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工业设计教育四十年交流溯源

2020-09-02刘梦非

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湖南大学工业专业

刘梦非

2019年金秋10月,借日本政府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40周年回顾展之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四合院子里,开展了一系列中日设计溯源交流活动。活动围绕1982年2月10日至3月3日在湖南大学开办的工业设计研究班展开,邀请了当年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研究班老师永田乔,参加过研究班学习的殷正声、陈汗青、柳展辉、谭子厚、揭湘沅、姜柏青、赵江洪、肖狄虎等,以及负责经办研究班活动的教师程能林和负责翻译工作的李妲莉等参与交流。在湖南大学、湖南省科技厅、日本驻华使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以下简称JICA)、日本千叶大学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与会者回顾追忆当年的合作往事,审视工业设计发展的当下,更畅想中日设计教育界进一步强化交流的未来。永田乔教授带来了其珍藏近四十年的研究班汇报资料(图1),并将其赠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该资料长达137页,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班的成果、关于工业造型领域发展前景的建议等相关内容。

笔者通过这次活动的座谈交流和对相关亲历者的访谈,以及永田乔提供汇报资料的整理,对上世纪80年代初在湖南大学举办的工业设计研究班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湖南大学工业设计学科的建设,乃至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和研究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巨大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湖南大学是我国在工科院校中第一个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蔡军

四十余年中,其在设计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活动不断,人员往来频繁,国际设计资源稳定丰富,不仅拥有一个开放式、全球化的师资队伍,重视学生核心能力与内容知识体系的培养,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知识分享体系。仅近几年,该院学生就获得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奖项400余个,其中红点、iF、GMARK、IDSA设计奖97人次,67名学生获得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近五年,共有286名学生进入微软、诺基亚、阿里巴巴、腾讯等全球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工作。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院成立之初打下的坚实基础,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对该专业的重视扶持;与中日技术交流合作机制下,日本政府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支持,日本筑波大学及千叶大学的配合,多方合作实现的两期(1982年及1984年)研究班的开办(图2-4),以及此后频繁的设计交流合作、人员往来密不可分。

“当时一机部看得比较远,认为中国的工业产品要发展,外观质量很重要。”——程能林

作为一机部直属高校,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立与国家对于工业产业发展方向的方针规划息息相关。1977年,湖南大学受一机部委托设置“机械造型及制造工艺美术研究室”;1980年开始,在湖南大学多次举办全国性的专业培训班;1982年开始正式招生,当时叫做“机械造型工艺美术专业”;1984年,根据教育部工科专业目录改名为“工业造型设计专业”;1987年,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更名的同一年,改为“工业设计专业”。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学科起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当时,在我国制造行业,产品质量尤其是外观质量比较差的问题突出,由于思想较为禁锢,对产品的外观质量普遍不够重视,认为产品能用就行。为此,国家开始重视工业产品的设计,1981年7月9日,國家科委向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了关于工业设计技术合作的建议。其所以希望与日本展开合作,是因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恢复邦交后,中日关系迅速升温,且日本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其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国家科委的建议得到日方的积极响应,JICA于1981年7月下旬拟定《日本政府关于科技合作的提议》。

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在中国举办工业设计教育研究班提上了议事日程,日方由JICA提供支持,而中方则由国家科委和一机部提供平台。在日方《汇报资料》的前言中,日方专家特别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在宣传工业设计对于国家工业及其有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意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足见当时政府对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JICA拟定的《日本政府关于科技合作的提议》中,明确表示将以“工业设计为工业活动的计划发展服务”为主题,派遣两名专家到中国开办工业设计教育研究班。此后,日方又为此举办讨论会,并着手初步准备工作,至同年12月18日,日本文部省把筑波大学和千叶大学二位校长对于派遣计划的书面批准转交给了二位专家,受委任的是日本筑波大学吉岡道隆(YoshiokaMichitaka)教授及千叶大学永田乔(NagataTakashi)老师。吉岡道隆是日本知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有丰富的工业设计实践和教学经验,1933年获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就任千叶大学工学部教授,1951年转任筑波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963年退休后获筑波大学名誉教授,任东京家政学院大学教授;1940年至1951年担任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理事;1946年至1958年长期担任日本优良设计奖的评审工作。千叶大学教师永田乔则先后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学位、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博士学位。两位老师于1982年2月1日抵达北京,正式开始第一期研究班的教学工作。此后,吉岡道隆教授携同筑波大学原田昭(HarataAkira)老师于1984年再次赴湖南大学,举办了第二期研究班。

