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是一种智慧

2020-09-02林楠

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设计师生长空间

林楠

对绘画的热爱让左加走了设计之路,仿佛一切都被安排好。1997年开始他成立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公司,但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室内。与设计艺术有关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从城市到景观,从建筑到家具。他喜欢徜徉在不同专业间,寻找彼此的互动和关联,然后在自己的设计中碰撞出火花。他一直认为设计是一种智慧,借由它去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设计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上帝的助手。

国内设计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给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但左加认为,最重要的是设计师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主动融入这个快速运转的世界,感受变化,感受人群和市场的需求,去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设计师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像刚刚入门,这是设计的乐趣。

让设计与时共进,与变化一体,让美好从无到有的发生。他曾出版自己的作品集《生长的空间》,那是他对过去设计生涯的思考与实践。近期他正在家乡纩西筹划一件有趣的事,融合设计艺术、人文哲学等领域的专家,一起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激发出跨领域的交流,为各自的行业注入新的养分。

《设计》左加

《设计》:您喜欢怎样介绍自己?

左加:别人称我是空间设计师、建筑师,我也做一些产品设计。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乐于在各种跨界中寻找事物的本质及关于美的共同规律。

《设计》:您有喜爱或欣赏的设计师、艺术家吗?他们的哪些思想感染了您?

左加:我喜欢贝聿铭,他总是用三角形等一些最基础的几何结构语言来诠释不同的文化,并与当地的传统人文进行对话。他的设计语言有一种穿越表征的张力。

在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他用纯粹几何体的错位叠加,创造出逻辑清晰又充满变化的空间形态与形式,特别在阳光、阴影的渲染下,丰富而有趣地再现了伊斯兰文明中的几何数学之美。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他还是把传统建筑坡屋面的内外空间形态以几何方块切割的方式来提炼和表达呈现,加之“老虎窗”式的屋面采光,使内外空间充分捕捉和渲染了光影在不同天气、时间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于方寸之间见天地无穷趣。在卢浮宫,基于功能而产生的体量强大的“负”空间却可以让你忽视它的存在,谦逊地以最纯粹的几何形态对话,并致敬巴洛克古典。

他尊重场地特定的自然属性并对光的语言崇敬而迷恋,让人觉得他的设计是一种自然而然生长的产物。他总是能够在不同文化中剥离表象而找到本质,归纳梳理并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空间语言与语法。谦逊地致敬不同文化并与之进行有趣的对话,并共生出新的可能。

巴赫,虽说他代表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但他的音乐总是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现代”;巴赫似乎完全掌握了音乐的本质,创造出了自己鲜明的复调音乐表达体系,完完全全的结构之美。

他的音乐既朴素本质又可以优雅华丽无比。极简本质如他的钢琴12平均律曲集。如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这些都是音乐圣经般的存在,优雅华丽又如他的哥德堡变奏曲及其他一些奏鸣曲、协奏曲等等。无论是极简还是华丽,他的音乐结构形式就像全息投影,像人心里的一面镜子,投射出听众的内心影像。

巴赫的音乐是纯净的,是神性的,不带个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因此他的音乐就像过滤器,过滤生活中的浮躁、焦虑。像一个药方,治愈人的精神世界!巴赫的音乐对于我来说就像渴了饮水一样无时不需!

《设计》:您对设计师这个职业的追求是什么?

左加: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去靠近智慧。设计无所不在,所以这个行业对我来说,是一条通向智慧的路径,那么我希望更多地去尝试跨界与合作。在我看来,达芬奇才是真正的设计师。

《设计》:每个设计师都会带有自身所经历时代的印记,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自己的认知和理念,自1997年从事设计至今,您对设计的认知、对设计理念的诠释有了哪些进化的历程?设计师需要坚持自我还是顺流而上?

左加:这个问题十分有意思,让我不禁思考,大多数设计师的设计生命周期似乎不太长,会在某个阶段开始落后于时代。那么,对于设计师而言,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阶段性的思潮、流行?什么是自己的?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吗?自己会一成不变吗?

其实,每天我们会为了去适应环境而调整,对于所谓坚持做自己,坚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符号与表象,而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更成熟的态度与方式,去看待、理解世界,并作出反馈。所以每个设计师也都应有自己的处世与设计哲学。

我永远是一个需要成长的学生,不停地问自己“我的昨天是对的吗”;同时我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去和正在发生的事物进行交流、沟通。我期望去创造一些解决当下问题然后又经得起时间考验能持续今人受益的设计,而不是一时的某种潮流、表象。

《设计》:介紹下您的设计理念。

左加:无法具体的说出一种特定的设计理念,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和问题,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特质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应对。但可以说自己是有“尽可能少的动作去解决问题”的倾向。首先,我是一个懒人,不喜欢哕唆,迷恋于少步骤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有挑战的处世方式,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如果说审美层面的理念,个人倾向于具有古典气质与精神的审美,当然不是流于表象的“古典”。不管设计什么,本质上都是在帮助人建立与人的关系,帮助人与自然与自己去达成一种默契的内在连接,这是我看待设计的一种角度。

《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平衡了哪些因素?

左加:很难有固定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空间,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评判最为公正。一个好的空间,可以在行为、功能上给人关怀,在审美上给人以精神享受,能带给我们社会的、情感的、人们互相的积极的推进意义,那么就可以说是好的设计。比如让一个家庭更和睦,教堂能给人精神洗礼,不同空间解决诉求不一,所以不能概论一种标准。

《设计》:《生长的空间》想表达什么?它仅仅是一个作品集吗?生命的生长如何与设计的生长相融?

左加:她是对我前期设计的自我总结,记录了当时自己的设计思维。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脉络,生长这个词,表达了特定空间与其所关联场所、承担的功能诉求、所处的人文化境,在同个综合性的土壤里,呈现的一个合理的、自然的存在。这本书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所以那是一种对过去的懵懂的纪念。

生命的生长与设计的生长,这要看是出于个人的角度,还是空间的角度。对我个人来讲,就是通过设计来记录生命成长轨迹。如果对于空间来说,空间与生命相互依存,相互滋养,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中,让空间赋予使用者一种再创作的可能,使用者也在与空间的互动中“生长”了。

《设计》:对未来设计生涯有何规划?还有什么想实现的目标吗?左加:做更多不同的设计尝试,促进不同行业的人共同做有意思的设计。希望不管多久之后,总有年轻人围着自己去做探讨。

《设计》:对于还在计划中的建筑工作营有哪些期待和畅想?

左加:由于感兴趣广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想与各行业共同做一件有趣的事。我觉得广西地理和文化土壤很独特,相信可以生长出有趣的东西。希望这种尝试能对本士设计带来好的东西。目前还在力邀不同行业的专家,不局限于建筑和设计,人文、健康、哲学等等跨界的交流,也可以为各自的专业打开更多可能。

《设计》:平时常阅读的书籍能介绍一下吗?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吗?

左加:我平常十分喜欢买书,但又不看,就供着,很享受这种买书的愉悦。对于信息是有恐惧的,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推荐。个人最受益的一本书是在丽江一个小咖啡店里遇到的《如何认识佛法》一个薄本。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阐述关于“我执”的概念。这个薄本让我终身受益,由此也对佛法产生亲近。“我执”的阐述曾经帮助我在生活中破除了些许的重重自我迷雾。所以我也很赞同卢志荣老师曾说的一句话“人生读好一本书也足矣”。

猜你喜欢

设计师生长空间
我是小小设计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创意设计师
《生长在春天》
天才设计师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