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2020-09-02席居哲佘壮鞠康赵婧婧侯湘铃彭雅楠李妍左志宏
席居哲 佘壮 鞠康 赵婧婧 侯湘铃 彭雅楠 李妍 左志宏
book=132,ebook=136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各地蔓延。截至4月份,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①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020年4月29日,http://www.gov.cn/xinwen/2020-04/29/content_5507486.htm.世界多个国家尚处于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这也提示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任何疏漏都有可能让COVID-19病毒有可乘之机,从而导致疫情反复。COVID-19疫情给全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威胁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案例报告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中国,截至5月3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80例,累计治愈病例77,766例,累计死亡4,633例。①卫生应急办公室:《截至5月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0年5月4日,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5/4e14e851ed9e4f7581ca54f629da96a7.shtml.截至5月4日2时,全球累计确诊病例3,407,747例,累计死亡238,198例。②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ronavirus(COVID-19)”,May 4,2020,website:https://covid19.who.int/因为COVID-19的高传染性,使得虽然相对较低死亡率(与SARS疫情、MERS疫情相比)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致死总人数方面却相当惊人。③Elisabeth Mahse,“Coronavirus:COVID-19 Has Killed More People than SARS and MERS Combined,despite Lower Case Fatality Rate,”BMJ,vol.368,m641,2020,doi:https://doi.org/10.1136/bmj.m641.这是一次十分严重的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20年1月30日将响应定为最高级别。④Zhe Xu,Lei Shi,Yijin Wang et al.,“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vol.8,2020,pp.420-422.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0)30076-X.所以,疫情防控既要有国家的紧急响应与有效措施,又要有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应对,更要有每一个人的全力配合、主动防护和自觉防控。而个人防护行为(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人际距离等)的非医疗措施实行情况,直接关乎整个疫情防控的局势。⑤Mohsen Khosravi,“Perceived Risk of COVID-19 Pandemic:The Role of Public Worry and Trust,”Electronic Journal ofGeneral Medicine,vol.14,no.4,2020,em203.doi:https://doi.org/10.29333/ejgm/7856.但截至目前,鲜有研究具体探索个人或大众防控自觉行为背后的机制:是什么推动了个人的自觉防护行为?而不注意保持人际距离、进行人群聚集甚至公众场合不戴口罩、不注意个人卫生行为,对于防护要求置若罔闻,这些背后的原因又主要是什么呢?如何促进公民个人对防护措施执行的依从性和自觉性呢?系统审视不难发现,个人及公众对疫情的风险感知,是一个颇值得深入探索的领域。
本文拟聚焦于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的评估,以期为考量人们的风险感知水平、探索防护行为自觉性或不经意违规行为等“反防控行为”(借鉴了组织行为学中“反生产工作行为”的提法)提供工具便利,也为探索疫情背景下人们的心理状况提供预测变量评估基础。
一、作为庞大应激源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风险感知
从应激-反应视角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庞大的应激源,这也决定了个体及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与其他应激源风险感知具有不同之处。作为庞大应激源(chronically daunting stressor)的新冠肺炎疫情,多个国家在防控阻击过程中不得不采用“战时管制”以及相应的战时一揽子政策(包括物流供应、物资生产、人员调遣等)。⑥鲁宏梅:《以战时状态抓好疫情防控及安全运营》,《企业文明》2020年第3期。⑦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呼公回发〔2020〕9号),2020年2月11日,网址:http://www.huhhot.gov.cn/gaj/xxgk/bmxxgkm l/202002/t20200211_619130.html.⑧Jon Cohen,Kai Kupferschmidt,“Countries test tactics in‘war’against COVID-19,”Science,vol.367,no.6784,2020,pp.1287-1288.doi:10.1126/science.367.6484.1287.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接受美国CBS电视台艾伦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采访时表示,这次COVID-19疫情甚至比战争更严重。⑨Becca Longmire,“Bill Gates Chats to Ellen about Finding a Vaccine for COVID-19,Reveals When He Expects We Can Return to‘Normal Life’,”April 13,2020,website:https://etcanada.com/news/625242/bill-gates-chats-to-ellen-aboutfinding-a-vaccine-for-covid-19-reveals-when-he-expects-we-can-return-to-normal-life/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样庞大的应激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明显特征:
