每天花费30分钟以下,2小时以上的只占比2.9%。环卫工人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路上工作;而且工作很累,每当一天工作完回家后也没有力气和心情去参与一些精神文化活动,因此一天中花在精神文化活动上的时间很少。

3、环卫工文化活动范围狭窄

据调查,有94.9%名环卫工没有参加任何有关组织,而只有5.1%名环卫工选择了参加“老乡会、同学会等”,而其他社会团体没有人参加。环卫工的活动范围非常狭窄,在城市里基本没有认识的人,每天都是工作地点和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缺乏一些参加精神文化活动的渠道和机会。

4、精神文化需求多样但供给不足

依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调研对象希望有“看电影、看演出”活动的占比87.1%;希望“参加文体类比赛或文娱活动”的占比80.3%。但调研对象认为本地文化公共设施数量“不足”的人占比60.7%,“参加企业组织的文娱活动”中,“每年5次以上”没有人。从调查结果可知,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单位组织的活动数量少、种类单一,忽略了环卫工自身的诉求无法满足环卫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社工贯穿全局,发挥好桥梁作用

1、社工可以在政府、用人单位和环卫工三者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社工一方面可以聆听、发现环卫工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问题传递给相关政府部门,推动政府根据环卫工的实际情况修订相关政策,为环卫工争取更多的文化权益并将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传达给环卫工。社工帮助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连接起来,将各种资源发挥到最充分。

2、社工可以激发环卫工个人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社工可以运用地区发展模式,充分激发环卫工的个人主动性,培养社区领袖,让他们自己有动力和能力主动去争取自己的文化精神权益,改变他们的旧认识,增强环卫工的信心,改变他们的“自我定位”,使他们能主动与城市居民联系,积极享受城市内的免费精神文化服务与娱乐设施,积极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访谈法,以济南市历下区 200 名环卫工为调研对象,对环卫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从社会、个人及用人单位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此外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时间有限,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的分析不足,整理文献资料不全面,研究范围仅限于休闲、娱乐等方面,对 SPSS 的应用能力有限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最后本文调查样本只限于济南市历下区,因此所得结果也只适用于本文观点。

丰富环卫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居民的共同努力,大家协力促进城市环卫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大家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2]高邓.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东莞市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2014.

[3]彭鑫.长沙市环卫工劳动保护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40.

[4]青格乐,席锁柱.环卫工支持系统的缺失与构建——呼和浩特市环卫工的调查[J].学理论,2017(12):98-100.

[5]聂凤,周漫.社会转型期环卫工的权益保障分析[J].学理论,2018(04):97-98.

[6]谢玉华、李路瑶、覃亚洲.环卫工的组织公平感对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7]丁百仁.环卫工人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044-1050.

[8]李欣.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46-50.

[9]刘启营.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及改善对策——基于山东省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46-51.

[10]沙占华.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以保定市为例[J].保定学院学報.2013(02):1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环卫工
可敬的环卫工阿姨
环卫工何以如履薄冰
环卫工休息室缘何“环卫工免进”
把休息室还给环卫工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影响分析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环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