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使用”会不会成画饼?一线扶贫干部三忧三盼
2020-09-02范世辉,熊家林,赵阳等
脱贫攻坚战正值最后收官阶段,一线扶贫干部有哪些担忧?有哪些期盼?《半月谈》编辑部、半月谈社情民意中心联合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心态”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份、1654名一线扶贫干部的有效答卷。结合调查结果,《半月谈》编辑部组织记者分赴多省扶贫一线采访,梳理出当下扶贫干部的三忧三盼。
一忧扶贫产业后续发展 辛苦打造的产业会不会垮掉?
调查问卷显示,35.4%的扶贫干部认为,驻村干部回原单位后,扶贫产业后续发展前景“不确定,内生动力不足”,63.3%的扶贫干部认为扶贫产业后续发展“没问题”。
河北省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说:“最担心的是辛苦干了几年打造的产业,我们一走就全部垮掉,村子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第一书记方敏军驻村后,协调资金260万元在村子建起山泉水厂。“我们专门为水厂寻觅面试了生产厂长和销售经理,但仍旧面临人才队伍不够的问题。”方敏军说,村干部对村集体企业的管理经验不足,加上平时事务性工作多,难以全身心投入企业运作。如何壮大产业规模,让扶贫水厂和贫困户之间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都还需要摸索。
山西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表示,现在村里有养牛产业,应该遵循“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政府推动”的市场规律发展,但现实是,主导不在企业,在政府,这与市场规律相悖,产业难以做大做强。他同样担心自己离任后,扶贫产业会垮掉。
河北省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说,当时发展产业的时候,县里直接选了一些养殖项目,把钱打到老百姓账户上或者直接给的现金,但是产业并没有什么起色,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后续动力不足。
二忧自身发展前景 优先使用会不会成画饼?
在调查问卷中,对“驻村干部回原单位工作后,最担心什么”这一问题,35.8%的人选择“单位之前承诺的优先使用是否会变成现实”,31.4%的人选择“害怕与原单位脱节,不能适应单位的人事和工作”,排在前两位。
采访中,不少扶贫干部对脱贫充满信心,但对自己回原单位的前景表示担忧,认为组织部门说的对扶贫实绩突出的干部在用人时“优先考虑”落不到实处,甚至担心回原单位后被“边缘化”。
有扶贫干部提到,2018年,中部某省召开全省56名优秀第一书记座谈会,这56人在当年是优中选优的优秀典型,但也只有7个人后来在原单位获得提拔,其余88%的人都原地踏步。优秀者都难以提拔,大量的普通第一书记们对于提拔更是奢望。
华北地区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说,没听说周围有谁因为扶贫被提拔了,一般还是原来干啥回去还干啥。驻村扶贫干部普遍的心态是,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不少人成绩也不错,甚至获得过省、市、县的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没个说法感觉心里不平衡。
一些驻村扶贫干部还反映,参加扶贫后和原单位业务脱节,回去后怕被边缘化。一名扶贫干部说,原来自己岗位的业务,已经被别人顶起来,回去后,他本人原来的优势可能也不存在了,感觉有点迷茫。
三忧部分困难家庭返贫 帮扶政策取消,贫困户存返贫风险
调查问卷中,对“宣布脱贫摘帽、驻村干部撤回后,您对村子有哪些关心和担心”这一问题,1181人选择“易返贫家庭后续如何发展”,占总人数的71.4%,排在第一位。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宋尧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韩献良说,有的贫困户确实让人放心不下,有一家儿子痴呆,老人带着孙子孙女过;还有一家男人癫痫,带两个孩子,老大聋哑,老二还小。“这两户能否稳定脱贫,是我最担忧的。”
“唯一担心的就是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另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说,帮扶队伍驻村时尚能“一户一策”上门提供服务,帮扶队伍撤离后,他担心一些老人、残疾人的生活质量难以保障。
与此同时,扶贫干部担心,如果精准扶贫政策取消,上级考核问责消失,部分已脱贫户会返贫。
一名扶贫干部说,现阶段帮扶政策在贫困户的精神层面、政治参与层面等维度没有标准可供参照,导致一些地方帮扶时更注重物质帮扶,节日送钱送物,日常送项目分红。这样一来,吊高了部分贫困户的胃口,使他们不愿意付出劳动去脱贫,反而错误地认为,精准脱贫就是国家把自己照顾起来。
