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02罗双燕
罗双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音乐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在新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更多的游戏元素引入到音乐课堂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 游戏教学 音乐素养 综合能力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105-02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关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然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式化、系统化教育的初始阶段[1],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引导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音乐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2],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现状,我尝试着将更多的游戏元素引入到音乐课堂中。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享在具体应用中的一点收获,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点参考。
一、小学阶段音乐课程融入游戏的意义
依据现阶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到音乐教学与游戏教学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更加积极地运用知识去促进游戏教学与音乐教学的融合,让游戏成为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有利的辅助手段。
首先,游戏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游戏教学一般都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为音乐教学带来全新的特色,为此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不但可以掌握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能获取到良好的学习心情,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游戏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一直都是最好的教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拥有着非常有利的优势,因此利用游戏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故而,在音乐教学的同时融入游戏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情绪与效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兴趣的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学习好音乐的最佳策略。
最后,游戏可以有利地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到音乐的知识。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机械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到音乐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对这种天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继而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叛逆心理,这样的教学手段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是一种严重阻碍。为此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将音乐知识与游戏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更多更好的音乐知识。
二、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将精力放在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上,课堂的趣味性不足,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还可能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抗拒、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3]。实质上,无论是在哪个教育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知识的趣味性是影响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就要适当地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从当前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游戏更容易引起这个阶段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新乐器学习时,我会因乐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有的乐器比较小巧,我便将其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学生用手触摸,然后猜一猜盒子里的乐器是什么。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猜乐器的游戏中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欣赏《动物狂欢曲》这首作品时,我事先给学生准备了不同动物的头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头饰,然后在听到相应的旋律时进行表演,表演形式不作具体要求,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营造音乐游戏情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音乐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音乐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示范的音调完成表演即认为达成了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看似高效,而实质上效果不佳,能够真正被学生吸收理解并且掌握得并不多。为了改变现状,我在课堂上营造音乐游戏场景,从而使学生更有融入感,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音符教学时,很多学生觉得这个内容有些抽象,不太容易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认知,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的元素,将其转化成为直观、有趣的“跳房子”游戏。将五个音符划分成为五格,并用1至5共五个数字代替,当学生跳到哪个数字格内便唱出相应的音节。学生跳到标注“3”的格子时,就唱出“3”的音节。唱对了有奖励,唱错了也有小小的“惩罚”。在这种轻松愉悅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有效理解和掌握了这五个音符,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谓一举多得。再例如,教授学生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中的节奏时,就可以利用一些练习性的游戏来让学生掌握这首歌曲中的节奏,并在认识第四句中的八分音符和连音线中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游戏中,我一边为学生弹奏这首歌曲,一边让学生跟着这首歌曲的节奏拍手、拍腿,在学生拍错的时候指导学生正确的方式。由此,使学生在游戏的练习中了解这首歌曲。
四、应用音乐象征型游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象征型游戏指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本中曲目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一些能够与歌词相关联的动作,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唱到相对应的内容就会手舞足蹈,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象征型游戏还可以帮助学生牢记音乐歌曲中的歌词,帮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地掌握到歌曲所蕴含的歌唱方法。例如在教师学生演唱《粗心的小画家》时,我就是帮助学生设计出了一些象征型的游戏来促进学生演唱歌曲,从而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当学生演唱到“彩色的铅笔、一大把”时,我便让学生将两只手合拢在一起,划出一个圆,代表了歌词中彩色前边有这么一大捆。而当学生演唱到“他对别人把口夸”时,我也为学生设计出了一个用手撑开放在嘴边,代表着别人在夸耀自己。而当学生演唱到“两只螃蟹四条腿”的时候,我就让学生用手比划出“四”这个字,当学生唱到“画只小鸭子尖尖嘴”的时候,我也让学生用双手比划在嘴边,做出尖嘴的样子,而当学生演唱到“两只小兔圆耳朵呀”的时候,就让学生用双手举在头顶,表示出自己也像小兔子一樣长出了两个大耳朵,当唱到“画只大马没尾巴”的时候,就让学生用手在后面摆动,便显出自己像只小马驹,来回摆动自己的尾巴。通过这些即可以让小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逐步记住歌词内容,还可以用象征型游戏的方式教授学生对歌曲的掌握,这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音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爱上唱歌。再例如,进行《小花猫和小老鼠》的歌曲教学过程中,我就是在教学的起初阶段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这两种小动物的特点与天性,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奏,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学习到的动作表演出来,有些学生扮演小花猫、而有些学生则扮演小老鼠,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在音乐中玩起猫抓老鼠的小游戏。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与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使用规则性游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创建规则性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知识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巩固音乐知识的学习。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具备规则性的游戏,让学生合理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并在规则游戏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更好的音乐知识。
例如在教授《金色的童年》这首歌曲时,我便帮助学生设计出了一些规则性的小游戏。在课堂上弹奏歌曲时,要求学生开始歌唱,一旦我弹奏的音乐节奏缓慢下来,学生也要放轻声音,而我的音乐节奏停止时,学生则需要立刻停下不再唱歌。利用这样的游戏规则,可以让学生掌握到歌曲中音乐节奏的变换。继而在之后的课堂中,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节奏的变换,从而在不断地练习中熟练地掌握到相对应的节奏。也可以在教学的同时,设计出更多更有趣的规则性游戏,比如跟着音乐节奏进行东西的传递,当音乐停止时,物品在谁的手上,就可以让这位同学进行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六、总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游戏元素的引入则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过程中,将游戏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契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进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思瑾. 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7):76.
[2]胡君.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32):156-157.
[3]龚晓红.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 教师, 2016(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