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古海洋的精灵

2020-09-02雷倩萍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物群节肢动物寒武纪

雷倩萍

5亿多年前,冈瓦纳古陆清澈的地缘海中,一类外形奇特的节肢动物缓缓地在海底爬行,搜索着生物遗骸和其他有机质,它们就是马尔拉虫(Marrella)。马尔拉虫大量出现在寒武纪的海洋里,属于節肢动物一个独特的纲——马尔拉虫纲(Marrellomorpha)。目前最早的马尔拉虫出现在中国湖南湘西寒武纪早期地层中,距今已有5亿多年。其家族非常兴旺,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是数量最多的节肢动物。马尔拉虫及其近亲也是一个兴盛的类群,在之后的1.5亿年一直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海洋中并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就像现代的海蜘蛛一样,演化出瘦骨嶙峋的外壳,以打消捕食者的食欲并延续自己的生命。

最早的马尔拉虫化石记录

1909年,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沃尔考特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层中采集到了第一块马尔拉虫化石。起初,沃尔考特觉得这像一种花边蟹,可能是一种奇特的三叶虫。1971年,古生物学家哈里·惠廷顿重新研究了这一化石并根据其腿肢、鳃和头附肢的特征认定这不是我们常见的三叶虫、螯肢类或甲壳类,而是一个全新的类群,于是新建了马尔拉虫纲。

2012年,古生物学者刘青在中国湖南湘西花垣县排吾乡发现并报道了迄今为止最早的马尔拉虫。虽然当时仅发现了一枚化石标本,但却清晰保存了马尔拉虫的背刺痕迹,这表明马尔拉虫早期的代表形态简单,以X形背刺为主要特征且边缘较光滑。

寒武纪海洋中的弱小生灵

马尔拉虫在寒武纪的海洋中属于非常弱小的动物,所以它们需要想方设法保护自己免遭捕杀。它们并没有采用传统方式,而是另辟蹊径缩小体型,变得瘦骨嶙峋从而让捕食者失去胃口。马尔拉虫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两对弯曲的长刺向后方延伸,流线型的轻盈身躯便于在海洋中自在游弋。

在湘西杷榔生物群的马尔拉虫被发现之前,最早的马尔拉虫化石出现在贵州凯里生物群中。凯里生物群包括11大门类,100多属的动物化石,以包括三叶虫在内的各种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水母状动物为特点,并且许多标本还保存了软体结构,时代略早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发现和报道的马尔拉虫在形态上与杷榔生物群的极为相似,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

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位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目前已发现100多种海洋动物,其中节肢动物是优势类群。马尔拉虫化石是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极为常见的化石之一,现已采集到超过25000块标本,是当地第二大常见的节肢动物。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量保存软体结构的马尔拉虫的发现,软体结构如附肢等都得以保存完好的细节,为全面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此外,在澳大利亚僧侣溪磷酸盐生物群也发现了马尔拉虫的全新品种——澳洲马尔拉虫,三维保存的奥斯坦型化石,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更多有关这一类群的信息。

古生代海洋中马尔拉虫的亲戚们

寒武纪过后,马尔拉虫演化出了更多新的类型。奥陶纪出现的福卡虫(Fuca)背刺更为华丽,身前多了一对向两侧伸出的小尖刺,形成六角形。六根尖刺的边缘还长有许多细长的纤毛,显得异常绚丽。大多数福卡虫的化石都只保留了坚硬的骨刺,但在摩洛哥费祖拉塔特异埋藏化石库中,福卡虫的身体结构也被完整保存了下来,实属不易。这些体态轻盈的小家伙在奥陶纪的海洋中游弋着,就像生活在海里的精灵一般。

又过了约5000万年,科学家在德国早泥盆世的洪斯吕克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发现了马尔拉虫的后裔,六角拟星虫(Mimetaster hexagonalis)。虽然它背甲很小,但是两对强壮的附肢却异常突出,就如同一只钢铁蜘蛛般。

在泥盆纪马尔拉虫后裔消失之后,地层中再也没有发现这类节肢动物的踪迹,似乎它们的灭绝也代表了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集体谢幕,不久之后,新生命形态的大幕徐徐拉起。

猜你喜欢

生物群节肢动物寒武纪
黑龙江省海伦大峡谷发现白垩纪生物群
蝉为什么会蜕皮
清江生物群——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秘密的新窗口
寒武纪:怪物元年
古老的节肢动物
翻斗鱼
贵阳学院不同植被上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