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20-09-02梁一彤

中国民商 2020年8期
关键词:完善措施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梁一彤

摘 要: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对规范资金收支、监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实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下,会计核算方法和职能都有了很大变化,有必要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完善措施,以便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达到提升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核算;完善措施;事业单位

一、会计核算之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质是依据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准则,运用一系列财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并且以帐表、报告等形式呈现给组织机构内外的信息使用者。所以,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为审核、评价财政管理法规、事业单位管理规程和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了依据,而且运用量化的数据直观的反映了资金的流动过程,是约束和规范单位各部门、岗位履职行为、监控预算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首先,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涉及到财政资金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必须保证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而会计核算信息可以全面反映财政资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具体分配和使用过程,让监管部门或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会计核算信息追溯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其次,会计核算信息为分析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益提供了依据,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下,会计核算是考核预算绩效、评价各预算执行主体履职行为的主要手段,有益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

二、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事业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良莠不齐、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账务处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去参考价值。首先,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凭证、帐表处理工作流程存在瑕疵,加之部分会计人员无法熟练运用财务管理软件,难以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体现为数据统计结果不准确、记账凭证信息和原始凭证的内容不一致,乃至出现虚假的凭证和账目,核算结果自然无法反映事业单位的真实经济活动;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在记账、稽核等岗位的人员配置方面存在违规现象,导致岗位间失去了相互约束和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作用。此外,在费用报销、报账等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和相关制度规范收支管理,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既无法保证费用报销单据的真实性,也让核算结果失去了应有的参考价值。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在相关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框架下遵循规范化的流程进行会计核算,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达到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约束各岗位人员行为的目的。这要求事业单位有运转良好的内控机制,通过合理的会计核算工作岗位设置、严谨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管理规程,为会计人员展开账务处理、资产清查等工作创造条件,使之在采集相关数据、核实各类信息时得到配合与支持。但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使得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和其它业务部门之间没有有效沟通,给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此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问题,体现为内部审计、成本核算等岗位设置不合理,使得会计核算失去了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三)没有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鉴于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性,原则上应有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以及公众的监督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确保其在处理账务、控制资金收支等日常工作中遵纪守法,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但目前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收支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的构建相对滞后,已有的监督管理办法无法有效约束和规范会计人员、事业单位各预算执行主体的行为,导致全面预算管理规划无法落实,各项预算指标的控制不力。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受到内外部监督力量的有效制约,体现为内部控制机制失效,而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无法及时洞察违规现象,对于违规行为也没有有力的惩处措施,对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无法形成足够的约束力。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现行的财政管理法规和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相关岗位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规范化的帐表处理方法,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且了解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准则。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人员的知识结构、会计核算理念和方法大多达不到要求,体现为缺乏应有的财务内部控制和道德、法律风险防控意识,无法熟练应用各类工具软件收集和处理账务信息,不利于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三、完善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为了约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存在的违规现象、规范帐表处理等日常工作,必须完善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首先,依据最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管理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与财务报表、财务管理报告的编制,明确事业单位各会计核算岗位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内容,确保在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时可以理清责任,达到约束各岗位人员行为的目的;其次,强化会计凭证、费用报销单据管理,规范各类会计凭证的填制、登记和归档保管方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此外,通过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减少各类信息和数据的手工填制和人工录入,采用分级授权方式规范会计核算相关信息的管理,降低其被篡改和造假的可能性。

(二)优化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并使其在处理账务、清查资产等工作中得到配合和支持,事业单位必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应依據财务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规范会计核算岗位职能分配,确保相关人员形成互相约束和监督的关系;其次,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等领域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并且完善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人员可以通过沟通实时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就具体事务与各业务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合作,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强化监督检查并完善相关法规

为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与规范作用,不仅要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便在发现违规行为时有明确的处置方法和惩戒措施。此外,各主管部门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应与内部控制活动、公众监督相配合,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构建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洞察违规行为并对涉事主体给予警示或必要的处罚。

(四)优化人才结构并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应通过改进岗位任职资质考评办法、完善管理制度激励各岗位人员自我完善,使其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掌握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技能,提高运用各类工具软件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并且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其次,通过培训强化会计核算人员对最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职能的认知,使其能够规范化的处理各类日常事务,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此外,鉴于目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化,有必要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得会计核算人员可以实时汇总各部门的数据,保障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为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动态监控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过程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质量决定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约束资金使用、资产管理行为至关重要。在事业单位收支结构、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有必要梳理当前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足,探索通过强化监管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途径加以完善,为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向天苾.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 2013(07):222-223.

[2]卞靖.刍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商务周刊, 2018, 000(020):86.

[3]吴亚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7(14):211-211.

猜你喜欢

完善措施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谈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