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庭暴力及其应对措施

2020-09-02钱舒怡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家庭暴力预防措施特征

摘要:家庭暴力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庭暴力现象,成为影响家庭幸福和谐的一大社会问题。通过阐述家庭暴力的概念、特征,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救济,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提升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成员)幸福指数,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支持。

关键词:家庭暴力 特征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073-02

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表明,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改善,更多参与家庭重大决策,但同时家庭暴力等问题也不容忽视。2020年3月微博网络平台一个网红遭受家庭暴力的视频,更是直接将家庭暴力事件推至公众视野。当前学界对反家庭暴力的学术研究还不够深入,此课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客观要求。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及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其总则的第二条指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一般说来家庭暴力有以下的特征:

(一)家庭暴力广泛存在且具循环性

家庭暴力的发生不受国家、地区、种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教育程度的限制。

联合国2017年1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至少有8.7万名女性因家庭暴力事件而死亡。2019年11月25日,德国联邦家庭、老年人、妇女和青年事务部部长弗朗齐丝卡·吉费在德国2018年伴侣暴力案件统计报告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德国全年有114万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其中112名女性被杀。另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

国内方面,2018年,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已婚女性曾受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致死约占妇女他杀死因的40%,每7.4秒就有一位中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中国每年有94万名女性因家庭暴力自杀。家庭暴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受害者往往经常性受伤害。据调查,中国家庭暴力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才会选择报警,在超过250万件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有15%的夫妻因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解除婚姻关系,其中91%是男性对女性施暴,而家庭暴力认定率不到4%。

(二)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

第一,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庭内部而非公共场所,地点隐蔽且缺少目击证人,暴力过程中一般不会留下证据。特别是冷暴力,不同于肢体上的肉体伤害,冷暴力在表面上更少留有痕迹。

第二,受害人往往受着传统观念甚至封建意识的影响,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家门不幸”或者基于血缘关系、家庭理念、亲属关系,受害者采取忍让或考虑自身面子、家庭声誉、家庭隐私对此进行掩饰;另外,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这是家庭暴力,甚至认为女人出嫁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只是家庭内部的事务,处处忍让或在有关人员调查时三缄其口。

第三,公众的漠视和司空见惯等也造成了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种传统思想影响下,邻里不愿插手、单位不愿介入、社区只是初步调节灭火,使家庭暴力依旧持续。

(三)家庭暴力的新趋势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家庭暴力呈现出“冷暴力”“精神虐待”“高知阶层”等新趋势和特点。中国法学会曾对全国3500多个家庭做过调查,发现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家庭都出现了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现象,有的丈夫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家庭和妻子不闻不问;还有阻挠妻子和异性朋友来往;对妻子实施经济上的控制,等等。调查显示,冷暴力在知识分子家庭中的出现要多于普通家庭。

这种不见硝烟的“高级”暴力方式——家庭冷暴力对女性精神和身体的伤害更大,容易引发女性生理疾病,也容易造成精神上的疾患。夫妻間矛盾长期积蓄在心里,随时有可能引起身体的暴力,导致婚姻的破裂。家庭冷暴力也会给孩子带来更深的伤害。

(四)社会危害性严重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当温馨和谐的空间被内部的暴力侵蚀时,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严重伤害了被害人的健康权、生命权利、人格权利、身份权利,更有可能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不堪重负、自残自杀、离家出走、以暴制暴等惨剧的发生。这些家庭暴力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主观的恶意性

大部分家庭暴力行为其主观上都存在一定恶意,明知自己采取的暴力手段会给家庭成员在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但仍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二、家庭暴力存在原因

(一)历史原因

传统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的残存和影响(如男权思想、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文化和老旧思想在两性关系上近年来也有“回潮”之态。

(二)社会原因

包括社会上对家庭矛盾处理的世俗理念和调节处理方式如“法不入家门”“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等的宽容,对家庭暴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健康文化传播误导人们的婚姻行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滞后与滑坡,等等。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中认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的男女比例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7.7%和44%,同时调查显示,目前女性的家务劳动负担还比较重。

