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南园生平及诗歌创作述评

2020-09-01耿毓婕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南园乾隆

耿毓婕

摘 要 :钱沣是清代乾隆年间颇具影响力的云南地方文 人,一生刚正不阿、清廉耿介,两度出任御史,官至通政使 司副使,为官期间以高洁人格撑起一片清正的天地。与此同 时,钱沣的诗歌古朴沉雄、天机自成,内容多承儒道之学并 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艺术趣味总体呈现儒家文人的审美 方向。

关键词 :钱南园 ;清廉耿介 ;诗歌 ;古朴沉雄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20)-23-062-02

云南山高路险,自古以来为官者人数远远少于中原、江 南等富庶地区,能官至朝堂受皇帝青睐者更是少之又少。钱 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乾隆 年间錢沣官至通政使司副使,皇帝亲自任命其两度出任御 史,实属少见。钱沣在为官期间清洁奉公、直言纳谏,一时 之间社会正气上扬,歪风邪气有所收敛。此外,钱沣的诗书 画俱佳,技法娴熟且不着修饰之感。钱沣瘦马御史之称便是 由于他身形清瘦又时常骑瘦马,并且擅长绘马而来的。钱沣 绘马往往妙手丹青,看似了了几笔便跃然纸上。从流传于世 的书法作品来看,钱沣的字遒劲流利,沉着痛快,力透纸背, 可谓字如其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钱沣的诗文雄浑老道, 被后世冠以“滇南翘楚”的美誉。今年正值钱沣诞辰 280周年, 他甘于淡泊、刚正耿介的高洁人格精神是后人学习与传承的 宝贵财富。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成长学习的第一场所,钱沣自幼家境贫寒,但 家风十分淳朴。钱氏一族累世至钱沣的父亲钱世俊这一辈生 活已十分困难,钱世俊本人一生也多苦难,但其始终重情重 义,常济人于水火之中。而钱沣的母亲李氏贤良淑德、通情 达理,李氏的教导对钱沣年少时克服求学路上遇到的种种困 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良好家风熏陶下成长的钱沣尽管 生活上要面对物质匮乏的困境,学业上也曾面对徘徊不前的 彷徨,但是钱沣始终牢记父母的教导孜孜不倦地求学。纯良 质朴的家风对钱沣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方向。

二、求学之路

钱沣求学之路跌宕起伏,但其始终不忘初心,从不谄媚 他人求取官名。钱沣六七岁时始读书认字,八岁时在李荣之 夫子处学习,在钱沣十五岁的时候,家母李氏患病,沉重的 家庭负担让他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上 , 于是在十六岁这年曾 想放弃学业,外出“写粮”。因李氏对此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钱沣才有了继续求学的信念。乾隆二十二年(1757),十八 岁的钱沣投入了父亲曾经的同窗好友王瑾门下,并在同年 考取了童生,通过院试成为了秀才。可在往后乾隆二十七 年(1762)的乡试,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的拔贡,乡试 中钱沣均未顺利通过,处于学业上的低谷期。乾隆三十三年 (1768)钱沣再一次进入五华书院学习时,建水人陈世烈成 为了五华书院的山长,并对钱沣颇为赞赏。钱沣也终于在这 年中举,迈过乡试的难关并决定入京参加第二年的会试。钱 沣此时曾请画师为其画一幅全身像,题名为《守株图》。画 中钱沣面树而坐,双臂环膝不动。守株待兔本讽刺希望不劳 而获的人,但钱沣则反其道而行,以守株暗寓自己静待机会、 坚守理想的入仕原则。但中举次年的会试不第,钱沣于《守 株图》上再题四首五言诗,如下 :

吾生匪无涯,随地宜有处。

藐此七尺躯,万缺未寸补。 而复多越思,如尫学暴虎。

黄鸟定何物,绵蛮识止所。[1]

食味三十年,荠荼历已万。

洪流赴鼠吻,肠溢复何愿?

