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健身潮的兴起与反思

2020-09-01高一兵邹佳辰王智慧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

高一兵 邹佳辰 王智慧

摘 要:本文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健身潮的兴起为主线而展开的一系列论述,主要以居家健身潮在疫情环境下的发展,以及大众在疫情环境下对身体健康意识觉醒为目的展开论述.居家健身在疫情期间成为大众维持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同时衍生出了许多以身体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现象,并阐释了身体在现代社会中与角色定位与发展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居家健身潮的发展与兴起做了脉络梳理,以及对居家健身潮所衍生出新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健身方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居家健身潮在疫情环境下对大众身体健康的影响.最终得出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正确健身理念的植入,对身体理性的开发应用,会直接推动居家健身的发展.

关键词:居家健身;健身方式;身体发展;健身文化;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7-0088-05

2019年末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疫情蔓延具有传播速度之快,蔓延面积之广,传染性极强的特质,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民进入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状态,在防疫期间,全民居家成为了常态,在“宅”的过程中,長时间的休息,对于身体出现的机理反应下降,身体机能下降,以及在心理上所出现的情绪低落,恐慌紧张等现象逐渐衍生出来.在正常时期,大众可以通过户外运动,来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和调整心理的健康,以保持一种正常的状态.但是在防疫期间,户外运动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居家健身这种新的健身潮流方式逐渐的发展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居家健身的发展及效益,着重探讨一下几个问题:居家健身如何成为大众在疫情期间的刚需?健身者们如何借用身体来体现自我价值和在社会中定位?大众将自律、品位、情感都刻于身体之上,又是如何借助身体向他人传播?

1 疫情危机背景下“宅刚需”催生居家健身潮

1.1 国民身体觉醒引发对健康的需要

居家健身潮流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众的需求矛盾发展了转变,大众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演变为国民对身体意识觉醒的一种需求,当国民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健身可以为自身带来许多正面影响,那么健身就逐渐地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融入大众的生活中去.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在透支着大众的身体健康,比如现代社会的上班族中,大部分人都患有肥胖、肩颈病、腰椎病等问题,甚至有些青年人就已经患上了“老年病”,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不仅影响了工作,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从健康的视角出发,居家健身就成为抑制伤病的最好“良药”.健身文化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就是因为它的自身带有健康、自律的隐喻,并且居家健身的门槛较低,时间自由,很容易让大众接受,并迅速地进行传播.现代新媒体发展迅速,许多健身软件的出现,也为居家健身潮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软件可以为居家健身者提供非常科学的健身计划,包括动作的讲解、健身的时间、健身的强度,以及健身后的饮食、休息等各个方面,完全满足了居家健身的需要,当大众具备了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居家健身就成了完善身体的组成部分.

1.2 健康理念在疫情期间的植入

在现代社会,健身一词已经超越了它的字面意思,健身更多呈现给大众的是一种身体美学的概念,比如从健身衍生出来的一些词语,“马甲线”“麒麟臂”等等这些在社会中形容人身材美好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出来的都是一种美好的形象,人们对于美好形象的追求,促使大众更进一步地强化了健身的动机,并持续不断地进行健康理念的植入.健康的理念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健身正向的引导,主要通过阐述健身的作用和意义,身体维度上可以保证身体健康,从心理的维度来讲健身又是代表一种自律、意志品质坚强的一种象征.(2)不健身对于身体的危害,可以将经常健身与不健身的体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给大众最直观的感受,并且不健康的肥胖身材还与不良的品质有关,它代表着自律性不强、懒惰的不良品质.(3)要宣传健身的普遍适用性,其主要体现在,即使身材属于适中的人群,也可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体型,同时还能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使身体运转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满足对身体的内在需求.对于身体之外的含义,经过健身之后使体型达到“脱衣显肉,穿衣显瘦”的地步,在现代社会完美的身材是向他人展现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展现自身的朝气以及价值,从而可以达到区别社会阶层的作用.在这样的宣传下,大众才会明确健身对于自己所带来的内在健康和外在的社会影响因素,当两大因素同时存在的时候,这时就会影响到大众的行动了,所以健身普适性理念的植入,为大众的行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3 居家健身在疫情环境下形成新的潮流文化