其一,令人畏惧。新冠病毒极具传播性。芬兰阿尔托大学等4家科研机构进行的一项病毒传播模拟实验表明,如果有新冠肺炎患者在超市里咳嗽(不佩戴口罩),那么病毒瞬间就能沿着过道扩散开来,book=133,ebook=139实验结果显示,1分钟后病毒就蔓延到整个通道并且穿过货架,2分钟后病毒便已经扩散至旁边过道,6分钟后浓度虽然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完全消失。①Aalto University,“Researchers modelling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avoiding busy indoor spaces,”Aalto University,April 6,2020,website:https://www.aalto.fi/en/news/researchers-modelling-the-spread-ofthe-coronavirus-emphasise-the-importance-of-avoiding-busy.新冠病毒同时攻击包括人体呼吸系统在内的多个脏器和系统,重症抢救与医治难度极大,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强烈的溺水体验让人思之不寒而栗。②Hayden Bird,“‘IWould Feel Like IWas Drowning’:West Roxbury Resident ExplainsWhat Having COVID-19 Can Feel Like,”April 1,2020,website:https://www.boston.com/news/health/2020/04/01/boston-coronavirus-story-covid-19.
其二,迁延冗长。与SARS、MERS疫情相对区域性不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了全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SARS疫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MERS波及27个国家和地区,而COVID-19疫情则波及21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数量(244)的88%,而且还有更大范围蔓延的态势。③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ronavirus (COVID-19),”May 4,2020,website:https://covid19.who.int/COVID-19疫情全球防控取得关键成果尚待时日,考虑到疫情波及的广度,可以预计这次疫情要比SARS、MERS疫情持续时间长很多(后两者从爆发到结束均历时6个月左右)。如果再加上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及相应后续工作,这个时间会更长。④席居哲、佘壮、侯湘铃等:《抗逆力视角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服务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也正因为这样,中国政府提出疫情常态化防控,“要落实和完善常态化防控举措,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⑤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020年4月29日,http://www.gov.cn/xinwen/2020-04/29/content_5507486.htm.。有专家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The BMJ)网站撰文,同意许多人将新冠肺炎疫情称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并指出,“事实上,它(COVID-19疫情危机)更像是一组马拉松,一场跑完又要跑另一场,这更可能造成(医护人员)耗竭和崩溃”⑥Clare Gerada,Caroline Walker,“COVID Fatigue Is Taking an Enormous Toll on Healthcare Workers,”The BMJ Opinion,May 4,2020,website:https://blogs.bm j.com/bm j/2020/05/04/covid-fatigue-is-taking-an-enormous-toll-onhealthcare-workers/。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对所有的人来说,马拉松式的感觉会随着疫情时间拉长而更加明显,这将带来疫中与疫后生活多方面的重大改变。
其三,无人幸免。虽然报告显示因罹患新冠肺炎病亡者多为年龄较长者,病亡者的平均年龄要比存活下来的重症患者平均年龄高出17岁,且以男性患者居多,病亡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基础性疾病,⑦Tao Chen,Huilong Chen,and Weiming Yan 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13 Deceased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Retrospective Study,”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368,m1091,2020.doi:10.1136/bm j.m10911.⑧Jing Yang,Ya Zheng,and XiGou etal.,“Prevalence of Comorbidities in the NovelWuhan Coronavirus(COVID-19)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vol.94,S1,2020,pp.91-95.但是,受感染者却涵盖了小至怀中婴孩大到耄耋老人,即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10多岁的儿童亦有病死案例。⑨TaoWang,Ruchong Chen,and Chunli Liu etal.,“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VID-19,”The Lancet Haematology,vol.7,no.5,2020,e362-e363.doi:10.1016/s2352-3026(20)30109-5.