(三)个体原因

个人受到受教育程度、素质、收入、性格缺陷、夫妻情感关系、生活压力,以及童年所处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另外,男女收入差距拉大,女性经济不独立导致无话语权。

三、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救济

(一)法律救济途径

建议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家庭成员的认定范围,家庭成员的界定应不再局限于空间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标准也应该不再受制于传统意义上的近亲属标准,而是将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亲密关系(如伴侣)且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人员一并纳入。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情侣伤害事件触目惊心,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地保障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二)分级分类,从源头治理

根据共同生活成员的不同时期,制定分类预防措施,一些与此相关的机构或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如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共同生活成员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相互扶持的理念。比如情侣在婚姻登记时,登记机关可以将涉及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亲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具体事例采取警示讲座、制作视频、网课、光盘、纪念小册子、有奖答卷等进行宣传教育,抓住婚姻神圣时刻的教育,意义深远效果深刻。

(三)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1.全方位进行宣传

妇联权益组织(中心)、公益性组织、社区积极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等方面法律的宣传,通过电子屏、宣传栏(橱窗)、微信公众号、热线、云课堂等多种途径线上、线下全方位进行。如在11月25日“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进行宣传教育;邀请律师走进社区,不定期开展法律义务咨询,解决家庭矛盾和纠纷,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扩充社区帮扶范围或渠道

社区是党和政府众多惠民政策在基层体现的“最后一亩地”,社区帮扶中心可以通过招募一批热心且掌握婚姻家庭事务领域的心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法学知识的社会热心人士,为受害人提供切实、温暖的救济帮助,及时干预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3.巧用节日递真情

中国人含蓄同时讲究礼仪文明,可以利用众多的传统节日或“舶来”节日,营造改善家庭关系、表达家庭成员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和帮助的氛围,这是非常应景有效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提高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一年中的“情人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以“三八节”为例,在3月8日所在社区或物业可以借机策划为女性送鲜花和节日祝福活动;组织开展“最暖主厨上线”活动,鼓励男士为家里“女神”送上一份暖心又暖胃的节日礼物。鲜花美食不仅传递温暖和力量,更传递出人们藏在心中的真情。

(四)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力量

1.“弘扬社会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是婚姻家庭咨询师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

不断推动、拓宽婚姻家庭咨询师工作渠道,充分利用婚姻家庭咨询师这一支专业队伍的力量。虽然2007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发布“婚姻家庭咨询师”为国家认定的新职业;2011年3月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认证远程培训官网上线;2011年8月网络实习平台—百合幸福社区上线;2011年8月召开第三届婚姻家庭咨询师年会;2011年12月正式启动婚姻家庭咨询师就业推荐服务;2013年6月首届《婚姻家庭咨询师专业提升工作坊》在北京举办,对全国各省八十多位学员开展了咨询工作专业技能培训。但是目前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知度还不高,整体工作进展有些缓慢,业务咨询和指导程度还不够充分和深入。

2.扩大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将与婚姻家庭問题相关的重点事务比如恋爱咨询、夫妻关系咨询、家庭冲突咨询等,通过印制小册子、发放小礼物(小扇子等)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加深了解、提高认识,并为有需要的人士或家庭提供帮助,同时合理、规范收费标准,可为困难人士或家庭提供义务服务。

(五)提高女性自身意识和素质

国家虽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等法律为女性保驾护航,但为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更好地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有必要提升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引导女性加强学习,提髙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文化素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经济地位,摆脱对男性的依赖,以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四、结语

只有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和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营造温馨、和谐、安定、幸福的家庭环境,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丽娜.当代中国女性发展问题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安红.浅析家庭暴力及其应对策略[J].新西部,2015(12).

[3]丛艳杰.浅析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以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8(12):98-99.

责任编辑:张蕊

[作者简介]钱舒怡,华中农业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与经济。

猜你喜欢

家庭暴力预防措施特征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抓特征解方程组
对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研究
警务处置中家庭暴力的认定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