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化视角 点亮英语课堂

2020-09-02刘婷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小学英语情境

刘婷

【摘   要】语言与文化共生互依,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填补文化空白,激发课堂活力;搭建文化支架,突破教学难点;抓住文化趣味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文化情境,丰富课堂内涵,从文化视角出发,点亮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视角;核心素养;情境

好的课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定有它的亮点,或吸引学生的目光,或点燃学生的热情,或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被亮点之处,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兴趣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课堂既灵动又高效。对课堂亮点的提取,教师有很多的切入点,文化就是其中非常巧妙的一个视角。

文化是一门语言的精华之处。培养良好的文化品格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加深文化理解,认同优秀文化,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当表现出的知识素养、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然而,文化品格的培养不能依靠简单的“教”与“学”,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无痕渗透,具体可通过以下方法展开。

一、填补文化空白,激发课堂活力

【课例1】

PEP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C Story time呈现的是Zoom和Zip招聘足球守门员的故事。教材通过两个角色的对话,比较分析候选动物的优、劣势,最终传递teamwork的精神。教师在free talk环节创设情境,以问题“How tall/old/heavy are you?”复习旧知。然后播放世界杯主题曲,向学生提问:Whats the song about? 引出主题football。

【课例2】

教师课前播放微课视频“Welcome to the football world!”从origin,football team, field and rules,football match,football stars五个方面介绍足球文化。接着提问:Whats the video about? 随着学生的回答进入football主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赛,内容为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football?”这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全班分成两组,教师以紧张的背景音乐营造竞赛氛围,哪个组答对一题,即在该组的透明量杯中投入一个球。

【反思1】

课例1和课例2中,教师的导入环节都引出了主题football。不同的是,课例1中,教师采用歌曲引题,以对话复习旧知。课例2中教师利用“微课”引题,以游戏激趣。总体而言,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足球知识的储备参差不齐,许多学生不了解守门员的条件要求和工作职责。这会阻碍他们理解故事情节,难以领悟抽象的teamwork精神。课例1用歌曲引题只达到了引题的作用,没有足球文化知识的补充。课例2中,教师利用微课,直观地呈现大量关于足球的信息,填补了学生在足球文化背景方面的空白。新鲜有趣的文化知识,如中国古代的蹴鞠、世界上著名的足球明星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驱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上之后的现场足球知识竞赛,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被点燃了,他们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到了teamwork的文化精神,这也为最终传递teamwork这一精神打下了基础。

二、搭建文化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B Read and write描述了世界上四个不同地方的学生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去上學的情景。其中涉及几个外国地名: Munich,Germany;Alaska, USA;Papa Westray,Scotland。它们的发音对学生来说都很陌生,读音长且拗口,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愿开口朗读。这几个单词的认读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课例3】

呈现了四个外国地名之后,教师请学生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听录音跟读,再采用分音节教学法突破几个特别难读的单词如“A-la-ska”。接着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之后由学生开火车读。

【课例4】

教师在上一步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四个地名。

T:Look!This is the world map.(出示四个地名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

T:Can you read this one?(指着Alaska,USA)

S1:尝试朗读。

T:Good trying. Now lets listen to Obama.(课件呈现奥巴马的头像,播放奥巴马的朗读声音)

【反思2】

教学难点是完成教学目标路上的“拦路虎”,是教师要着力加以突破的点。如何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来降低学习难度,正是教学的艺术性之所在。课例3中,在教师传统的读音教授法之下,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操练,没有记忆点,效率低下。而课例4中,教师给地名配上了各个国家领导人的头像,学生对抽象地名的认知立刻鲜活起来。当领导人用或激昂或庄重的声音读出自己国家的地名时,学生的听觉系统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迫不及待地张嘴模仿,沉闷的课堂迅速热闹起来,地名的发音困难迎刃而解。这一做法随即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三、抓住文化趣味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C Story time讲述了Zoom和Zip在伦敦为了买薯条到处问路,最后因吃太多而导致肚子痛的故事。文本最后一幅图是整个故事的精华所在。

Zoom:Oh,my stomach hurts! I miss my tanghulu!

Zip: You still want to eat?!

【课例5】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5、图6回答问题。

T: What does Zoom want to eat?

Ss: Three large portions and one small portion of fish,chips and tanghulu.

T: Whats the matter with Zoom?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s.

Ss: His stomach hurts.

【课例6】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5回答问题。

T: What does Zoom buy finally?

Ss: Three large portions and one small portion of fish and chips.

教师将教材图6中Zoom的图片变成他捂着肚子,头上冒汗的样子。学生猜测Zoom肚子痛了。教师提问Why?学生回答吃太多了。教师让学生猜猜这时的Zoom会怎么说。很多学生会说:“我再也不吃这么多了。”这时教师呈现Zoom说的话:I miss my tanghulu! 此句引起学生疑问,正好也是Zip的疑问——You still want to eat? 疑问之处正是课堂拓展之处。此时教师补充糖葫芦的背景知识:中国传统食物糖葫芦由山楂制成,具有消食的作用。宋朝的皇帝用糖葫芦为其宠妃治病,成功之后,这一小吃便流传到了民间,于是有了流传到现在的糖葫芦。在介绍完这一历史背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Zoom到底该不该再吃糖葫芦?

【反思3】

课例5的教学设计平淡无趣,而课例6抓住了糖葫芦这个隐形文化点进行延伸。教师稍稍点拨便拓展了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中传达自己的文化认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四、创设文化情境,丰富课堂内涵

PEP 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A Lets learn的教学内容包括Sarah和mom的一组对话,涉及五个关于食物的词汇“sandwich,salad,hamburger,ice cream,tea”,Role-play中Zoom和Zip的对话以及订菜单,教材呈现的内容简单而散乱。

【课例7】

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Id like。在新授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歌曲情境,找出歌里出现的人物Jack,Lily喜欢的食物,教学目标单词。在操练巩固环节,教师将情境转换到文本情境——Sarah和mom的菜单选择。在拓展环节,教师将情境转换到my order。

【课例8】

在导入环节,教师先播放有关下午茶的视频,渗透传统英式下午茶的起源、时间、食物等文化背景。在课堂新授环节,教师先提问:What kind of tea do they drink? 随着学生的回答一步步教授目标词汇,引导学生感受文化风情,使文化渗透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在操练巩固环节,教师由传统下午茶谈到现代下午茶即文本情境——Sarah和mom的菜单选择,引导学生在听音、对话、表演等活动中操练词汇。而在拓展环节,教师创设了师生共进下午茶的情境,让学生结合中国饮食文化设计自己的下午茶,填写菜单,运用文化知识与语言进行交流。

【反思4】

对话课有对话内容,故事课有故事情节,词汇课只有单词和配图,没有完整的情境,这给了教师很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情境创设的高度成了决定课堂整体高度的关键因素。与课例7的多个情境转变相比,课例8立足于一个文化视角,即下午茶这一具有浓厚西方文化气息的主题情境。从传统英式下午茶到现代下午茶,再到师生共进下午茶,教师在一个大情境下创设了多个连贯又具有变化的小语境,这些语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词汇课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从教学结果来看,课例7和课例8都完成了目标词汇的基本教学任务,但课例8显然要丰富得多。它将一节课上升到了培养人的高度,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亮点十足。

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要为自己的课堂寻找亮点、捕捉亮点、创造亮点。教师要以文化视角切入教学,授予丰富的知识,展开有效的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最终促进文化意识的提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滢.在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12):1-7.

[3]刘彬.文化意识维度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學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12):29-34.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324000)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小学英语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