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2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通过对国内72,314例报告病例的分析,所确诊的44,672病例涵盖了0岁至80岁以上全部的年龄范围,具体分布如表1及图1所示。COVID-19的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⑪Yang Yang,Qingbin Lu,and Mingjin Liu 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China,”medRxiv,2020,2020.2002.2010.20021675.doi:10.1101/2020.02.10.20021675.流行初期再生数(R0)为2.2,传播路径包括飞沫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最book=134,ebook=140值得关注的是,隐性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者。①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2期。
表1 全国新冠肺炎病例数、死亡数及病死率
图1 不同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年龄分布特征(截至2020年2月11日)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2期。
其四,后果严重。感染COVID-19初期确诊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87.9%~98%)、咳嗽(67.7%~75%)、肌痛或疲劳(44%),约半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病至呼吸困难时间中位数为8天,六成以上(63%~82%)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而所有患者全部有肺炎症状。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心脏损伤和继发感染,50%患者入院时胸部CT显示毛玻璃样阴影,三成以上患者需要在ICU治疗和监护。④Weijie Guan,Zhengyi Ni,and Yu Hu 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382,no18,2020,pp.1708-1720.doi:10.1056/NEJMoa2002032.⑤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第2期。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的比例分book=135,ebook=141别为38.0%、6.1%、57.7%和35.8%。①Weijie Guan,Zhengyi Ni,and Yu Hu 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382,no18,2020,pp.1708-1720.doi:10.1056/NEJMoa2002032.可见,感染新冠肺炎的健康代价巨大,人均治疗成本在重症患者中也颇为高昂。特别是一些患者在治愈出院后再被感染,也因此,WHO发出警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免疫”暂无证据。2020年4月8日,WHO“关于使用COVID-19护理点免疫诊断试验的建议”中指出,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并不能保证患者不再感染新冠病毒。②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dvice on the Use of Point-of-Care Immunodiagnostic Tests for COVID-19,”April 8,2020,website: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advice-on-the-use-of-point-of-care-immunodiagnostictests-for-covid-19.症状严重性和可能反复感染,且尚无特效治疗,这些都提示了COVID-19肺炎疫情的严重后果。
由上可知,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庞大的应激源,体现为令人畏惧、迁延冗长、无人幸免和后果严重等特征。在这种庞大的应激源下,全体民众均要面临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具体应激挑战(多重应激),比如感染可能性、生活调整、限定社交距离的适应、物资短缺、工作机会减少、家庭成员冲突等,这些应激之间或相互作用或协同起效,使得总体上新冠肺炎疫情兼具急促突发性和迁延累积性,成为一种庞大的累积性应激源。③席居哲、佘壮、侯湘铃等:《抗逆力视角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服务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多重应激对健康的影响,但这类研究对应激源的探讨主要基于个人生活中的丧失和创伤而展开,涉及受虐史、生活创伤、儿时家中的巨变、近期应激生活事件等,④Jane Leserman,Zhiming Li,and Yuming J.B.Hu,“How Multiple Types of Stressors Impact Health,”Psychosomatic Medicine,vol.60,1998,pp.175-181.对于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无人幸免的举国乃至全球式庞大应激源的探索尚不多见。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涵盖了学者对一般应激剖析中的所有维度(注意,这里的分析超越了之前学者聚焦于个人而是从宏观视角进行分析):严重而致命、急促且迁延、突如其来又传播速度惊人、涵盖了全部年龄阶段、对人类身心健康构成巨大挑战。具体见图2。这构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研制的基础之一。