居家健身在疫情的环境下,迅速地形成一种新的潮流文化,从健身本质已经延展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为了配合大众的居家健身需求,各大App都上线了健身板块,以KEEP为例,在疫情期间,推出了居家健身的各种课程,结合在明星和健身达人的宣传下,居家健身很快就成为一种大众“追星”的行动,这样既满足了大众追星的心理,又可以促进居家健身潮的发展.居家健身潮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潮流,和从众心理是分不开的.从众心理又被称为“羊群效应”,是指个人受到社会人群行为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判断上、理解上、认识上形成与社会舆论相符合的一种社会现象,因为“羊群效应”的特征就是模仿,因为模仿现成例子的成本是最低的,就像现在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的健身打卡,朋友圈健身打卡行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去思考:(1)朋友圈的健身打卡是一种人的自我呈现,戈府曼在1959年提出的“拟据理论”,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就像在舞台上的演员表演一样,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展现自己,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拟据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印象管理,戈夫曼认为“人际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是,交往双方用各自的语言和行为表白有关自己的事情,即向对方“呈现自我”,其目的在于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1].就上文而言,说到了健身在当代已经脱离健身最本质的意思,健身代表的因为是一种美的象征,一种身份的象征,和一种完美人格的象征,那在朋友圈打卡的动机就显而易见了,频繁打卡就是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呈现自我”,控制朋友对自己的印象,通过每天的打卡巩固自己在朋友印象中的位置.(2)结合“羊群效应”和“拟据理论”两种理论,不难发现这两种理论是居家健身成为新潮流文化的基础概念,大众在社交活动中频繁的被灌入这种“拟据理论”概念,又将这种概念经过加工处理,向其他大众进行传播,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从众的心理.所以居家健身,无论是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还是被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都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美好的形象,试图将自己与喜欢美、自律、意志品质优秀的人融入在一个圈子,从而来提高自身在某个圈子中的印象,赋予了自己新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居家健身在这样大的潮流文化推动下,完美地与大众心理相契合,形成了现代的居家健身潮.

2 居家健身潮的批判

2.1 居家健身过度娱乐化,健身功能逐渐弱化

21世纪以来,新媒体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成功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的兴起也带动了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网络直播具有时效性、便捷性、超时空性的特性,这种特性在疫情的环境下,可以发挥到极致.

网络直播健身为大众在疫情期间居家健身起了指导作用,但是随之衍生的各种娱乐现象也会逐渐显现,健身本就是一种对身体的规训,身体在高压力、高强度的训练下,使肌肉纤维破坏、重塑的一个循环过程,呈现出完美的身材,最终的目的是体现身体美.但在一些健身直播中,特别是一些身材较好的网红、健身达人,在讲解健身方法的过程中,大众的关注点往往不是在动作本身,在直播互动中谈论一些与“性隐喻”话题.有些网红或者健身教练为了吸引人气得到关注,通过无意或故意暴露身体某个部位,或者是在语言上打一些“擦边球”,使得大众的窥探欲和释放欲变得透明化和合理化.健身的初衷除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向大众呈现身体的美,这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所以它所包含的“性隐喻”,也是我们不可否认、不可回避的,我们要正确理性地看待这种“性隐喻”,居家健身作为大众在疫情期间重要的运动途径,直播健身如何更好地引导大众在疫情期间进行锻炼,如何提高大众对健身的认识,以及直播平台如何监管直播内容,只有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居家健身才能在疫情期间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2.2 居家健身跟風现象严重,健身效果不理想

“居家健身的初期阶段,流行的健身方式大多为健美操和健身操,至今,慢慢改变为器械训练和瑜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跑步机强度训练等等”[2].从健身方式的改变,我们可以总结出,大众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具有专业性.但是我们也要思考,是否健身方式多、具有专业性,就代表着居家健身效果好?

其实不然,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先天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各种身体指标是不一样的,如果居家健身没有高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训练,只是盲目的跟风,那么健身效果可能只是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对不同人群进行分析,第一种人群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比如一些健身教练、健身达人、专业运动员,像这样的人群属于少数且跟风现象基本为零,对于自身的身体状况都是非常了解,而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身体肌肉群的动作幅度、发力方向、次数都具有非常高的科学性,并且他们的新陈代谢和激素水平都非常高,身体在健身后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种人群属于健身爱好者,他们对于健身有一定自己的理解,会根据自身的健身需要去选择健身的方式,在这个人群中跟风现象稍显,健身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健身效果评估良好,与预期效果有一定差距.第三种人群是无健身经历,健身入门级人群,人数最多也是跟风现象最严重的人群,他们对健身的理解只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在实践中,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健身,大多数都是盲目地跟着一些健身软件讲解的动作健身,在动作、力度、强度方面没系统性和科学性,动作不规范、强度不够、没有掌握核心要领,都会影响最后的健身效果,甚至有些居家健身因为盲目跟风,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达不到做某个健身动作的标准而受伤,从而影响到日常生活.所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一份适合自己居家健身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那就需要大众认真地评估自身的状态,根据自己健身的需要,制定出详细的科学的计划,这样居家健身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大众.

