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得岁月紫砂人

2020-09-02严渊郑北南

检察风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先贤器皿神韵

严渊 郑北南

陈曼生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艺术家的一生需要自己给自己立灯塔,需要自己领航自己,乃至归纳和调整自己的具体行为以面对自己一生的持守。就像调整钟表一样要随时调整自己。艺术也是这样,我们不知道前面有着什么,但我们认为应该做的就是应该的。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严逢林,出生在宜兴,但我很久以后才知道他来自这个闻名中外的紫砂之都。他说从小听厌了木锤敲击陶泥的声音,所以才反叛到上海,决绝到甚至要隐瞒身份的地步。那些年,他在上海讲述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当代的艺术。

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曾云“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他这里说的神是创作对象的内在精神,要画出这种“神”须深入创作对象以悟得它自己的精神,进而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表现出来,这便是作品的神韵。严逢林的紫砂作品就有这种灵动的神韵,他以思想情感赋予了作品生命。严先生早年受业于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不仅于雕塑方面卓有成绩,于绘画、装置、当代艺术领域也是成果斐然。其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是个全能型的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新奇的想法和扎实深厚的功力。近年来他回到故乡宜兴,以故乡特有的紫砂材料为语言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尤以“紫砂艺人”系列 最为出色。

紫砂,作为中国陶瓷的一个分支,历来深受世人的喜爱。其文献所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而真正的历史可能会更早。紫砂本是一种制作陶器材料“夹泥”的伴生矿,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逐渐发现了它,将其从陶土中分离出来,制成器皿,其烧成所需温度低,而且颜色丰富、沉稳,可塑性强,不仅可以制成盆、壶、罐等容器,更可以做成各种雕塑、仿生器皿,品类十分丰富。在众多的紫砂器皿品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紫砂壶。

供春

在历史上,紫砂壶的制作不仅有从业的劳动人民,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在其中涌现出了许多制壶巨匠,他们以其卓越的天赋和勤奋启发鞭策了无数后人,为当今繁荣的紫砂业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严逢林正是怀着对紫砂宗师先贤的崇敬,对紫砂历史之尊重,创作了这批作品。

我常至其工作室与其闲谈,看他创作作品。当问起这批“紫砂名人”的创作过程时 ,严老师毫不避讳,对我说了很多在创作中的想法和一些心路历程。他在创作前会大量收集材料来做“功课”,并不急于创作。由于历史久远,很多先贤宗师都没有画像留存,他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当时的时代气息细加揣摩以在心中 还原出先贤的音容笑貌,之后再认真捏塑反复修改,以塑出先贤们不同的性格和神韵,使人一见便能感受到先贤们鲜活的个性。如他塑造的时大彬和陈鸿寿,一个器宇轩昂一个儒雅清逸,不仅反映出了其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所处阶层,更能从人物背 后体会到当时的时代气息,令人神往。

在制作“紫砂七老”的过程中,他将更多的精力着重于表现人物性格上,“七老”中有些是嚴老师曾经见过的,有些是朋友们讲起的。这些人物相去不远,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古人云:“狗马难,鬼神易。”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最难表现,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严老师也是格外费神,数次做完毁,毁了做,不仅面容形态契合,不同人物的性格也要得到直观的表现,所以他不仅是在人物的形态上下功夫,更于表现手法上做文章,以不同的肌理效果来诠释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一见便有直观的感受,如顾景舟的严谨认真、朱可心的安心恬荡、任淦庭的俭朴亲切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顾景舟

朱可心

蒋蓉

王寅春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像。严逢林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艺术态度在这个时代留下了这些紫砂历史伟人的嘉容,让我们能透过这些塑像与古人先贤有一次隔空的交流。我想艺术是人生,人生是前行。我们每个人都要前行,却并不知道前面的路上有什么。

宜兴何尝不幸运,因为,一种新的力量第一次被带到了这个古老的地方,它会生根发芽,它会自成系统。紫陶泥的极限到底在哪里,不去做怎么可能知道呢?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先贤器皿神韵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与先贤共度午后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彝族器皿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慷慨宗祠祭先贤
尊师重教的古代先贤们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