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的旧学学历

2020-09-02李新宇

读者·校园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四书周家秀才

李新宇

众所周知,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的成就很辉煌,但他的学历似乎并不体面:论旧学,他考过秀才却名落孙山;论新学,他只有南京矿路学堂的一纸文凭;虽然在日本留学7年,但除弘文学院那所留日预备学校的之外,他再没有获得别的毕业证书。那么,是什么支撑他取得了非凡成就?又是什么使蔡元培、夏曾佑这样的进士和翰林,以及胡适这样的洋博士,都对他敬重有加?考察鲁迅的求学过程,该疑问可以得到某些解答。鲁迅的学历可以分为“旧学”和“新学”两部分,本文所考察的,是他的旧学学历。

1887年春节过后,鲁迅开始“上书房”。“上书房”不同于上学,书房也不同于学校。那时的孩子一般是从虚7岁开始“上书房”,“四书五经”读过了,再学会做八股文和试帖诗,就可以参加县试。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如果中了秀才,就是“入学”了。鲁迅没有中过秀才,所以论旧学,他一辈子都没有“入学”。不过,虽然鲁迅连最低的旧学学位也没拿到,但他的学历远远超过一般人——包括一些举人和进士。因为科举制度规定,只要读完“四书五经”,就有资格参加县试;只要中了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乡试;只要成了举人,就有资格参加会试;只要成为贡士,就有资格参加殿试……所以,一些进士事实上只读过“四书”和“五经”。鲁迅不仅读过“四书五经”,而且“几乎读过十三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鲁迅所说的“读过”,不是我们现在说“读过”大多只是浏览过,而是“读”和“过”这两个字的本意,最后是“过了”还是“没过”,要由先生检查。说“读过”,一般意味着已经记住、理解、能背诵。

考察鲁迅的旧学学历,可以发现周家的教育很特别:不随大流,不追时尚,敢于标新立异,有自己的理念。清朝末年,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先读“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读“四书”。周家却与众不同,鲁迅的开蒙第一书是《鉴略》。之所以开蒙读《鉴略》,是听从了祖父的主张。对此,周作人和周建人都有回忆:“他有他的一套思想,和当时的人们很不一致。比如对于教育,他主张先读《鉴略》,他认为首先应有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他不赞成一般通行的先读《百家姓》或《千字文》。他认为只要稍微多认一些字,即可看《西游记》,接着去读《诗经》,等等。”

读完《鉴略》之后,鲁迅开始读“四书”。但考察他的读书进度,会发现他读得特别慢。在一般人家的孩子已经读完“四书”和“五经”,并且学会做八股文的时候,甚至在有的孩子已经考中秀才的时候,鲁迅卻连“四书”都没读完,应考的功课做了不到十分之一!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鲁迅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然而,周家完全不在乎,似乎根本没有把起跑线上的输赢看在眼里。这是怎么回事?从家长为鲁迅找的三位先生,从纵容孩子画画、描图、读小说,可以看到周家某些不同一般的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四书周家秀才
杵坨
当代人如何读“四书”
趣读篇
周家生
周家生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陈澔对《礼记》的诠释特色
葡萄牙
先秦儒家经典中关于“诚”的论述
《聊斋志异》与“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