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理论联系实际概况研究
2020-09-02雷波
雷波
关键词: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理论联系实际
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时期干部学习运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创了中共大规模、有计划培养和教育干部的先河。首先,通过开展全党范围的“学习竞赛”,提高了干部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化、理论素质。其次,通过开展学习运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团结并成熟起来,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再次,通过开展干部学习运动,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克服了长期盛行的各种错误倾向,清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壁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最后,通过开展干部学习运动,不仅为陕甘宁边区培养了各类人才,也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抗日干部;既为新解放区政权建设准备了条件,又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延安时期干部学习的实践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它光荣而艰巨的执政使命,就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支撑,并且“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同时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从而带领中国人民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1 “要建设大党,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六届六中全会后全党学习运动的兴起
遵义会议之前中国革命经历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中共深刻地认识到全党存在马克思主义水平先天不足、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广大党员干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为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大党,必须要克服这些弱点。因此,需要开展一场全党学习运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后,在中共中央积极部署下,发出一系列相关文件,组织领导和安排干部进行学习,对干部学习的制度、内容、方法等具体措施也作了相关规定,全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
学习马列主义的质量,延安在职干部教育的检查,重点是教学质量与研究方法。第一,建立了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学习制度。第二,分类编组。第三,定期考核制度。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学习业务知识等,自主学习是最基本的方法。中共中央指示:自学是其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想学习能够取得成效,主要靠自己努力。毛泽东给干部的提议是用“钻”来对付,并且以“钻”的方法,来求得问题的了解与深入。只要坚持用“挤”与“钻”这两个法子,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中央党校是运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为了加强讲授,还邀请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到中央党校亲自给学员讲课和作报告,并解答学员们提出的疑问,引导对马列主义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延安整风运动理论联系实际
毛泽东在1942年2月1日和8日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整风动员报告。4月3日,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延安研究讨论中央决定与毛泽东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开展整风运动,主要目的是清算党内长期存在并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使全党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問题,从而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党学习理论,第一个“四·三”决定规定十八个学习文件:按整顿学风问题(反主观主义):毛泽东二月一号在中央党校整顿三风报告,康生二月二十二日在干部会议上报告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报告(在毛泽东作了《整顿学风、文风、党风》的报告后,康生为传达此报告与2月22日向延安干部作此报告);开展调查研究,重视和倡导调查研究,毛泽东有首创之功。毛泽东在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941年三、四月,毛泽东为出版《农村调查》写序言和跋,批评那些“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钦差大臣”满天飞的作风,并指出,“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中央档案馆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中央档案馆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件选编》[M].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组织专家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M]第2辑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5]《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M] 第4辑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6]《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M].第5辑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