一盼进一步减少形式主义
数据电脑里都有,偏偏还要求上报
问卷调查显示,41.5%的扶贫干部认为,扶贫领域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有3.7%的扶贫干部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更突出了”。
采访中,基层干部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问题仍然反映颇多,脱贫收官之际,他们希望继续加大整治力度,让扶贫干部把更多心思放在扶贫上。
“要的数据电脑系统里都有,上面有关部门完全可以自己从系统里调用,可偏偏还让我们报,而且还要纸质版的,我就不信这么多村报上去的一大摞纸质表格他们会看。”华北地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反映,录数据的时候,省里的系统要填,县里的系统也要填。“两个系统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有的项目名称不一样,为什么不资源共享呢?”
还有驻村干部反映,总有来督导检查的,来一拨人一个说法,“要说走过场吧,还总要说个‘一二三’,这一拨人让这么弄,下一拨让那么弄,让我们无所适从”。
二盼加强本地干部队伍建设
村干部不主动作为,事事找工作队出面
问卷调查显示,有42.7%的人认为,需要对本地干部进行培训,才能在驻村干部撤走后,挑起村子继续发展的重担。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有扶贫干部驻点的村子,村干部存在松懈、甩锅现象。
“现在工作队成了脱贫的主体,连给群众开证明都是驻村扶贫队员在做,群众也习惯有事直接找队员,不找村干部。”西部地区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在村子脱贫之前,基层干部、帮扶工作队扶贫工作积极性很高,力量拧成一股绳,而随着目标的完成,少数村干部出现懈怠思想。部分驻村扶贫干部担心,工作队撤走后,村内有的事务将难以有效开展。
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当地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把村里发展产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驻村工作队身上。“村干部不主动作为,事事找工作队出面,什么事都靠第一书记来推动。”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说,这样下去,本地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很难有所提高。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党委副书记、在当地两个村驻村扶贫的黄文忠说,驻村干部费尽心力打造的扶贫产业能否持续发展,村支书的素质很重要。他认为,优秀的村庄带头人需要具备较好的品格、较强的工作能力、乐于奉献的精神3个方面的特质。
三盼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您对本地脱贫后的接续发展有什么建议或担心?”不少扶贫干部都提到了集体经济,认为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确保集体经济始终健康发展。
江西省井冈山市东上乡曲江村曾经是贫困村,如今这里因白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也壮大起来。2019年,曲江村白莲产品销售额达到117万元,在白莲基地务工的贫困户人均增收4000元。
“村集体穷的时候要担心,村集体富的时候也放心不下。”曲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叶维祝说,如今村庄有了百余万元集体资产,继续扩大白莲产业规模,受村干部能力限制,会带来经营管理上的难点;放在账上又怕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滋生腐败。
“脱贫攻坚这几年,村庄逐渐补齐了短板,具备了发展基础,但愁的就是下一步如何对接乡村振兴。”叶维祝说,村里如今有钱了,也有比之前更坚固的基层党建力量,但跑项目、做规划,往往还是以帮扶干部和帮扶单位为主体。他担心帮扶队伍撤离后,失去外援的村集体找不到发展方向。
不少扶贫干部表示,集体经济在村庄建设、脱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实现乡村振兴也十分关键。在驻村干部撤离前,必须要寻找和培养可靠的继任者,同时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加强监督,保障其健康发展,确保村民共同受益。
(摘自《半月谈》,文/范世辉 熊家林 赵阳 杨静 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