“研究班的生源以湖南大学各个专业为主,也有全国各地的教师,东北、上海、无锡等,都是一机部选派的。”——谭子厚

据程能林、谭子厚等老师回忆,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立,一机部也曾考虑过上海和广州的高校,但最终因为湖南大学的学科覆盖面比较广的原因,选定了在该校发展工业设计专业。由于是新设置的专业,教师也是从学校各个专业召集的,分别来自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化工和美术等各个领域,因此,参加首届工业设计研究班的学员也以这些教师为主,另外,还有包括上海同济大学殷正声老师在内的全国其它院校选派的专业教师等。

湖南大学对于这个新专业的设置以及研究班的开办极为重视。从1981年9月开始,多次与日方联系,探讨该研究班的开办目的、内容与形式,安排时间并翻译讲学所需的所有资料等。谭子厚等多位老师也回忆,当时学校给了研究班最好的房间,后来又建设了全校唯一的空调教室供研究班及工业设计专业使用。

湖南大学对于研究班的成果是满意的。时任校长成文山教授在首届研究班结束之后,专门致函JICA,高度评价吉岡道隆、永田乔先生的讲学,以及工业设计研究班的成效,称“吉岡道隆、永田乔先生在整个讲学期间,不辞劳苦,经常工作至深夜,午间不休息,认真备课,互相谈论教案,耐心辅导。讲授得法,他们全心全意进行工业设计教育,深受我国学员欢迎,同时,利用教学之余,与我校机械造型及制造工艺美术研究室的有关教师讨论工业设计教育及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并为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拟定了四年教学计划。”

“通过吉岡道隆、永田乔先生两个月的教学活动,对发展我国工业

设计这门新的学科作出了贡献,为中日两国工业设计协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图5)

“关于第一期研究班,虽然一些文字资料上写着短期培训班,但吉冈教授多次强调来学习的大多是有一定工作年限的老师,应该叫做‘工业设计研究班。”一柳展辉.

整个课程围绕着‘什么是工业设计这一点展开”。研究班的教学内容,三分之一为理论基础,三分之二为课程设计。从工业设计基础、发展史、方法论到材料学、人机工学等各个方面均有涉及,一切围绕“什么是工业设计”展开。而“工业设计”一词,当时在日本被译作“意匠”二字:“意”由“心”和“音”组成,代表内心的活动是由诸如声音这样的知觉来表现的,是思想;“匠”则是用斧头做箱子,代指技巧。它包含着“由心产生最终归结于心的不断经营”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开始于希望,归结于希望的不断经营”,其中的深意可以说是日本设计界对于设计行为认识的基础。研究班里,对于设计更加直接的定义是“技术(工艺)、艺术和科学的结晶”,强调其“工业化时代和社会的生活科学属性”及“以人造物和信息系统构成的生活环境结构”(图6)。

相对于吉冈教授强调的针对工业设计体系及理念的内容是希望学员共同参与研讨,深入理解的“研究班”性质,永田乔老师则认为,由于学员专业背景的不同,设计部分的内容则是非常基础的,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课题有事物的表达(图7);铁丝造型、铁丝连接(图8);吸管结构、人工质地的创造(图9);拖拉机设计素描图及其改良(图10);电吹风的设计(图11)等。柳展辉老师特别提到研究班初期的“纸的联接”课题(图12),要求两个不同颜色的纸条,不靠浆糊胶水等仅靠构造联接起来,还需将要做六种连接方式。开始有学员将纸剪成细条编织起来,从工艺美术的角度讲,是高水平的,造型也很漂亮。但是,吉冈老师告诉学员,从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来讲,这种属于破坏。这个课题讲究的是:纸是材料,连接是构造,制作是生产,这三者结合完成它的功能,就是功能、技术、艺术的统一。对数量的要求,则逼迫学员进行思维发散,拼命地去想新的东西,不裹足不前,固步自封。