图2 庞大应激源的分析维度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种风险事件和危机事件。疫情防控系统需要多方参与(包括医学、公共卫生学、地理科学、人口学、管理学、新闻与传播学等)方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民众社会心理行为的防控也十分基础和关键。如前所述,个体与大众对疫情的风险感知,是防控自觉/不自觉行为背后机制的重要推动性因素。风险感知(perceived risk或risk perception)意指个体对外界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和认book=136,ebook=142识,而这些主观感受和认识又会受到心理、社会乃至文化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①时勘、范红霞、贾建民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心理学报》2003年第4期。了解民众的疫情风险感知,可以为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也可为如何调节民众风险感知提供证据。新冠疫情的上述特征也必然影响到个体和大众对COVID-19的风险感知特点,已有的风险感知模型可以为思考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的评估提供启示框架。
如何评估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呢?Slovic提出了一个心理测量学模型,主要从风险的熟悉性、可控制性维度来评估风险感知特征,②Slovic Paul,“Perception of risk,”Science,vol.236,1987,pp.280-285.曾被学者用来评估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借此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证据。③时勘、范红霞、贾建民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心理学报》2003年第4期。但是这个评估所包括的SARS病因、传播途径和传染性、治愈率、预防措施和效果、愈后对身体的影响及愈后有无传染问题的熟悉度是事后的,在刚暴发某种疫情或对疫情的上述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议时,这类工具的适用性会受到很大限制。另一项研究也是基于Slovic的模型编制了包括忧虑性、可控性和感染可能性的三维度、11个项目的SARS风险认知评估工具。④谢晓非、郑蕊、谢冬梅等:《SARS中的心理恐慌现象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这个工具的优点是从三个维度评估疫情/病毒风险感知,也被一些学者借用到此次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相关研究中。但该工具存在三个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有项目是共现于两个维度的[比如“SARS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非常小—非常大)”];其二,一些项目的因素载荷较小[比如“SARS所造成的影响(自然风险—人为风险)”以及“SARS的风险性质属于(短期的—长期的)”];其三,感染可能性维度仅有两个项目,对本维度跨样本测量的可靠性(信度)构成不利。而一些学者索性仅用一个项目进行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的评估,⑤Toan Luu Duc Huynh,“The COVID-19 Risk Perception:A Survey on Socioeconomics and Media Attention,”Economics Bulletin,vol.40,2020,pp.758-764.从测量信效度及揭示效力方面计,这种做法有过于简化风险感知之嫌,似并不足取。学者已有的探索构成了新冠疫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研制的第二个基础。从以上不难看出,亟待基于已有疫情风险感知的研究结果和COVID-19疫情特点而研发疫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
二、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的研制及测量属性检验
(一)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相关理论与概念操作化解析
系统梳理前面所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庞大应激源的特征、Slovic风险感知心理测量学模型和已有学者对SARS疫情风险感知评估的探讨,特别是下面所要讨论的认知-经验自我理论(CEST)和风险感知的常识模型(CSM),容易看出,这种疫情风险感知主要包括了个体对自身感染新冠肺炎的直觉感受、对自身易感染可能性的认知判断、对新冠肺炎非同寻常严重性的心理表征三个侧面。具体而言,对自身感染病毒的直觉感受反映了新冠疫情风险感知的情绪特征,具体体现为担忧、害怕甚至恐惧等一系列情绪;对自身易感染程度的判断涉及对多大可能自己会感染COVID-19的认知评估;对新冠肺炎非同寻常严重性的心理表征则反映了个人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警觉程度,是认识与感受的混合。
首先,直觉感受侧面和对自身易感染可能性的判断侧面反映了兼顾情绪感受(经验)和认知判断(理性)的一种双过程(dual-process)理论模型的观点,亦即人们在思考风险时,同时会采用分析的、精致化的方式和直觉的、基于情绪的方式,这是认知-经验自我理论(cognitive-experiential self-theory,CEST)的核心。⑥Seymour Epstein,“Integration of the cognitive and the psychodynamic unconscious,”American Psychologist,vol.49,1994,pp.709-724.CEST的基本假设是,人经由两套系统进行反应/执行功能/加工信息:经验系统和理性系统。经验系统主要是非语言的和意象的,并且从经验中自动学习,其运行常在意识之外;理性系统则是人类book=137,ebook=143特有的言语推理系统。这两个系统虽然表征路径不同,但均具有适应性,同时也都具有局限性。①Lee A.Kirkpatrick,Seymour Epstein,“Cognitive-Experiential Self-Theory and Subjective Probability:Further Evidence for Two Conceptual System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63,no.4,1992,pp.534-544.两个系统只要其中一个出故障,就会导致个体出现适应问题。比如知行不一,明知道感染风险存在但仍然冒险不戴口罩,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内心真正害怕新冠病毒。再比如,过于恐惧以致于疫情好转了也不能走出家门,其原因是缺乏对新冠病毒的科学知识。若两方面均出故障,个体就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非适应性,这可以解释疫情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反应和行为。从CEST(原作者后更多称其为CET)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②Epstein Seymour,Cognitive-Experiential Theory: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Personal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pp.29-30.可以推断,类似新冠肺炎疫情更大范围下对公众的劝服,基于知识(理性)的沟通固然重要,经验感受的激活与引导至少亦同等重要,而由经验联结而来的认知“顿悟”则至关重要。这也说明,对公众关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的测量,需要兼顾认知与感受两个方面。
