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走访背后的无意识心理机制
2020-09-02陈瑶
陈瑶
关键词:无意识行为;重复走访;心理机制
我们观察这样一些人,一入老年,便身体抱恙,这也干不了那也去不了。但是另有一群老年人,发现他们大多身体硬朗,健谈健走,甚至不用家人照顾跟什么旅行团,常常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异省跨区生存困难一点也难不倒他们,他们这过硬体质,抗挫心态,适应逆境是怎样练成的?我们抽样2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为期一年交流与观察,发现了他们具有以下无意识心理机制才导致了不断走访的行为。
1 信念
俗话说人活了一辈子,要有个念想,即要有信仰。你树立了“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有这么一群人,心中想着,自以为自己很委屈,很冤枉,很无辜,总觉得自己遇到不公平的事;然后呢,开始天天到行政部门讨说法,人家数十载寒窗苦读,这群人是几十年如一日衙门击鼓,他们击鼓时很开心,觉得活得人生很有意义,一届又一届的新任旧任,都会成为他的老相识,有共同话题,那就是我的话题,说起来津津乐道,一谈起来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还很有感情地讲述,像那台上的名旦,同样的剧情,一出出的演,时而声泪俱下,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喜上眉梢……声情并茂,也像很多人,归皈宗教,虔诚,执著,不悔,欣然接受去投入毕生精力无怨无悔,执迷不悟。心中那个念想不曾改变,不曾松动,一些人,甚至视死如归。这不是信仰的力量吗?
2 仪式感
现提倡仪式感,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有仪式。这群人,天天把自己装戴整洁,梳妆打扮,把家里的资料从头到尾整理一遍,然后出发,来到行政部门与早已熟悉的门卫,保安,前台接待,各科室负责人,一一问好招呼,我惊叹他们对行政上下人员的了解,姓啥干啥工龄性格,全都了如指掌。总是那包照旧的资料,总是固定线路,打完招呼,有人理睬就娴熟的打开资料包,无人理睬就潇洒的扬扬手再见,回去买菜做饭了。仪式感,是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的建设,是走访意义的升华。
3 健步走
生命在于运动,他们每天都会走动,从家都各部门,部门间楼层,从步行,到爬楼,走一走,对于他们来说,坚持得很好,逢年过节,刮风下雨还从不停歇。一对老两口,结伴而行,常常步行一二小时,再搭车30分钟,然后到访讲诉,又如此折返,隔三差五如此徒步行走,能不健身强体!?
4 情绪及时渲泄
他们爱找人诉说,一边说还一边泪,或义愤填膺,每回说至动情,就会夺眶流泪,无论你理解与否,我自顾倒逗子似的,一边洗目一边还审时度势观察你的反应,你若动容,情感上共鸣了一把,你若不动容,我的负情绪没负面影响到你,评估你称不称职强不强大我又专家了一回。每每想不通,就来哭诉等,情绪没有堵积,会形成说事才情绪化,事外则正常化,一吐为快,做起事外事来倒更有力更积极了,让人常误以为他是有理正常的,或拿他没办法。
5 转化出的现实可见获益
有时诉说现实利益获得满足,有时即使诉求利益本身没有被满足,但政府会通过其他方式照顾,会优先考虑,这样他们其他福利政策下既得利益增加了,小至米面油,大至节日慰问金,还有扶贫政策倾斜,还有帮扶就业优先,子孙上学困难等生活中的困难,会被政府优先考虑克服。现实获益,让走访行为得到直接正强化。
6 互动的人际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这个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人际交往。有的人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有的害怕熟人,不等。走访人却不怕,从各局局长,到部门分管,各司其职人员,甚至省上京上大领导,他们从不畏惧,熟与不熟,都没关系,都会招呼,相认,相谈,询问,讨法。就自己的问题,不断跟各类人等讲诉。他们是主动与人接触型,甚至迫切要与人接触的,想方设法与人建立互动机会。这种与人不断沟通的快乐感在无意识中获得满足。有无沟通结果,成为一种随缘,努力就好,而沟通过程的快乐与日俱增,所以每次走访结束,都几乎快乐告辞。
7 不断学习
为了表达自我,为了说服他人,他们会不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从完全无知,到一知半解,也会通过圈内人不断学习各种职能渠道的打通方式,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不断扩大话语权,在混淆事非能力上不断提升,在断章取义的辩说力上不断加强。借助学到的一知半解知识面的拓展,结合实践交流中的辩护,真的是越学越有劲,越辩越兴奋,暗暗自封个最强最佳辩手也是不在话下,这种好学的精神,越挫越勇,越挫越学。心理学有神经语言程序研究,他们的这套神经语言系统通过学习在不断升级重装,信息运行相应提速,导致大脑细胞不断激活,一定程度上正好延缓神经衰老,预防智力迟钝,极大避免了老年痴呆,看他们不会写的,练字,不会说的,练嘴,不会看的,练复读,不懂法的,练多问,这股学习劲,如果用在真知灼见上,人类可能很快又会迈进一大步。
这个群体,数十年如一日,以上这些无意识心理机制不断发出巨大的行为力量凑巧造就身体健康!于是通过我们的观察,这些老年人除了正常的年龄衰老,却体现出了比其他老年人的活力和健康水平偏高。他们不是刻意的在打造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是重复走访,却无意识中让身体素质通过自身无意识的行为作用得到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周迎楠,毕重增.从心理机制的层面建构有效的榜样——基于无意识刻板印象的分析[J].中国德育,2017(05):38-42.
[2].冰山理论对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