“日本专家带来的是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工业设计的基础、方法论和理念,也启发了我们第一个教学计划的制订,对学科的发展影响巨大。”——赵江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日本,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后,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1979年,索尼开始发售随身听,1980年,日本机动车生产台数达世界第一。与之相应的,是设计需求的水涨船高,从平面设计到工业设计到建筑设计等全设计领域的蓬勃兴盛。1978年,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成立;1979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简称ICSID)第一届亚洲地区会议在东京召开;1981年,日本知名设计期刊AXIS创刊;1982年,日本优良设计评选制度25周年纪念展在东京举办。

赵江洪老师回忆,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设计师的思想以及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是非常积極的。而海外经历丰富的吉冈教授和永田老师,他们的理念是非常先进且正确的,跟我们非常契合的是他们也是工科背景,又是综合性发展的。他们也清楚当时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启蒙阶段,所以,他们带了很多最基本的材料,包括模型材料、曲线板、椭圆板等。二位日本专家在《汇报资料》中也回忆,当时他们面临着两个问题:1.湖南大学准备成立工业设计系;2.要把教学与工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专家们把任务分解为三个部分:1.工业设计研究班的教学与指导;2.帮助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学习内容,讨论专业教室、综合实验室等的需求及面积,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问题;3.讨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如何同工业活动相结合、相促进的问题。

为此,永田乔老师还特意提供了一本包括有日本各个高等院校以及德国、美国相关院校关于工业设计教育计划的资料给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供该系制定教学计划参考。

“两期的研究班和之后的中日设计人员的交流对我们专业的发展乃至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JICA对我们提供的5000万日元的资助,使得我们有机会建立国内最早的人机学研究室。”——何人可

据JICA驻北京事务所首任代表八岛继男先生回忆,经过第一期的工业设计研究班,吉冈教授深入了解了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情况和困境之后便与他联系,表示需要进一步的硕士博士交流课题的设置,更需要一些必须的设备支持。除了JICA外,吉冈教授还与日本外务省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经过多方努力,由JICA支持了湖南大学5000万日元的人机工学相关仪器设备,以及部分工业设计书籍刊物,帮助湖南大学完成了国内首个人机工学研究室的设立,为该院之后的以人机工学为基础的科学设计方法论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设计研究班帮助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研究体系,使该学院的专业教学迅速走上正确的、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道路,为该校乃至全国的工业设计学科壮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经验以及人员交流的契机,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首届研究班之后,研究班的学员赵江洪、殷正声,就由吉岡道隆教授举荐分别前往美国、日本作访问学者。这一年9月,经吉岡道隆教授牵线,校长成文山率领包括工业设计系主任王绍俊在内的湖南大学访日大学教育考察团前往日本访问,考察了筑波大学、千叶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并与筑波大学、千叶大学商定了包括工业设计学科在内的学术合作、人员交流的相关事宜。之后,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学生前往日本千叶大学学习、交流,并与千叶大学工业意匠学科(现设计学科)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永田乔老师还将其手中关于美国工业设计史的相关资料推荐给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李妲莉、何人可老师,编译了《美国工业设计》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亦成为国内较早介绍国外工业设计的专业书籍。

中日工业设计界的交流正如当年吉冈教授与原田老师亲手栽下的那株友谊之树(图12)一般,以工业设计研究班为契机,在四合院子里生根发芽,经过四十余年一代代工业设计人的接续传承,如今已枝繁叶茂绿叶成阴,必将葱茏更多的后继学子,为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更多元的经验与资源,推动该学科蓬勃发展,最终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迈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湖南大学工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新荷初绽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湖南大学出版社等127种重点图书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