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下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2020-09-02崔燕王进文李瑞峰
崔燕 王进文 李瑞峰
【摘要】医学伦理学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切实有效提升医学生的执业素养,为国家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的专业型医学人才,并不断完善医学伦理学教学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开创医学伦理教育建设的先河。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120-02
1.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要性
1.1立德树人,培养优秀医学接班人
医学是生命的学科,横跨于自然科学与医学人文学科之间。在医学实践中,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得到提升。德立于人类文明之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导向,也凝聚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更应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将“德”贯彻落实于人才的培养之中,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道德问题的科学,故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课。
1.2以“德”为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无德不成医”,作为医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德近佛,艺近仙”体现了古人对医生道德素质的高要求。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当下,新时代的高等医学院校,更应该积极推广医学伦理教学,为中国培养全面性、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让医学生更加理解医学行业,更加具备职业责任感,进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2.医学伦理学教育发展要求
2.1医学伦理教育需要从人文情怀出发
医学是直接与人类生命相关的学科。“医乃仁术”,医学随着医疗事业不断的进步以及发展,更为广义的、宽泛的人文关怀被更为迫切的需求。医患关系的变化,也在彰显着人文情怀对于医学工作的重要性。
进行医学伦理教育,不仅能够为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充足的基础,同样也是对患者充分负责的体现。人本主义的回归,也是医学人文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下,我国目前的医学伦理教育整体上没有呈现出体系化,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规划和制度。因此,兼顾医学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让二者相互渗透,将成为医学伦理学教育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2贴合实际,深入实践
伴随《医学伦理学》的诞生,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也开始发生变化。各级卫生管理干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对医学伦理学越来越重视,积极推广、研究与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医学伦理具备实践性,在医学伦理教学中,要引入实践教学,从当下医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入手开展伦理教学,如医患关系问题、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问题等,特别是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大爱无疆、一心赴救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救治、护理病人过程中遵循的伦理原则等等都是对医学伦理学的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医学伦理,传承医学道德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有重要意义。
2.3加快传播医学伦理学知识
在当下,经济虽然不断发展,医疗技术领域也不断实现突破。但是医患交往中各类医疗事故以及伤医、杀医事件却还是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也在不断透支着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这对于维持医疗环境及秩序会有极其不利的影响。医患关系的维持中,需要对患者行为进行约束与管制,更要在医学工作者培养阶段,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医生的道德水平并非一朝一夕能提升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漫长而深远的工作。
从另一方面讲,全社会范围内都应该进行医学理论常识的宣传与教育,让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能够与医学伦理相结合,将其发展为为社会所认可的主旋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暴力伤医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全民伦理道德修养的提高,同样迫在眉睫。
3.当代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学伦理学教育也在朝着网络信息化方向迈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进行医学伦理学授课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实现了普遍的应用,并实现了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種教学方式的融合,优化改善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在肯定发展的同时,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3.1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无异于一场革新,但就当前而言,医学伦理学教学仍未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束缚。医学伦理学对实践有着较高的要求,除了少部分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可为学生提供床边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外,大部分院校的教学模式仍局限于传统课堂,即教师传授,学生听讲。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时常会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但是仍然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无法有效的使学生参与教学、探究学习,从而获得启发。
3.2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并未设有专门的医学伦理教研室、医学人文研究院等相应的专门教研部门。许多高等医学院校误以为医学伦理学是思想政治学的附属课程,并不认为其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这些学院也很少甚至没有医学伦理学授课教师,让思政课教师兼任此门课程的授课工作,这不仅限制了医学伦理学专业教师发展空间,还对医学伦理学的推广造成严重阻碍。
3.3医学伦理学教学脱离医学学生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修养是高等医学院校所看重的,但是,就当前医学伦理教学而言,仍无法保证每一名走出象牙塔的医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不可否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个人素养,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仅仅通过几个学期的医学人文教育就想达到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升华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医学伦理课程通常开设于大一或大二学年,医学生刚刚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基础课程,既没接触过医院也没有接触临床课程,对于一些临床案例很难理解其深刻含义。这样的授课模式很难对学生性格品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4.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新途径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针对性解决医学伦理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及改善医学伦理学授课模式,开创医学院学生医德培育新局面。
4.1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线上教学是指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以观看视频、学习课件、完成作业等形式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优质的课程资源是确保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使学生能够学到想要的东西。利用多媒体实现医学伦理教学,将书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图像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乐于接受,也更易接受。线下教学主要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辅导报告等形式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各医学院应用十分普遍。例如就当前人们话题“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展开探讨,并通过搜寻相关案例,并就改善措施进行思考。“无德不成医”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实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医学道德素养。而这种课堂讨论的方式实现了学生间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在交流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医学伦理教学的可行性。
4.2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除传统课堂外,医学伦理教学的推行也离不开第二课堂的支持,对于医学伦理教学而言,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足以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第二课堂的形式并非固定的,社会实践、课外思考、辩论比赛等都可以成为选择,这些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道德培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医德培养方面,传统的道德说教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代青少年,真实案例教学、先迹遗址参观或早期接触临床等教学方式更能满足00后对教学方式的需求。“寓理于情”使医学生在言传身教中陶冶情操、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4.3将纸质材料与电子材料相结合
当前,纸质教材仍是医学伦理教学的主要材料,相关课外延伸不足。就医学伦理教学而言,教材上的有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教学才能对学生有所启发。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在教材之外,还应扩大所提供辅导材料的范围,如电子材料等。如今,手机中的阅读软件几乎取代了图书馆的作用,这也对医学伦理教学有所启发,利用微信、QQ等软件发布展示材料、案例分析、课堂笔记等辅导材料,提高学生阅读量,使学生达到学与思之间的结合,提高学生理性分析、伦理推理、道德论证的能力。
4.4完善医学伦理学教学体系
人民需要医德双修的医务工作者,高等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建立集医学伦理学、卫生管理、卫生法学、社会工作、社会医学等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医学人文研究院。建立专门的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培养一支既有医学人文功底又有医学知识背景的复合型、高水平的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需要理性明理的患者,为普及医学伦理的社会教育,社会伦理教育同样应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让医患双方都能以合理的方式解决医学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医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科學行医、温和问诊,而患者文明就医、明理懂法,将是医学伦理教育最终的目的。基于此,医患双方的基础权利也能被有效维护。医学伦理学教育也是当下“健康中国”实现中的迫切任务,完善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体系被建立,则是该目标能够实现的合理立足点。
5.总结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医学伦理课程教学力度,实现医学伦理教学资源共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手段、重组课堂结构、开拓伦理教学新途径,切实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完善人文教学体系、建立高水平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为讲好医学伦理学课程创造良好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萱.法治视角下我国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12):56-58.
[2]徐玉梅.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医学伦理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10):1237-1241.
[3]伍天章.新时代下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04):434-437.
作者简介:
崔燕(1982-),女,汉族,河北故城人,任职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科长,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