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初探

2020-09-02龙鸿

中国民商 2020年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龙鸿

摘 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也是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促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改革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内容。因而,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完善监督评价内容,确保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效配合,共同发挥监督作用,促进监督落到实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监督评价工作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在市场不断变化,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政策不断出台,修正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国家出台的相关规范与政策可以确保业务的有序进行,但是规范与政策无法面面俱到,并未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适用性,从而出现行政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混乱,财务管理效果不佳,内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此问题,提出有效的内部事业单位控制理论,促进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的开展实施,成为事业单位需要重视探究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直接关系到内部管理工作的落实开展,关系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效果还不够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实施,下面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确保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第一,内部控制基础不牢。由于市场在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随之改变,新制度规范颁布的时间较短,制度宣传不够,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制度不了解。思想观念也较为落后,传统,主要停留在被监管阶段。内部控制建设积极性不高,且受到人员编制以及组织构架的影响,很难单独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多为多部门协调工作,导致部门的专业性以及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无法实现岗位分离,无法有效控制风险,在业务控制方面也很难形成系统的标准化内部流程,导致评价与监督工作无从谈起。

第二,监督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关系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落实开展。有助于实现资产的完全运用以及优化配置,发挥事业单位职能。但是受到事业单位评价监督体系制约的影响,评价效果不佳,无法发挥评价的实际作用,使自我评价的职能缺乏独立性以及专业性,自我监督效果不佳,无法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以及机制,难以进行实时监督,监督工作形同虚设,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轻执行重建设的问题,执行效果不佳,执行力低下,只注重建设制度,建设体系,过于走形象工程,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只是进行表面功夫,不遵守工作流程,也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以及权威性,甚至在重大决策以及执行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操作不合理,不规范,缺乏民主决策机制,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主要的职责就是进行资金管理,被错误地认为是付款员以及钱袋子,导致对会计部门的监督过于形式化、表面化,会计财务部门无权参与业务活动,无法实现业财融合,只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掌握资金的流向,进行资金管理,无法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也无法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控制,导致财务部门的职能受到制约,无法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有序性。

二、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評价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夯实建设基础,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对策,首先,明确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责任。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使事业单位管理者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理念,明确内部控制作用,阐明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要点难点,从制度上进行积极的保护,实现内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通过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可以明确内部控制机构的要求现状,在兼顾效率以及适应性的基础上,完善内控组织机制,确保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达到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最后,实现内部控制,基础建设,落实内部控制责任,通过建立追责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做好申报审批授权控制工作,实现岗位分离,分开控制管理,既要严格按照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控制又要落实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追查处罚。

(二)改进外部监督规范

第一,改进外部监督,规范,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既要加强沟通联系,又要做好信息的互通共享,在节约资源提高外部监督检查的一系列过程中,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发挥监督的作用,以及只能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做好外部监督规范,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的落实开展。第二,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监督,既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要明确监督检查工作的流程,范围,内容,频率,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既要进行定期检查,又需要进行随机抽查,通过组合方式保证监督效果,确保外部监督的长效性,建立长效机制,收集制度规范及时,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需要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的开展实施,承接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作出明确的审计报告,既要明确问题又要做好负荷与综合评价工作,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保证监督工作的有序性。

(三)建立严密内部监督控制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落实开展的制度保障。首先,未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在经济活动中注重对风险因素的关注,既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又要建立决策机制,对重大事项的执行决策监督,实现有效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发挥监督的作用,促进决策的执行,对关键岗位设置监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既要符合工作的落实,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又需要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其次,需要在内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对业务以及岗位进行日常监督,并通过周期性核查的方式,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既要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又要书写报告,指出关键内容,明确风险关键点,从而提出针对性制度建议,促进工作的落实开展,保证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及时性发挥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最后严格按照制衡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工作建立控制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确保资产安全,提高信息真实性。

(四)加强控制意识

意识与行为存在密切的关系,作为行为的指导,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是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的基础与保障,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助于优化内部控制理念,明确内部控制要点,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意识到监督的重要地位,发挥监督的重要作用,保证监督评价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可以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避免管理混乱,达到理想的内部控制管理效果。

三、结论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改革是一种趋势,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保证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关键。但是同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工作是一份艰苦而又困难的工作,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既要不断努力,创新制度,更新观念,又需要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改革过程,从实际出发,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锦鸿,薛皓月.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15):24-25+132.

[2]周婷.关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41-42.

[3]薛秀芳.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影响因素与实践探讨[J].财会学习,2018(06):191-192.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