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众路线的现实困境分析
2020-09-02王亚茜
王亚茜
实施网络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适应新时代条件的必然之举。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价值归属一直指向人民群众,聚焦于群众利益。然而进入新世纪后,整体经济条件好转,党内一些人开始谋取特权,极少数党员干部开始背离人民群众。同时,网络的出现对舆论传播特点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9亿,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爆发的网络舆情对于传统的党群沟通模式提出了新挑战。这种客观条件就决定了我党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并创新群众路线,兼顾线上,做好网络群众工作。
是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这一必要性是建立在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和党的执政规律之上的。网络上任何信息的传播都会被加速,舆论传播突破时空限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舆论传播特点在互联网上得到无限放大,党和政府的任何小缺陷都会被无限放大,任由舆论发酵的结果将会是毁灭性的。传统的党群工作模式显然不再适合新的舆论传播形式,坚持不做出改变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在网络空间贯彻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保證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
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一环。意识形态工作始终都是党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甚至会亡党亡国。网络群众路线工作之所以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一环,主要取决于网络在当前各种思潮传播的主渠道集中于网络,且不易察觉,往往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思想。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官方出来做好引导工作, 引导好群众思想。
网络群众路线实施面临的困境
网络群众路线在具体实施中有许多困境,比如大数据的筛选系统,网络舆论及平台的正确引导问题等,同时从党的内部来看,部分人的思想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
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情况盛行。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体现于联系群众不主动,解决问题不积极和管理平台不跟进等方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站查询到申请公务机关和事业单位标识的网站数量巨大,分别达到了59476个59476和66519个,政府公共事务平台建设已颇具规模,然而实际上根据国务院出具的报告看,目前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为“非常高”的省级政府共8个,指数为“高”的一共15个,总体上服务能力有提高,但是还是存在不均衡现象,访问一些地方政府的网站也可以看出,有些政府官网信息更新严重滞后,互动性差,反馈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同虚设。级地方政府跟随潮流开通的各类社交平台账号也是常年处于闲置状态,对于当地的网络舆情把控基本没有作用,甚至存在带V官方账号被用来做私人营销,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党群干部不够重视网络群众工作、形式主义的结果。
政策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加大工作难度。国家层面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较高,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相对较高,然而在具体的政策落实层面,平台的“一刀切”式操作和地方政府的落实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导致了政策落实情况参差不齐。
这种参差不齐首先就体现在不同互联网平台上。网信办要求各平台做好舆论管理工作,避免错误言论大肆传播。具体落实上,存在一些平台“一刀切”,简单用敏感词设置方法逃避责任的情况。
其次表现在各地区的实施上。这也可以从上文中一体化问政平台建设上看出,有些地区会结合地区特色,高效集约解决问题,相对落后的地方处理起来可能就稍显落后,办事效率和水平会有所差异。放在整个互联网环境下,这种差异就被无限放大,负面影响较大。
自媒体和意见领袖思想难以把控。新媒体时代催生了一大批自媒体和意见领袖,一类主要为利益驱动,流量是收益的前提。这类自媒体往往抱团出现,隶属于同一个公司,互相转发,会形成一个粉丝群体庞大影响力较大的矩阵,在重大事件时他们的意见就会产生较大的波澜。难以把控在于商业行为背后的思想内核难以掌握,且容易被特定利益集团操控。另一种类型是知识型意见领袖,近年来国内互联网上一大批立场偏向西方,无脑崇拜认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现,他们很少直白宣扬西方价值观,往往会为自己的信仰套上一个华丽的外壳,通过各种虚假数据对比或杜撰故事进行中西对比,意图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这类信息的传播往往较为隐晦,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且大部分言论无明显违法违规行为,尚处于言论自由范围内,较难管理。
网络群众路线实践困境化解
面对党的网上群众路线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可以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化解困境,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转变工作方式,主动联系群众。在舆论形势复杂、网络信息繁杂的今天,转变工作方式,将网络舆论话语权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是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四种能力——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对党员干部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提供了方向。
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是前提,与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决定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能够主动出击,正确引导舆论。具体来说,首先要认识到舆情传播的几个重要阶段,高度关注舆情,迅速响应,精准应对。当下负面舆情发酵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一小时就可以冲上各平台热门,并迅速在全社会引发讨论。舆情扩散带来的影响随着时间增加几乎成指数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党的舆情引导工作要迅速出击。
除了在舆论生成后被动接受并努力消除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引领舆论方向。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们要有敏锐的热点嗅觉,把握传播规律,顺势而为,提前布局,注重正面引导,坚定不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做好党的宣传工作,争取群众用户和支持。具体来说,要求党员干部能够主动认识并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把握用户心理,重视群众需求,真正走进群众,倾听群众,能够在自己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组织调配一支专业队伍做网络联系群众的工作,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依托信息技术,组建专业团队。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舆情管理需要时刻注意到最新的民情动向,在千千万万数据中发展能反映民意民情的舆情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颁布政策。目前国内有众多专门做舆情评估的公立或私立机构,用以作为决策依据,以数据为基础反映真实社情民意。
人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力量,在网上贯彻群众路线时特别需要注意除强化算法外配备专业人士,专人专事是更为重要的一步。要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同时又有党群工作相关知识储备的跨界人才,完成人才体系和应用体系二合一,构建起科学智能高效的舆论管理系统,方便在监控到重要舆情走向时可以直接提出相应方案,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同时精准对标每个特定群体,配合传统线下党群工作的实践,完成党群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
借助平台力量,关注特定群体。群众路线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一切为了群众”,本质是“一切依靠群众”,实现的关键在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注群体利益和诉求并解决群体问题是群众路线的目的所在,所有的舆情引导、监测、分析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德布雷曾指出:“不要研究成分、个体,它们总是抽象的,因为没有任何观念可以独立繁殖、成长、成功。观念都是成群而来,一个孤立的观念是一个僵化的观念活跃的观念会组团而这些观念的持有者会结群。”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会形成群体聚集效应,某些群体总是会相较于别的群体更容易产生某些思想,这就是背后真正诉求驱动产生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注意将相似个体放在一个群体中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总结来看,当代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党员干部的心态转变,同时做好具体技术层面的革新,实现理念与方法的协同发展,做好新时代网络群众路线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