2.3 居家健身功效的夸张化,导致居家健身定位不准

现代居家健身的宣传,已经超越了身体层面的认知,更多的是其社会功能及影响.夸大居家健身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1)现代社会传播,更倾向于把个案当做普遍规律,迷惑大众对健身理性的思考,盲目地追求个案的成功,忽略了其健身背后的客观规律.(2)居家健身强调的多是意志品质和自律,当身体在健身之后“逆袭”,人们往往会归功于自律和坚持,往往忽视掉除了自律之外影响身体变化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往往也是存在的,例如社会地位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带来的影响等等,但是大众为什么更容易接受自律就可以成功这样夸张的宣传,其实自律和坚持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完全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在当前社会中,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居家健身似乎给大众提供了一条门槛极低、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并且绝对便捷的能够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一条道路.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确实存在利用身体资本去换取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声誉资本,其实居家健身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相对较低,就算在健身的过程中没有成功,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损失,不会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它的弊端我们也是可以显而易见的,当大众对健身的感知都停留在美好的“身体逆袭”的时候,却发现,当自己健身一段时间后,发现生活或者身体并没有因为健身而发生改变的时候,大众就会意识到宣传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依然还是巨大的.“当大众对健身热情消退后,这样错误的感知一方面影响了大众对健身的热情,另一方面,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可能会造成大众对于自身体重、体型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疾病”[3].所以在疫情大环境下,居家健身作为大众的主要活动手段,更加要正向、正确、客观地进行宣传,健身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一种规训,同时也是对心理的一种正向引导,只有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才能够保证居家健身对身体和心理起到积极的影响.

3 居家健身潮的反思

3.1 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身体意识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受“崇文抑武”教育理念的影响,从古代农耕文明崇尚“精修”“智慧”思想,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所提出的“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论断,到唐宋时期所盛行的科举制度,再到至今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所呈现的升学制度,“崇文抑武”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到现代这种思想的影响依然还是很强大.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西方文化对于身体的解放、享受身体的观念在国内逐渐传播以后,大众才认识到,身体是如此的美妙而又玄妙,身体在经过训练后是可以有所变化的,是可以帮助自身发展的,大众才对持续了几千年对于身体发展的“压迫”才得以释放.“自然而然,大众对身体美好的渴望使得开始疯狂的追债,逐渐地形成了现代社会整容成风,化妆、P图等成为社会的一种新潮流”[4].大众对身体的觉醒,代表着国民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2019年由丁香园、健康报发布的《2019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93%的国民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并居于日常事务首位,国民身体的觉醒直接推动着居家健身的迅速发展,这一系列的现象共同构成了大众对于身体的控制的潮流.[5]基于此,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去限制由身体的觉醒去引发的种种文化潮流,这些居家健身的方式方法并没有问题,主要是需要加强身体意识的教育,弥补大众对居家健身认识层面的偏差,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身体意识.

3.2 注重居家健身的效果评估

居家健身做为疫情期间大众居家活动、保持身体正常状态最重要的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总是被某种突然兴起的潮流蒙蔽了双眼,看似非常火热的居家健身,它的效果评估是否很好?能否满足大众居家健身的要求?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居家健身?

居家健身作为一种以家庭为活动区域的健身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健身俱乐部或者健身中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居家健身它的特点应该是属于保持、维持身体处于一种正常化水平,它具有“强度小、力量小、时间短”的特点,也可以称它为一种“轻健身”,而在健身俱乐部健身,则更多体现的是“强度大、力量大、时间长”的特点,两者效果其实是有差别的,居家健身更多的是一种维持和保持,而健身俱乐部更多的是一种提升和进步,所以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要整理清楚.

其次,健身俱乐部和居家健身的效果评估也是有区别的,健身俱乐部的效果更加直接化和立体化,因为更多的是大重量给予身体的压力让身体在压力中形成对身体的重塑,大众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健身效果,而居家健身的效果很难利用直观判断,因为居家健身受到场地和器械的限制,只能训练一些小重量器械或者无器械的健身方式,保持身体状态是居家健身的主要目的,稍微松懈或者懒惰就会导致身体状态下滑,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所以一定重视居家健身的效果评估,找到合适的居家健身方式,并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制定好计划,定期进行效果的评估以及反思,找到问题并及时改正.

