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2020-09-02黄晓净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可湿性病害植株

黄晓净

茎腐病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很容易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最大程度规避茎腐病的不利影响,促使玉米种植效益得到保证。

一、玉米茎腐病的病因与症状

1、真菌性茎腐病。其中,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等是真菌性茎腐病出现的主要因素,依赖土壤传播。病原菌往往在病残玉米植株上依附,之后通过伤口向玉米苗中侵入。此外,若没有科学实施田间管理工作,导致有土壤板结问题出现,或者土壤缺乏足够的肥力,有较多的除草剂残留等,真菌性茎腐病也容易发生。若玉米成熟期内天气条件较差,如阴雨天气较多等,青枯型茎腐病具有较高发病几率。

本种病害首先会对玉米根部、茎基部等进行侵害,一般有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形成。之后向次生根逐渐蔓延,导致玉米植株的根部、茎基部等完全腐烂,这样就很容易有玉米植株枯死现象发生。玉米蜡熟期内,青枯病容易出现,植株叶片呈现出灰暗的颜色,逐渐枯萎。一旦发生青枯病,通常只需要一周的时间,玉米植株就会枯萎。

2、细菌性茎腐病。本种病害的病原菌往往在土壤中玉米的病残叶体上依附,之后借助于气流、雨水等,向玉米植株存在伤口的叶片中侵入。若外界温度、湿度较高,细菌性茎腐病很容易发生。此外,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有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出现,也会加大细菌的传播几率。部分地块由于处于较低的地势,缺乏良好的排水通风条件,或者种植人员过度施用氮肥,也容易导致细菌性茎腐病发生率大大提高。

本种病害会导致有不规则水渍状腐烂问题存在于植株叶梢,之后逐渐软化、腐烂掉生长点组织,甚至还会有臭味发出。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加剧,叶鞘边缘颜色发生改变,且有黄褐色腐臭菌液溢出。玉米植株一旦感染本种病害,将会严重降低整体产量。

二、玉米茎腐病的致病因素

1、品种。玉米品种的不同,具有差异化的抗病性能。如相较于甜玉米品种,普通型玉米的发病率更低。若玉米品种具有较矮的茎秆和紧凑的叶片,将很容易出现茎腐病。

2、连作。由于病菌能够长期存活于土壤、病残体中,这样经过连作重茬,就会积累较多的菌源,进而加大病害发生率。

3、气候条件。外界温湿度也会影响到茎腐病的发生,若玉米種植过程中,频繁出现降雨天气,缺乏足够的光照条件,茎腐病发生率将会显著提升。以2018年为例,由于玉米拔节期内温度较高,且阴雨天气时常出现,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茎腐病,且具有较快的蔓延速度。

4、施肥。部分种植人员所施用的有机肥并未腐熟,或者对氮肥过量施洒,也容易提高茎腐病的发生率。特别是近些年来,地区内广泛实施秸秆还田,由于缺乏高温发酵环节,导致有大量病菌存在于土壤中,导致茎腐病问题的严重出现。

三、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对策

为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结合茎腐病的发病规律与致病因素,将综合防治技术运用过来,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最大程度降低茎腐病的发病几率。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的经济成本较低,且效果十分显著,需将其作为茎腐病防治的基础手段。首先,要对玉米品种合理选择,保证玉米植株具有较厚的叶片、较多的蜡质以及适中的高度,具备良好的抗病虫害性能。其次,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尽量避免将玉米栽植于低洼地块内,而是将高畦栽培技术运用过来。要对玉米栽植密度严格控制,促使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得到增强。在灌溉过程中,禁止采取传统大水漫灌形式。雨水天气较多的话,则需将田内积水及时排除掉,促使田间湿度得到良好控制。如有病株出现,则需及时将其拔除掉,于田外统一焚烧处理。完成收获环节后,则需对田园彻底清洁,促使地块内菌源数量得到减少。由于玉米连年于同一地块上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壤中积累大量的病原菌。因此,可在地块上轮作大豆、花生等其他农作物,这样茎腐病发生率将会得到降低。最后,要优化施肥工作。施洒的有机肥,需保证其腐熟度。要搭配施洒不同肥料,避免对氮肥过度施洒,这样不仅植株生长的养分需求可得到满足,茎腐病也可得到有效控制。此外,也可将磷酸二氢钾等适量喷施于玉米植株的叶片上,这样茎腐病发生率也能够显著降低。

2、药剂防治。首先,实施播种环节之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将种子浸泡于抗霉菌素溶液中,持续12小时左右即可。同时,可将生石灰粉适量施洒于地块中,这样地块土壤内的病原菌数量也可得到减少。其次,发病初期,可借助于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等药物灌根处理玉米植株,中期则将恶霉灵倍液应用过来,这样能够有效防治茎腐病。也可将玉米植株的叶鞘剥开,按照适当比例搅拌混合熟石灰和水,然后向玉米植株发病部位进行涂抹,以便促使病菌得到有效杀灭。最后,雨季来临之前,可向玉米植株适量喷施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溶液,预防茎腐病的发生。喇叭口期,则可对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溶液进行喷施。如田块内出现了茎腐病害,则可兑水喷施枯唑水分散粒剂。为保证防治效果,需进行3次左右的持续喷施,喷施间隔控制在7天左右。若田块内茎腐病害较为严重,则可兑水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溶液。此外,虫害问题也会诱发茎腐病的出现,因此需通过兑水喷施苦参碱微囊悬溶剂、辛硫磷乳油等药剂,对蚜虫、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有效防范,降低茎腐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茎腐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快的传播速度,很容易危害到玉米的正常生长。茎腐病有着多方面诱发原因,在防治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提升茎腐病的防治成效,促使玉米正常生长得到保证,种植人员的切身利益得到良好维护。

(作者单位:054400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可湿性病害植株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