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人物画女性形象研究
2020-09-02李菲
摘要:何家英是中国工笔人物画方面很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其画风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点,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既注重以形写神又兼顾东方传统的清新雅致,画面构图形式感强烈,气氛的营造使画面具有现代审美价值与传统审美意蕴融合的艺术语言。他作品里的女性形象生动饱满,拥有很强的审美韵味。对中国工笔人物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女性形象研究
一、衡中西以相融的新女性造型形象
(一)具有东方韵味的女性形象特点
在绘画史众多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中,何家英的作品在造型方面沿承了晋唐传统的绘画特点。在对人物的形象描绘方面非常关注人物的细微表情,擅于捕捉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表现。东晋时期的画家和理论家顾恺之,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传神论主张绘画中将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要描绘对象,探究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并在其表情和细微肢体语言中展现出来,这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对贵族仕女的描绘,体现的是唐代贵族阶层的审美倾向“丰腴之美”,唐代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人们的审美开始出现趋向以胖为美。而何家英的绘画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极具当代东方女性的韵味。
《秋冥》在人物造型上生动准确,一位少女抱臂而坐,乌黑的发丝随着脸颊的弧度微搭下来,明亮的双眼在看向远方,嘴唇微启,神情似乎在凝思又像是在期盼,纤细的手指搭在臂弯处,白色的毛衣质感柔软舒适,露出一截白皙的脖颈微微向前,白皙的肌肤与黑色的秀发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女的清纯美好显露无疑。画中的人物扇形的内双眼皮,略带婴儿肥的脸颊,带有一些亚洲人特有的肿眼泡,这些形象特征组成了一个具有明显东方女性特征的形象特点。不同于晋唐时期的对女性的描绘,何家英对女性的描绘会更加结合女性的时代特征与性格背景。
何家英的作品经得起时光的检验,在绘画长河中依旧光彩夺目,他笔下的女性避开了甜美讨喜,美而不真实的浮面,充满了令人动情的生命的美好,这也是他的个人艺术特色和精神高度的体现。
二、現代审美价值与传统审美意蕴融合的艺术语言
工笔人物画发展至今,受西方绘画影响在构图、材料、方面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绘画方式。西画注重观察能力和感受力,何家英在创作中能敏锐得找到中西绘画的契合点将其运用到绘画中去。西方的写实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物画对创作人物形象和微妙的内心形象提供了借鉴意义。《秋冥》这幅作品具有现代审美的情趣和传统的审美意蕴,整幅画面构图新颖,作者并没有用传统的构图形式,圆拱形的构图形式是借鉴了西方宗教绘画中常见的穹顶构图,好似无穷的宇宙苍穹,缥缈玄幻,造型典雅严谨,人物清新淡雅,色彩明丽舒服,观者似乎能通过画面与作者进行情感交融,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艺术性。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特征。何家英的绘画作品扎根于时代的脉搏,深入人民的生活,另外,他的素描作品中对人物的洞察力和造型的丰富直观感受都是作品表现力的基础与来源,这种东西方之间的相融与差异性,将他的绘画作品推上了创新与极致的境地。
二、女性形象背后的人文关怀
(一)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赞叹
何家英的创作中更多体现的是对女性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思考。女性的美是多样性的,是与命运交叉缠绕结出的果实,人生的命运是未知神秘的,这种神秘感在人物身上表现出的是沉思遐想、顾盼神离,女性神情的若有所思,也是对自我意识的觉醒的一种深入刻画,秋天枯黄的树叶,满地的落黄,少女抱膝而坐,凝想未来,若有所思。这种思绪飘远的状态传递出来的是引人思考的心境,画家将这种联系建立了起来,是画面人物与画家的联系,是画面人物与万物的联系,也是作品与观众的联系,这种联系使人思索……
(二)深度探究女性形象的人性内涵
何家英作品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立意,他的作品在描绘女性形象的同时,他更着重于表现女性丰富的人性内涵,以精确的以形写神来展现女性丰盈的内在世界和精神内涵。这种“真、善、美”,是要用发现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从中提炼挖掘出要表现得语言形式来表达人。何家英所具有的敏锐得观察力在对作品的创作中,表现了女性的形象、气质、内心、精神之美好,女性身上那种美好与珍贵的东西,他用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进行描绘,向观众展示出一种不染纤尘的圣洁和美感。而美好往往是容易逝去的,这种逝去的感伤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得以体现,悲伤是一种很高级的情绪,它在艺术上的表现会使作品增添上一层朦胧的忧伤,这种富有情绪化的艺术作品使它具有特殊性和独一无二的气质。
结语
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极具个人色彩的、独特的审美价值,从而又影响着其他在前进中的艺术探索者们。何家英将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技法和西方造型法则融会贯通,运用一种新的绘画语言记录着女性的美好。何家英扎根时代、深入生活,展现具有生命意义的作品,将生命力注入创作中去,创造出了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工笔人物画技巧与展示方式,有力的推动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对工笔人物画产生了影响,是艺术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郭小川.何家英的意义[J].贾德江主编.何家英中国人物画艺术[M].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04):3.
[2]寒碧.师造化与补天功——《何家英的艺术》电视片解说词节选.吴承刚主编.现代美术[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3]柏冬友.何家英教授与女性绘画[J].海内海外,2006(01):36.
[4]邓平祥.何家英工笔画艺术论[J].中国画研究院艺术交流中心编.水墨(三)[M].西苑出版社,2002:102.
[5]张潇爽.浅析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征[J].文学与艺术,2010(05):83.
[6]韩朝.回归直觉——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J].上海艺术家,2009(06):10-13.
作者简介:李菲(1994.11.12)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