3.3 用辩证思维看居家健身利弊关系与未来发展

一种新的潮流的产生必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和大众的需要是有直接关系的.“流行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生产、运转、消亡的周期较快,因此,它又被称为‘奔跑的文化”[6].所以居家健身潮会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大众可以选择更多健身方式的时候慢慢的没落,居家健身最终成为大众健身方式中“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居家健身潮在疫情环境下开展得火热,从国家政策支持到线上课程骤增再到线下全民居家健身,透过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冷静思考居家健身潮的带来的利与弊以及未来何去何从,是不是居家健身只是疫情带来的产物,随着疫情的消失也逐渐脱离大众生活.

其实,我们对居家健身产生以来一直抱有怀疑态度,居家健身向来都不是主流的健身方式,我们大众提到健身,首先想到的是户外运动,比如三大球、登山、游泳和健身房等等,其实会有很少一部人提到居家健身,居家健身之所以不能成为主流的健身方式,是因为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居家健身的弊处,甚至居家健身的利弊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就像某些盛行的潮流文化并不一定是优秀的潮流文化,居家健身首先咱们剖析这个词语,家这个词,是提供大众休息娱乐、消除压力、感受家庭温馨的场所,而不是家里摆满了健身器材,训练的健身房.如果健身器材的不齐全或者缺失,又会影响到居家健身的效果,这也在上文有所提到,居家健身的效果是很难评估的,因为居家健身的效果从各方面来看,并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那个程度,大众居家健身一旦达不到心理所预期的效果,那么就会放弃居家健身,并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可能会产生生理、心理的疾病.

健身就是属于一种群体活动,健身是需要交流的,大众为什么都喜欢去健身房训练,因为健身房不仅仅是有齐全的器械和活动区域,更多可以带给我们健身的气氛,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就像是“精神氮气”一样,让自己变得更兴奋更投入,所以它的健身效果也就明显.而居家健身可能就没有这样氛围影响着我们.我们举一个简单例子,平板支撑在健身房能到两分钟或者两分半,但是在居家可能到一分半左右就到极限了,相信经常参加健身的大众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这并不是我们能力下降了,而是不同场域对人的情绪影响是不一样,并且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家健身作为一种居家活动的方式,其实它的定位并不是特别的准确,总是游离在娱乐和健身的交汇处,如果说是一种纯粹的健身,那么居家健身相对于其他的健身方式又显得那么业余.如果说是一种娱乐,居家健身确实又可以达到强健体魄的功效.所以居家健身在现阶段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尴尬的位置.当然,居家健身的娱乐性,是居家健身的一种独有特性,也是居家健身的一项优势,其实这里也是为居家健身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居家健身如果能够很好地将健身的方式娱乐化,既能保证身体的锻炼,同时又可以感受到健身所带来的乐趣,不让健身显现的那么枯燥和痛苦.

4 结语

当下,居家健身潮在疫情的环境下成为一种居家活动的潮流方式,它的快速发展,其实也映射了我国国民对于身体觉醒的认识.但是,可能某种新事物的诞生,随之而来也会有许多的问题,人们急于去理解和尝试这种新鲜事物,就难免会误入歧途,并陷入其中.居家健身潮作为国民身体意识觉醒的新兴产物,现在人们对于这个潮字还是有一定误解,我们应该“潮”的是居家健身的健身功效和新的健身理念,而不是“潮”它的娱乐、它的跟风,它的虚荣.所以要树立大众正确的健身理念和正确的身体意识,以及对于健身思想认识的提高,这样居家健身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但无论如何,在现代身体机能日益退化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保持分辨优劣的能力.因此,从思想到身体再到行动的高度统一和高度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居家健身潮才不会只是一股潮流,而是真正地沉淀到大众的生活中去,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

参考文献:

〔1〕[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宋平,李佐惠.我国健美赛事特点及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37(06):68-72+88.

〔3〕王玉慧,吕振勇,陈红,吴双双,肖子伦.男性身体意象失调:大众媒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2):282-292.

〔4〕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識与身体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1.

〔5〕丁香园&《健康报》社: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EB/OL].[2019-01-17].http://www.199it.com/archives/822322.html.

〔6〕赵犇,武晓敏.当代时尚健身观反思[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06):61-64.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开平市中专平面媒介印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协作抑制中的社会影响
财政税务制度变革的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