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橄榄绿色生产技术

2020-09-02黄李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橄榄绿色

摘要: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社会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更高追求,为提高橄榄生产技术和品质,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生产经济和生态效益,从品种选育、生产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橄榄的绿色生产技术。

关键词:橄榄;绿色;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7.5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35

收稿日期:2020-06-17

作者简介:黄李琳(1992-),女,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橄榄原产于我国南方,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重庆市和浙江省等低纬度地区[1]。其果鲜食味甘爽口,干制风味独特,不但富含营养价值,还可入药;其树形高大,能改善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也常常被用作防风树或行道树,是一种珍贵的亚热带经济作物。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逐步了解,生产者对产品品质和主营市场的更高追求,农业生产趋于追求更加优质、高效的目标,已有多地橄榄种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橄榄生产行业伴随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无论是在提高生产技术层面,还是生态效益角度,探索开发橄榄绿色种植技术都是促进农业增效、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

1产地环境与基地建设

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山坡选址建园,产地远离污染源及常规生产其它作物的种植园,或在园区交界处设置有效缓冲带。建园地的海拔不宜过高,坡度不超过25°,选择土质深厚、pH值5.5~7.5、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土壤。年均气温18~22℃,年均降水量高于1200mm为宜,常年温润的气候利于产出优质果品。合理规划果园道路、排灌系统及果园周边的水土保持,设置为苗木遮荫、防水土流失的防护林,建设与果园配套的农具房、农药肥料仓储设施、果品处置专用场所及仓库。

2树种与品种

从地方特色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由自然环境天然产生的非转基因品种。青橄榄、油橄榄、甜橄榄、茶橄榄、三棱橄榄等品种在国内较为常见。在阳光水分充沛的地区种植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天堂橄榄和三捻橄榄,偏干旱地区种植较为耐寒耐旱的三棱橄榄和羽衣橄榄,油橄榄和茶橄榄适宜在产业融合的规划下进行合理种植,以提高产收效率。

3苗木与栽植

3.1苗木选择

应优先选用嫁接苗、无病毒(脱毒)苗、优质健壮大苗作为种苗,做好苗木检疫和消毒,苗木枝条应充分成熟,树皮新鲜、失水少。

3.2苗木栽培

栽植前可对土壤进行整理与消毒,通过改土施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消除前茬作物留下的残根败叶。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栽植密度,株行距可选取5m×6m、4m×6m或7m×6m,使枝条均匀分布,利于形成蘑菇状树冠。嫁接方式可选取嵌接法,在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接穗长势较优于其它嫁接法。

定植前做好规划,由于橄榄主根发达,侧根延展范围大,须挖大穴定植,穴长、宽各100cm,深80cm。将有机基肥填入穴底,基肥使用腐熟人畜粪肥、杂草和花生麸等混合,每层在基肥基础上再添加石灰和磷肥,分3~4层填入定植。填土过程以细土先填,逐层压实,根颈部稍提高,踩实后浇透水,用干草覆盖保湿,在30d内勤浇水,保持足够的湿度[2]。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培肥

可采用增施腐熟有机肥、地面覆盖、间作绿肥等方式进行土壤培肥。在果实采收后,可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扩穴,促进土壤熟化;同时,对老龄树进行中耕松土。为保持土壤的温湿度,可在冠下树盘内采用秸秆进行覆草,并在秋后对果园进行浅刨,注意旱季保水、雨季排水,确保水分充足的同时保证根部不积水。为提高土壤肥力,还可选用禾本科、豆科作物或绿肥进行果园间作,生草栽培选用株高不超过50cm的优良草种,应注意在果树定植带1~1.5m内保持清耕,以免对果树生长造成影响或病害。

4.2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遵循安全优质、化肥减控、有机为主的原则,以基肥和腐熟有机肥为主,土杂肥施用前应先经过堆沤熟化及无害化处理。幼苗期主要施氮肥,开花和结果时期主要施钾肥和少量氮肥,为防止无序抽枝,施用有机质肥料应适量,全年施肥3~4次,可逐年适当增加施肥量。

5病虫草害防治

5.1主要病虫害种类

橄榄虫害种类主要有星室木虱、蓟马、蛀果野螟、恶生叶虫、蚜虫等,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烟病等。

5.2病虫害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控是从源头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关键,因此要以创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为目标,强化综合治理,坚持绿色防控。强化综合治理主要是要注重前期规划,以生物群落自然平衡为基础依据,结合病虫害实时监测的动态数据和合理预测,因地制宜选取最佳时机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并举,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绿色防控是以维护果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预防为主,优先选择农业、生物、物理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对有害生物和病害进行预防。

在做好果园病虫害预防的前提下,可适度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为原则,农药的选择以矿物源、生物源和高效低毒有机合成农药为主,有条件时应轮换使用药剂。