貂锦日以亲,褐麻日以远。

青青中途兰,催伤复谁怨。[2]

生平最昵子,娟娟冰雪姿。

持囊贮芳露,朝来饷我饥。

笑指赴壑泉,中有石离离。

无与固其根,千秋终见移。[3]

故株可以守,胡逾半步地。

岂曰无少欲,终然废机事。

大椿与朝菌,造物同一制。

顺生以为常,倘来适所寄。[4]

第一首五言古诗首联“吾生匪无涯,随地宜有处”便表 达了钱沣随遇而安,不执意追求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的态 度。反思自己是否如空手搏虎般不自量力,连小鸟都知道哪 里是可以休息的地方,反观自己的人生脚步是否也应该有所 停留。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钱沣正值三十岁,故曰“食 味三十年”。这三十年来荠菜和苦菜已食无数,钱沣道出了 生活的清苦,但并未抱怨,反而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偃 鼠饮河,不过满腹”告诫自己要知足,不要有过多的欲望。 第三首题诗正是南园不为斗米折腰的独立精神的展现,表达 了其不愿急功近利的人生态度。在最后一首题诗中钱沣则再 次点明守株之旨,又一次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大椿”、“朝 菌”等事物体现自己顺其自然、淡泊致远的精神境界。这四 首五言古诗诗风清俊自然、天机自成,多化用《庄子》中的 典故可一窥南园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钱南园在诗歌方面的 创作已然成熟。同时,《守柱图》四首古诗的内容虽然表明了其不愿为名利折腰,尽人事、知天命的淡泊心境,但静守 待株也体现了南园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所以,钱沣之后一 直在湖北公安等地辗转等待机会再次参加考试。

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新春,钱沣在河南独自登上 偃师县城写下《元日登偃师城》,原诗如下 :

独上孤城朓洛东,异乡新岁喜春融。

轻冰奇下三川水,修树连遥二室风。

商邑到今余细麦,宋陵镇夕转枯蓬。

三年不与椒盘荐,怯见南天返塞鸿 [5]。

诗中写到钱沣一个人登上偃师县城,看到异乡新春一片 热闹景象时不禁喜上心头,眼前的景色也变得明快了起来, “奇下”、“连遥”都反映了其愉悦的心情。可想起三年未用 盘盛椒敬献父母,又“怯”见返塞的鸿雁,顿生思乡之情。 真挚的情感在字词间体现,可见此时钱沣的诗文更为老到, 功力深厚。钱沣的学识和文采也在这反复的磨练中不断提 升。终于,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钱沣中进士,后由皇帝 亲点为庶吉士,从此踏上了风云莫测的官场生涯。

三、官场生涯 钱沣为官廉洁自守,不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坚守 官场正道,直言纳谏。首先,钱沣迎来了十年(1771-1781) 的翰林院编检生活。钱沣在京任职后,曾与文泰运等人一起 居住在龙泉寺,钱沣也为此赋诗一首《移居龙泉寺》:

生前瓶钵老枯僧,欲界虽离半未能。

误作宰官终不称,佛堂还与伴秋灯。[6]

