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规避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01宋欣靓

乡村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摘 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根本性民生问题。针对“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基于中华悠久历史文明发展现代文明的需要,是均衡城乡、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规避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村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1-44-2

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有力举措。如今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转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城乡发展差距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直接体现,其导致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缺失。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调查显示,即使我国城市化率达到90%,也将会有近1.5亿人在农村生活。要想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必须强化农村内生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可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在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表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乡村人口会逐渐减少且老龄化严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人口高龄化问题突出[2]。随之带来的是乡村活力缺乏,缺少新的投资而最终导致乡村凋敝。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乡村繁荣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遵循时代发展要求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3]。

2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规避的问题

2.1 避免发展理想化、脱离现实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客观地认识到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均会存在,这是推进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动力来源[4]。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缩小城乡差距并非是消灭差距。乡村振兴不能急于求成,一鼓作气,某些村镇当下可能并不具备良好的条件,搭载乡村振兴首班车,强硬跻身其中只会造成大跃进式的改革,轻则劳民伤财,重则导致国家元气大伤[5]。在这种前提下,部分村镇注定是要退出历史舞台,并非所有乡村均适合振兴发展,要在一定标准下筛选出值得振兴的乡村,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效果。例如,可观察村落的人口凝聚情况、宜居指数、发展潜力、是否有历史文化、是否有善治和良治的基础等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乡镇之后,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将乡村分类,按照各自的能力分批展开振兴计划。

2.2 避免战略单一化

全面振兴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标準之一。这种全面振兴是指有机地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诸方面综合起来,旨在达到农村的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机结合,防止乡村振兴方式和内容单一化[6]。单一的发展会遏制乡村建设的活力,在发展中应该更多地追求多元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能单纯千篇一律地复刻成功村镇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单调发展局面。战略实施时应分析本村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借鉴适合当地的部分,避免照搬照抄,要做到形成乡村独特风格,传承好优秀文化。

2.3 避免农民无参与感

乡村振兴是由国家自上而下提出的乡村发展总要求,但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靠人,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战略实施中要注意确保农民的“主角”地位,避免其他经营主体取代农民而让农民变成“配角”,使得“三农”的自我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影响村民们的共商共建共享。另外,更有甚者把“三农”变成工商资本谋取利益的工具。如此,这样的乡村振兴无异于纸上谈兵,根本无法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应注意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鼓励村民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让广大农民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拥有获得感。

3 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3.1 尽快实现农村的脱贫攻坚

消灭贫困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贫困会催生懒惰、滋生腐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7]。首先,国家除了在资金上的扶助以外,更应加强对贫困村庄在技术和制度上的援助,提升他们的边际劳动收益,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劳动中获得价值感,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政府可以派遣富裕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庄给予帮助,并对贫困地区提供优惠政策,带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其次,在经济发展以外,还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延续的有力方式,改造贫困地区不合理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要注意对贫困群体的心理疏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精神扶贫力度。

3.2 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

乡村的发展应对应城市的发展进度,首先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城乡要素统一的市场,便于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以城市的繁荣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其次,要去除附加在农民身上的限制,消灭市民与农民之间的身份差异,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最后,政府应按照城乡一体化标准在乡村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城乡命运共同体。

3.3 创新振兴乡村产业

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互联网+”早已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为了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将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将现代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构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农业产业形态中,坚持绿色发展,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各级政府应创新完善有关政策,以政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并创新多种农村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795-802.

[2]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3]姜长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8(1):8-13.

[4]郭晓鸣,张克俊,虞洪,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5]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5-33.

[6]宋圭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社科纵横,2017(12):5-8.

[7]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26-33.

作者简介:宋欣靓(1995—),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