5.3农业防治

规划果树栽植密度,增强果园通風透光性,通过间作改善生态环境,合理修剪、提高树势,以增强果树的抗虫害能力,采果后做好清园,及时剪除病虫枝、弱枝,对果园废弃物集中焚烧,从根源上减少病虫害。农业防治是在果园管理过程中贯彻防治理念和措施,通过合理规划建立起长效防治体系,其见效周期长,但防控效果最为持久。

5.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态系统的平衡规律,建立起果园内的食物链,从而对害虫的生存和繁殖进行干扰,这种防治方式受环境影响较大。橄榄种植过程中可采用生草法,在果园中长期栽培紫云英、圆叶决明、香蓟等良性矮草丛,营造出害虫天敌的栖息环境;同时,还可养红星盘瓢虫、赤眼蜂等益虫,有针对性地对木虱、珊毒蛾等虫害进行生物灭杀。

5.5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不局限于环境,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大范围实施。橄榄树虫害尚未大规模发生时,可先采用黄板法灭杀害虫;到夏秋害虫高发期时,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5.6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须提前做好病虫害预测,把握最佳防控时机,在优先采用前几种防治方式的基础上限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严格执行药品安全间隔期。

5.6.1橄榄星室木虱

多发于4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聚集在嫩梢时抑制其生长,幼叶被害处叶面失绿黄化、变小、变薄并稍有皱缩,严重的则引起落叶、落果,导致大量减产,树势严重衰退,难以恢复,是最常见的橄榄虫害[3]。可在植株嫩梢期、幼果期这2个病害高发期喷施添加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和99%矿物油250倍液喷雾,如虫害量大时,可用99%矿物油250倍液加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500倍液进行灭杀。

5.6.2蛀果野螟

蛀食后会在果实表面形成小孔,幼虫还会继续侵害新果,严重时果实会被蛀空,只剩一层外皮。果实在遭到虫害后无法正常生长,外表皮变黑并逐渐腐烂,容易从树上脱落。幼虫钻入树枝后,常将钻入孔堵住,外观不易发现,其在树枝内部沿着枝条方向继续蛀食,枝条内蛀道常因幼虫取食而充满碎屑粪便[4]。可以对果树喷施20%的啶虫脒2000倍液进行灭杀。

5.6.3炭疽病

多发于4—7月,在高温高湿的阴雨季节尤其容易发病。主要侵害叶片和果实,发病时一般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出现半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病斑,果实则从顶端开始呈现暗绿色,如油渍状,后逐渐扩大染病范围,直至变成焦炭状,可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进行防治。

6整形修剪与花果管理

幼龄树整形主要以形成树冠骨架为目的,在主干高0.7~1m处剪顶,修剪主枝,维持枝条长度不超过30cm,从而促进新梢生长。采果后,对结果树每年修剪2次,用疏剪法剪除没有结果能力的内膛枝、枯枝、病虫枝、冠内阴枝,促进秋梢的抽生。

对于开花较少的树,可采用断根、环扎和药剂调控的方式进行促花。促花时间一般为11—12月,断根可在施冬肥时进行,在开深沟后将部分侧根截断;环扎是用铁线扎紧主干、枝,15~20d后等叶色褪绿时解除;还可用15%多效唑300倍液喷施叶面3~4次进行化学药剂调节。

7采收与包装贮藏

橄榄采收期一般为11—12月,矮树可人工采摘,如树体过高,可借助长竹梯或长柄果网袋等辅助工具进行采收。对采收橄榄进行杂物清理、清洗和晾干后,进行分级筛选,按品相、大小等分类并进行非密封包装,包装可使用塑料薄膜袋、瓦楞纸、专用包装罐等。包装后待售的橄榄可在常溫下短期保存,或置于10℃冷库贮藏。

目前,关于橄榄绿色种植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橄榄行业参差不齐的生产现状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化的标准予以统一,以实现行业进步和品质提升[5]。

参考文献

[1] 赖瑞联,陈瑾,熊双伟,等.橄榄栽培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东南园艺,2018(04):45-52.

[2]肖维强,黄妙胜,赖多,匡石滋,刘传和,邵雪花,贺涵.‘棱尖橄榄绿色生产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9(11):44-48.

[3]赖总辉.橄榄星室木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南方园艺,2010,21(05):31-32.

[4]赖少容,尤伟群,侯平扬,等.橄榄蛀果野螟防治适期预测预报[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08):139.

[5]叶燕丽.闽侯县橄榄绿色食品发展思路与对策[J].东南园艺,2017(05):40-43.

(责任编辑贾灿)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橄榄绿色
绿色低碳
橄榄林中的乡村酒店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冬清肺火用橄榄
橄榄情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无公害苗菜生产技术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