其次,风险感知理论中的常识模型(Common Sense Model,CSM)提出了一组重要的认知和情绪侧面,这对于新冠疫情风险感知评估是另一个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模型。CSM是由Howard Leventhal及同事发展出来的一个健康威胁自我调节模型。③Howard Leventhal,Elaine A.Leventhal,and Linda Cameron,“Representations,Procedures,and Affect in Illness Self-Regulation:A Perceptual-Cognitive Approach,”In Andrew Baum,Revenson A.Revenson,and Jerome Singer,ed.,Handbook of Health Psychology,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2001,pp.19-47.该模型认为健康威胁信息会激活并发展出一种有关疾病的风险表征,这种表征包含了识别、病因、时间线、后果和控制/治愈5个重要方面。个体乃至群体、社会借由风险表征走向对健康威胁控制程序的选定与使用。④Linda D.Cameron,“Conceptualizing and Assessing Risk Perception:A Self-Regulation Perspective,”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Workshop on Conceptualizing(and Measuring)Perceived Risk”,Washington DC,2003.具体而言,风险表征中包括了两种相互交织难以分开的成分:其一是疾病/威胁/风险的表征,其二是情绪反应。情绪会浸润(infuse)于认知过程,影响着认知推理与总结提炼。个体作为问题解决者,其最终的反应并非仅依赖于认知表征或情绪反应,而是两者融合的最终风险管理决策结果,具体见图3。因此,对于风险的不同寻常性/显著性的心理表征,比如对新冠肺炎疫情异乎寻常的严重性表征是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评估的第三个侧面。
图3 疾病风险表征的常识模型示意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得以确定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评估的侧面框架,包括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直觉感受、对身体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的认知判断以及对新冠肺炎不同寻常严重性的心理表征。其中,直觉感受与认知判断体现了CEST理论的双过程模型,而非同寻常严重性的心理表征则体现了CSM模型的内核,具体见表2。我们通过系统回顾梳理基于CEST理论、CSM模型而编制的风险感知评估工具发现,Napper等人开发的艾滋病(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风险感知量表(PRHS)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book=138,ebook=144感知的评估可以提供更具操作性的项目编写样例参考。①Lucy E.Napper,Dennis G.Fisher,and Grace L.Reynolds,“Development of the perceived risk of HIV scale,”AIDS and Behavior,vol.16,2012,pp.1075-1083.doi:10.1007/s10461-011-0003-2.因此,基于两个理论模型,并参考PRHS编制项目,请专家对项目进行核查,并经由对专业人士进行项目可读性、易于理解性的调研,最终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评估量表(Perceived Risk of COVID-19 Pandemic Scale,PRCPS)。
表2 基于CEST和CSM的新冠疫情风险感知评估侧面
(二)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项目编写
基于CEST和CSM,同时考虑到疫情中不能给施测对象造成大的工作负荷,遵循工具的简约和测量属性良好两个原则,编写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PRCPS)初稿共计9个项目。邀请3位心理学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内容审读,修正了一条表述与所测侧面有些微出入的项目。随后请7名非专业人士对可读性、理解性进行挑剔性阅读,更改了两处句式。至此,形成了新冠肺炎风险感知量表初稿,仍然是9个题项。具体包括:
1.情绪感受侧面。包括“我觉得自己有多大可能性感染新冠病毒?”(极不可能、不太可能、有点可能、很有可能、极有可能,Likert5级计分),“我担心感染新冠病毒”(从来没有、很少、有时、较多时候、很多时候、一直,6级计分),“我觉得自己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强烈不同意、不同意、不太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强烈同意,6级计分),共3题。
2.认知判断侧面。包括“我确信我不会感染新冠病毒”(强烈不同意、不同意、不太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强烈同意,6级计分,反向题),“不管几率有多小,我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强烈不同意、不同意、不太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强烈同意,6级计分),“我认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是______”(零、接近零、小、中等、大、很大,6级计分),共3题。
