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向度

2020-09-02张梦珠金新

理论观察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环境习近平

张梦珠 金新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环境治理;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029 — 04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危机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全球环境治理,也由此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论述,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向度上的内涵,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的时代背景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人们生产生活地影响逐渐加深。现有的全球环境治理,存在赤字严重和公正缺失等诸多缺陷和问题。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一)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在获取能源资源赢得便利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恶化。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使用大量易产生氟氯氢的化合物,导致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破洞,造成某些物种灭绝、粮食危机等问题。人口迅速增加、重工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热带雨林的滥砍乱伐,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引起全球温室效应,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许多临海国家和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威胁。含硫物质的大量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增加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导致多个地区遭受酸雨侵蚀,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重工业工厂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杂物,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对珍稀动物肆意捕杀,对自然资源任意索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一系列环境问题带来的危机,使得全球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二)全球环境治理赤字严重

“赤字”最初是财政上的概念,指入不敷出,将其用到全球治理上,形象描绘了当前全球问题上升而治理能力下降的欠缺状态。〔1〕随着生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既有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与实践已经无法满足治理的现实需要。全球环境治理赤字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各国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的合作。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革与创新全球治理制度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各治理领域的制度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创建与重建过程。〔2〕现行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环境治理体系,依旧不能有效应对全球环境治理问题。不同阵营的差异性,导致全球环境治理体制机制过于零散,缺乏有效整合,对主体的约束力度有限。另一方面,在治理主体多元化下,主体利益冲突凸显。新兴国家的崛起,冲击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全球治理实施效率低下。

(三)全球环境治理公正缺失

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在治理过程中难以享有公正待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各国经济实力、科技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发达国家首先进入工业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污染物质,过度开采资源能源,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加剧,是造成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始作俑者。目前占人口比例较少的发达国家仍然继续消费大量资源,发达国家占世界24%的人口却消耗了67.5%的世界资源,发展中国家占世界76%的人口仅消耗占世界资源的32.5%;发达国家人均标准能源消耗量高达28吨,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标准能源消耗量只有0.5吨。〔3〕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传统治理格局正在变化,发达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主导地位,拒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并且把污染严重且不可持续的重工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二、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环境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这一领域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一新的全球环境治理观,以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为治理目标,主张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治理原则,倡导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治理价值。在治理的目标诉求、基本原则和价值规范三个维度,实现了对传统的全球环境治理范式的全面超越。

(一)全球环境治理的目标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生态领域主张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也成为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在治理目标层面的内涵,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时代难题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4〕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各国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对自然环境心怀感恩,共同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伤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各国人民积极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另一方面,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5〕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限制。尊崇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更好的造福人类。各国还应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代替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发展模式,积极实现发展与保护共存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全球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在治理原则层面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它们为化解全球环境治理的严重赤字创造了条件。一是“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未来。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6〕一方面,各国应该秉持各尽所能的原则,在治理过程中,应根据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实际能力,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做出相应的贡献。另一方面,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国应该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联手共同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较早开始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成事实,难以推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水平落后,难以发展节约型经济模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该同舟共济、相互合作,共同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二是“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原则。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7〕一方面,全球环境治理应该坚持包容互鉴的原则,倡导和而不同,加强彼此交流与学习,增进国际对话与协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更好地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全球环境治理还应坚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指出,“实现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普遍愿望。”〔8〕治理全球生态环境,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借鉴,各自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在此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三)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规范

在治理的价值规范层面,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倡导“奉行法治、公平正义”,从而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的公正缺失问题奠定了基礎。针对全球环境问题,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9〕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各国应奉行法治,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国际法的地位,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各参与主体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际法权威,推动法治建设平等化,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各国还应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规范。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第四条正式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0〕这一原则仍然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是全球环境治理规范的重要内容。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不可持续性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造成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发达国家依旧消耗世界一半以上的资源,人均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发达国家应在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生态向度的具体方案,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在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改善环境状况。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在于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有利于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摒弃以牺牲自然环境,换来经济收益的错误理念。正如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所提出的,“我们要追求全面的发展,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1〕各国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降低对资源能源造成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

第二,有利于解决治理赤字。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所提倡的治理原则,为解决环境治理赤字提供良好思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虽然具有不同的诉求,但应该坚持求同存异,在各具特殊性的基础上寻求最大的利益共同点。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有利于各国认清生态环境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实现封闭的保护与孤立的发展。各个国家应该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保护共同的家园。

第三,有利于协调南北关系。针对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公正缺失,习近平提除了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治理价值,这有利于改变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推进,而发达国家需要承担更符合其能力的责任。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指出的,“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1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要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又要在治理实践中注重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南北关系,实现全球环境治理的良善价值。

(二)理论意义

第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界通过生产活动逐渐联系起来的理论观点,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3〕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人在自然提供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主张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自然与人共同发展。

第二,弘扬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精华。〔14〕“道法自然”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自然法则。这些传统思想的重要价值,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球环境治理之中,既创新了环境治理理念,又弘扬了传统生态文明思想。

第三,超越了西方全球环境治理理念。传统的西方全球环境治理理念重视权力问题,秉持零和博弈的理念。大国一直非常关注集体行动中参与各方比较权力的大小以及权力结构问题。〔15〕对于新兴国家的崛起,西方发达国家认为这是一种威胁,所以利用自身优势,对之进行一系列的阻挠,以此来巩固自身的主导地位。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倡导公平、正义的治理价值,主张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中,各国享有平等待遇,没有高低之分,在制定体制机制过程中,各个国家应该包容互惠、兼收并蓄、摒弃零和博弈的思想。这是对西方全球环境治理理念的根本性超越。

四、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提供 新的思路,要推动这一顶层设计的落实,需要探索具体的实践路径。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实践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坚持对话协商、交流互鉴

习近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协商”。〔16〕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各国建立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伙伴关系,坚持对话交流、协商沟通、增进共识,以推进治理体系的发展完善,保障治理机制的有效实施。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17〕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各国应加强对话协商,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实现环境治理与共同发展。

(二)坚持主权平等、共建共享

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各国的主权和尊严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应坚持平等参与、共同协商。习近平指出,“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織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 〔18〕各国还应坚持共建共享、携手并进,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离其危害与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该联起手来,共同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三)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建设方面,应坚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9〕各国应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各国还应推进循环发展,保障资源节约,促进循环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

五、结语

习近平全球环境治理观,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危机越来越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及环境治理赤字严峻和公正缺失等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将这一全球环境治理观的新方案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 张程.治理赤字的思想根源及化解之道〔J〕.红旗文摘,2017,(17):32-35.

〔2〕 卢静.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J〕.外交评论,2014,(01):107-121.

〔3〕〔14〕 全球环境治理内涵及趋势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223-224.

〔4〕〔5〕〔8〕〔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02).

〔6〕〔7〕〔10〕〔11〕〔13〕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2-01(02).

〔12〕 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EB/OL〕.UNFCCC, https://unfccc.int/files/essential_background/background_publications_htmlpdf/application/pdf/conveng.pdf.

〔15〕 Arthur Stein.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Regimes in an Anarchic World 〔J〕.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82(2):299-324.

〔16〕〔17〕〔18〕〔19〕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7-01-20(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环境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