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实施的现状及方案初探
2020-09-02王贺明
王贺明
【摘要】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高效互动且直观的数学教学中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就小学微课教学利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而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微课教学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基于此,以下文章便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现状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96-02
前言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这一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增强师生互动的频率,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但是在应用微课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利用方式的合理化,并要正确认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发挥微课的有效价值。
一、微课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相关内涵
微课主要就是指人们通过目前发展迅速的信息手段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及素材依据大众的认知水平,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源。而微课的主要载体之一就是视频,大部分录制微课的教师都会将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通过相关的设备录制教师的讲述过程,而一般录制的时间大多都是5到10分钟,其中内容不仅包括教学的视频,还应该包括教学的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微课就是指将微课这种数字资源引入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通过教师在课下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通过互联网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也是课改的要求,要求学生无论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地去获取取数学知识,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对微课之中的疑难点进行探析,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析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现状
(一)数学微课质量有所欠缺
设计方面:数学老师应该将教学目标的主体明确出来,并强调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的重要性。但是就当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数学老师都没有对学生做出充分的重视,而且,在进行对微课的选择时,数学老师大多是强调形式化,只是单方面想要制造出绚丽的教学效果。
制作方面:微課制作较为单一,通常情况下,录屏是数学老师较为常用的方法,无论是在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还是程序性方案上,数学老师都会高频率的使用录屏微课的方式。不仅如此,在选择微课媒体时,数学老师也会较为固定,并没有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数学微课教学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语言方面:就提问方面来看,数学老师一般都会强调对学生进行事实性问题的提问,而没有认识到思考性问题的重要意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微课自然缺乏一定的深度,进而导致小学生在这样的微课教学中难以掌握好关键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在结合微课和数学教学内容时,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持着一蹴而成的心态,并没有在微课教学中融入客观的生活理念,也没有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情境[1]。这样一来,微课教学自然难以顺利地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去。
(二)使用频率较低
虽然在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下,很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微课对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微课的使用频率还是相对较低,而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虽然教师意识到了微课的重要性,但是对微课的认可度还是相对较差的,因此,微课很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其作用,虽然大部分教师偶尔会使用微课进行教学,但是使用频率还是相对较低,难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之中的作用。其次,就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很多教师及学校缺乏对微课的教学经验,很多学校对微课的推广力度也不是很大,难以促进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
(三)缺乏对微课的深入认知
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微课只局限于导入新课内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并不会引入微课教学,缺乏对微课的深入认知。一方面,主要是教师自身对微课不够了解,难以利用微课教学,使得微课在教学过程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限制了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就是数学的具体教学环节及练习环节都否定了微课的意义,极大地限制了小学数学微课的普及,不利于发挥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滥用微课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都是提倡教师积极地利用微课来展开数学教学,因此会导致很多教师盲目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滥用微课,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微课失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虽然利用微课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微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很多教师难以科学地利用微课教学,使得学生难以深入地了解微课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微课教学。
(二)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
想要将微课科学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网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载体,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很多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利用微课学习的借口来浏览相关的网络信息,再加上小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也难以相对集中,因此想要让学生通过微课来进行数学学习,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其进行监督,让其不断地接受数学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生不受网络环境的影响。
(三)教师存在认知误区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还属于教师摸索的前期阶段,很多教师在应用时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误区,大部分教师都将对微课的认知停留在了概念上,对其具体的核心和内涵还是不够清楚,导致教师在运用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方案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前的实施工作
就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难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图形等方面的知识,而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教学问题,主要是因为数学老师只是照搬教材来展开对学生的预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小学生自然无法受到数学教学的吸引,同时也难以产生学习的情趣。而数学老师在其中引入微课,用视频形式来向学生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内容,便可以促使学生充分集中自身的学习注意力,并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与此同时,在向学生讲述图形面积的知识时,数学老师使用微课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图形化的教学中充分了解分数和百分比等的数学概念。而且,在进行对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转变之后,学生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另外,数学课前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课前时间观看视频,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置问题,面对数学能力不同的学生,他们则可以按照自身接受能力的快慢去调节视频的播放速度。小学数学老师在向学生讲述新知识的时候,还需要做好教学的铺垫,根据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以此来展开后期教学的铺垫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带着良好的基础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2]。比如说,数学老师在向学生讲述“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内容时,便可以为学生制作线段微课视频,视频中引入分数的意义。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教学内容,学生便可以对题目的含义有充分的认识。而且,通过这一方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借助自身对线段图的大概了解,从而对数与数之间的计算方法有更好、更快地掌握。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上的实施工作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将解题方法掌握好,还需要进行对学习心得的讨论,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教材中对三角形的要点进行了阐述,但是却没有做出深入的分析。在这一情况下,学生自然无法知晓作图方法。面对这一问题,数学老师便可以借助微课教学,使学生可以一同讨论并进行对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的讨论成果,数学老师可以进行演示,然后使學生进行对自我操作方法的改善。这样一来,在不断地交流和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阐述等便都可以得到逐步的完善。另外,因为小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所以他们只能够表面化的看待问题,并且融入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针对这一问题,数学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对微课视频的适当添加,使学生能够在情景化的数学教学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摆脱学习数学的压力。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时,如果数学老师只是单纯使用文字和语言的方式来展开教学,那么学生自然很难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为此,数学老师还应该将微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现,使用动态演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这样一来,在直观的视频中,学生便可以得到真切的体会。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后的实施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比如说,因为学生本人、家庭因素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形象上和学习上的差异。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很难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和进度,而有些学生则有着很强的学习接受能力。基于这一形势,班级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自然会出现两极化的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数学老师就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具有层次性的微课教学视频[3]。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下载适合自身数学学习程度的微课视频。另外,通过这样的微课实施方式,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等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除此之外,数学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有利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了解,同时,还可以让家长发挥自身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监督作用,让学生在课后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比如说,数学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时,便可以将一些有效的问题加入到微课视频中去,像是家里卧室的面积是多少、课桌的面积为多少等等。基于这些问题,学生自然可以进行亲身的测量。这样一来,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还能够在有效的课后锻炼中促使自身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将微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起到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不仅可以充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利用课上或者是课后时间观看视频进行数学学习,获得灵活的数学学习方式,还可以在微课教学中促使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增强。所以说,小学数学老师就应该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等进行微课视频的有效制作,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下有效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雅贤.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设计原则与实施要点[J]. 新课程·小学,2017(5):125.
[2]李淑红.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设计[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197.
[3]吕玉弘.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