3.非同寻常严重性表征侧面。包括“想象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我发现是一件______的事”(很难做到、难以做到、容易做到、很容易做到,4级计分),“我______假设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会怎样”(从来不会、很少、有时、经常,4级计分),“感染新冠病毒,是我______的事”(从未想过、很少想过、有时想过、经常想,4级计分),共3题。
(三)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初测与复测
1.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初测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年龄范围14~58岁,平均年龄28.36±7.44岁,其中男性147人,女性153人,性别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N=300)=0.12,p=0.729;全日制学生65人、生产人员19人、销售人员27人、行政/后勤人员19人、文职/办事人员25人、技术/研发人员33人、管理人员32人、专业人士(包括律师、医生等)17人、教师13人、其余职业类型50人;生活于大城市118人、中等城市64人、县城乡镇与农村118人;学历构成上,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42人、大专/高职46人、大学本科179人、研究生33人。
复测研究对象。通过线上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98份,年龄范围13~58岁,平均年龄26.64±7.90,book=139,ebook=145其中男性201人,女性197人,性别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N=398)=0.04,p=0.841;全日制学生115人,销售人员40人,技术/研发人员41人、管理人员31人、生产人员22人、文职/办事人员22人、教师14人、专业人士(包括律师、医生等)14人、财务/审计人员12人、其余职业类型87人;生活于大城市135人、中等城市86人、县城乡镇与农村177人;学历构成上,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70人、大专/高职87人、大学本科200人、研究生41人。
(2)研究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PRCPS)初稿和复测稿,均为9个题项,每个题项视问题不同,参考了Napper等人的做法,①Lucy E.Napper,Dennis G.Fisher,and Grace L.Reynolds,“Developmentof the perceived risk of HIV scale,”AIDS and Behavior,vol.16,2012,pp.1075-1083.doi:10.1007/s10461-011-0003-2.选项范围Likert4~6点计分。具体的题项表述见前文。其中有1个题项“我确信我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为反向计分。PRCPS复测稿的Cronbach’sα=0.87。
消极社会心态分量表,用于PRCPS复测效标效度检验。取自席居哲编制的社会心态二维结构测查问卷(BDSMQ)中的个体消极社会心态分量表,共包括6个题项:焦灼疑虑、苦闷、绝望、不适应、矛盾的、浮躁,选项为Likert6点计分,从1代表“极少或无”到6“很多”。②席居哲:《积极社会心态:理论与实证》,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0-69页。本研究中消极社会心态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0.83。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简体中文版,用于PRCPS复测效标效度检验。原量表由Loviband等人编制用来区分和界定抑郁、焦虑和压力等情绪障碍,共42个题项,后来经过修订简化为21个题项。③Syd H.Lovibond,Peter F.Lovibond,Manual for 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Sydney:Psychology Foundation,1995,pp.112-118.2010年龚栩等在繁体中文版的基础上在大学生群体中报告了简体中文版的测试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测量学属性。④龚栩、谢熹瑶、徐蕊等:《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4期。题项比如“我会经常感到口干”,采用4点计分,从0表示“一点也不符合我”至3表示“非常符合我,或者大多数时间是这样”。本研究中DASS-21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Cronbach’sα介于0.70~0.89之间。
自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全感评估,用于PRCPS复测效标效度检验。共包含有3个题项:“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说,你所生活的城市(地区)有多安全?”“就新冠疫情防控来说,你所生活的社区(或乡村)有多安全?”“就新冠疫情防控来说,与国外相比,你觉得中国有多安全?”采用10点计分,从1表示“非常不安全”到10“非常安全”。本研究中自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全感评估Cronbach’sα=0.77。
(3)研究程序、伦理及数据管理分析
PRCPS初测与复测及上述效标工具测试均采用线上回答形式。本研究通过了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受试者保护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HR151-2020)。
数据采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2019进行管理,并采用IBM SPSSStatistics 24.0进行项目鉴别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EFA)、相关分析、信度分析,采用IBMSPSS Amos 24.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2.研究结果
(1)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PRCPS)初测分析结果