龙泉寺在北京城南的郊区,诗人长时间居住在龙泉寺不 免产生自己也成为一个老僧的感叹,做官不称却常与秋灯相 伴于佛堂。钱沣也在这段期间结交了许多名士好友,时常围 炉夜话。乾隆四十年(1775),昆明遭遇洪水災害,钱沣返 乡,在返乡途中一路和友人写诗唱和。其中《赴随州》颇具 古风,该诗描述了寒冬漫长,天还未亮时诗人已经匆匆踏上 返乡路途,雾浓孤灯下虽无鬼魅相伏,但是一路上的坑壑却 让人难以提防。在行驶一段路程后,看见“或负或担步或 坐,或持儿女扶爹娘。东南回首觊出日,晨风吹破单衣裳”[7] 的景象,询问后方知是这一带的百姓不堪高额的赋税不得已 离开家乡,这时的钱沣不禁反问“人生所愿适乐土,终然惜 汝轻去乡。祖宗坟墓寄谁所,谁供麦饭酬椒浆。况彼水土既 未习,疾病医药求谁良。谁为相保谁相爱,相恤寇盜賙婚 丧。”[8] 钱沣对穷苦百姓为生计离乡而无法供奉祖先,以及 去到新环境是否会水土不服、生病求药又要找谁等一系列问 题做出了切实的关心和理性的思索,体现出了钱沣深知实际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而艰巨的,从而表达对饱受背井离 乡之苦百姓的深深地忧思。南园的诗没有无病呻吟或是伤春 悲秋之作,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现实意义。《赴随州》 一诗更是极具杜诗风骨,古朴沉雄。钱沣返乡后又作《还乡 三首》。南园的《还家三首》淳厚古朴,情感充沛,实属佳 作。特别是“人生固有穷,但恐行制低。齐人饕富贵,羞死 妾与妻。”[9] 化用《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 表达了自己的儒士之志。钱沣在任九年翰林院检讨后,于乾 隆四十五年(1780)出京至广西担任乡试副考官。依照惯例, 中举的举人在发榜后要向座师献礼,并建立一种终身制的师 生关系,但是钱沣从不接受。他认为 “寒士至京会试,资斧 不易,但愿勉为名臣循吏,吾与有荣矣。”[10] 钱沣出身寻常 人家,在为官后不见利忘义,体恤寒门学子,品行实属高洁。 乾隆四十六年(1781)钱沣改官御史。钱沣一上任便参奏了 一起牵扯庞杂的贪污案,二十七天弹劾时任陕西巡抚的大僚 毕沅,由此获得了耿介直言的声名。事实证明,上疏弹劾毕 沅并不是钱沣为证明自己的仓促作秀之举。接下来,“乾隆 四十七年(1782),钱沣上疏参奏国泰,于易简贪纵营私及 种种不法,举朝为之震动。”[11] 钱沣两次不顾个人安危直言 进谏,乾隆对其有了良好的印象。

乾隆四十八年(1783),钱沣迁官至通政使司副使任湖 南学政。钱沣在湖南担任学政期间对湖南学子关怀有加,从 不利用官职之便巧取豪夺,湖南一时学风清正。然而,由于 钱沣在两次纳谏中得罪了不少权贵,出任湖南学政虽勤奋肯 干,但难免出现失误让人有机可乘遭到贬官,家中又逢丧事 只得匆匆返乡。此时的钱沣已年过半百,路途的奔波和内心 的疲惫让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可是他的意志并未因此消沉下 去,等待服满丧期再度归朝。钱沣历经变故后对政治的敏感 程度大大提高,处理政务也更加成熟。在他重新出任御史后, 约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上疏了《请复军机旧规疏》,内 容既婉转又直指宠臣和珅,得到了乾隆的重视,让其以御史 的身份对和珅供职的军机处进行监督。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钱沣竟于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十八日在北京猝然长逝。 钱沣去世后,同乡师友,弟子均诗词哀悼、洒泪叹息,他的 清风劲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四、小结 中国边陲之地,小小的瘦马御史以高洁的人格撑起一片 清正的天地,钱沣的清廉无私、耿介正义为后辈树立了学习 的榜样。以钱沣的人生经历观其诗,诗如其人老道刚健、风 格沉雄。从钱沣的诗观其人,又是其人格精神的最好佐证。

参考文献: [1][2][3][4]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M].北京:中华书 局,2009:26615.

[5]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453.

[6]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487.

[7][8]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13466.

[9]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467.

[10]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3434.

[11]朱桂昌.钱南园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98.

猜你喜欢

南园乾隆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晤橘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南园诗社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
南园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