首先进行项目分析,根据总分高低端27%每个题项均分之差除以各自组距,计算每个题项的鉴别度,结果发现,9个题项的鉴别度为0.30~0.48,均大于0.20;校正的题总相关系数0.64~0.83。因此,9个题项均予保留。接下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KMO为0.94,Bartlett球形检验χ2=1089.90,df=36,p<0.001,以特征根大于1为维度抽取标准,碎石图显示第1个因素是拐点,所以接受1因素处理,解释总方差为63.20%。具体因素载荷、项目鉴别度和校正的题总相关见表3。
book=140,ebook=146
表3 因素载荷、项目鉴别度和题总相关
(2)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PRCPS)复测及效度验证
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男性、女性PRCPS总分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21.64±6.07、22.37±6.84,总分均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t(389)=-1.12,p=0.27(方差不齐性)。
接下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将复测数据载入新冠肺炎疫情感知单因素模型,Amos运行结果显示拟合良好:χ2/df=2.20<3,GFI=0.97>0.90,AGFI=0.95>0.90,NNFI=0.97>0.90,CFI=0.98>0.90,RMR=0.03<0.05,RMSEA=0.06<0.08。标准化因素载荷系数0.55~0.83,C.R.=10.26~15.45,p s<0.001,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PRCPS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单因素结构模型
再接下来对PRCPS的效标效度进行检验,分别用PRCPS复测总分与消极社会心态分量表总分、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DASS-21)中文版各分量表及量表总分、自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全感评估(反向计分,分数越高安全感越低)总分求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所编制的PRCPS总分与这些得分之间的相关均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极其显著水平,r=0.20~0.35,n=398,p s<0.001,提示该工具具有良好外部效度。具体见表4。
book=141,ebook=147
表4 PRCPS的效标效度系数
三、讨论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评估工具研制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作为一种庞大的应激源,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充分表明,进行必要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和严格遵循卫生程序等,是在尚无针对性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应对措施。①Marcel Salathé,Christian L.Althaus,and Richard Neher et al.,“COVID-19 Epidemic in Switzerland:On the Importance of Testing,Contact Tracing and Isolation,”Swiss MedicalWeekly,no.150,2020,pp.11-12.然而,如何提高民众对于防控措施的执行自觉性和依从性,防止出现因为防护疏忽而导致的感染,却探讨得不够充分。个人及公众对疫情的风险感知水平与个人自觉防护措施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评估人们的疫情风险感知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一个测量学问题,更是一个直指应用的基础课题。
然而,系统审视已有的相关风险感知问卷,虽有之前SARS等疫情研究作为借鉴,但不得不说,作为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庞大应激源进行风险感知的评估,尚缺乏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良好测量学属性的工具。本研究紧扣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庞大应激源的四大特征,系统梳理了Slovic风险感知测量学模型和学者对SARS疫情风险感知的评估工作成果,重点提出基于认知-经验自我理论(CEST)和疾病感知应对的常识模型(CSM),设定了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情绪感受、认知判断和非同寻常的严重性心理表征三个侧面,并据此编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PRCPS)。遵循严格程序对该量表的测量学属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其不仅具有优良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可以用于对公众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的科学评估。该工具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兼顾了双过程模型和常识模型,而且简短易读便于施测,这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有利于在保护应答者心理感受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以供研究和决策使用。
本研究所研制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量表(PRCPS)也可用于对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众风险感知评估,只需要将“新冠肺炎病毒”之类的词换成其他的关键词即可。未来可以探索将PRCPS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全年龄段,因为对于低年龄段的疫情风险评估也很重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该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无论对科学命题的研究探讨,还是对实践课题的执行核检,PRCPS都可以派得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