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喜:一心为民的科技特派员
2020-09-01蒋洪杰
张四喜,男,现年48岁,河南农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中共党员,驻马店市党代表,汝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汝南县拔尖人才。1990年至今,一直工作在汝南县畜牧战线上,一干就是30年。
2018年8月,张四喜作为第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被派到汝南县三桥镇野猪岗村开展工作。几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扑下身子、一心为民,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千家万户,把汗水洒在野猪岗上,把心血倾注到群众脱贫致富上,把科技论文写在牛棚羊圈里,把科技扶贫做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坚持白天工作、夜晚撰写论文,他先后在《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养羊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出版专业论著6部,荣获科研成果奖5项。
把汗水洒在野猪岗上
野猪岗村位于汝南县三桥镇西部、宿鸭湖东岸,水草资源相当丰富,发展畜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8年8月,作为第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张四喜同志按照汝南县委组织部的要求,肩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怀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带着技术、带着项目、带着责任、带着梦想,立即奔赴农村一线,来到该县三桥镇野猪岗村安营扎寨,开展支农工作。
初来乍到,作为一名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张四喜同志的第一招就是搞好调研,尽快熟悉村情。每到一处,他通过观察、走访等办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制订畜牧养殖发展计划。他暗下决心把汗水洒在野猪岗上,把心血倾注到群众脱贫致富上,想方设法帮助那里的农民增加收入,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他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是我们科技特派员的使命和担当。”
农民要致富,必须学技术;农村要发展,科技要当先。为了拓宽野猪岗村干部群众的视野,转变群众的思想理念,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张四喜同志走到哪里,就把科技知识传播到哪里,野猪岗村的村村寨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把科学技术传授给千家万户
作为科技特派员,张四喜同志长期驻扎在野猪岗村,了解当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畜牧养殖业存在问题。他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畜牧养殖技术。一是在村头院落现场讲解,手把手示范指导、面授交流,以实用、实地、适时为原则向农民群众传授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二是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使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辐射周边的群众,提升群众科技素质。四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帮助农村解决发展难题。
2019年10月,张四喜同志连续15 d在野猪岗村开展“精准扶贫培训班”,他每天培训讲课传授技术,村会议室里总是座无空席,群众挤得满满的。有的说:“张特派员讲课俺爱听,通俗易懂又适用!”有的还说:“咱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家家户户养殖不作难!”
把科技论文写在牛棚羊圈里
“张特派员,麻烦你赶紧到我家看看,我家的鸡全都不吃食,肚子胀鼓鼓的。”2019年5月6日一大早,张四喜接到野猪岗村养鸡专业户向景的求助,张四喜同志半个小时后立即来到向景家,仔细查看鸡的发病症状,确诊这些鸡受凉了,立即开出药方。5月8日,张四喜再次来到向景家进行回访,鸡已经基本治愈。向景及家人感激地说:“张特派员你真行,你开的药方一招就灵!”
自从派到野猪岗村以来,张四喜同志无论谁家的畜禽有病,只要言一声,不讲天气好坏,还是白天黑夜,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从未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声累。钻牛棚、进羊圈,已成为他的工作习惯。近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野猪岗村的家家户户。
就这样,由于长期钻牛棚、进羊圈,张四喜同志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了一大批论文,其中在《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养羊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达30余篇,编撰出版专业论著6部,荣获科研成果奖5项。
把科技扶贫扶到贫困群众心坎上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四喜同志针对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技的强烈需求,他决定用科技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三桥镇野猪岗村残疾人杨勇,是全村有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5口人,3个孩子,其中老大、老二都患有心脏病,所以不能外出打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张四喜同志了解情况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并于2018年秋季帮助杨勇家制订了发展计划、调整了种养结构,引导杨勇家走种草养羊的路子,技术上他全包了。经过2年多的发展,他家羊只存栏由原来的10只发展至2019年的140多只,年前除卖了100多只外,现在羊只存栏还有40多只,收入相当稳定。发展养羊产业,让杨勇一家人吃了定心丸。
“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只要打个电话,张特派员就来了。料多少、草多少,他都会讲清楚。张特派员服务真到家,态度好得很。”杨勇逢人就夸奖说。
这是张四喜同志走村入户,为贫困群众理思路、选产业、送技术、送服务,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推动精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一个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与杨勇一样,三桥镇野猪岗村吴梅花,也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吴梅花在种地的基础上,养起了牛。作为县里的科技特派員,张四喜同志时不时地就来他家养殖圈舍转转,看看科技措施落实了没有,养殖上还有哪些不足。他都及时给予技术指导。“梅花家养牛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技术跟不上,尤其是品种改良跟不上,下一步我引导他在品种改良上下工夫。第二个是饲草搭配不够精准,饲料质量较差,影响膘情,我们建议他采用青贮技术,配方喂养。”张四喜说。
“过去养只羊、喂头牛,只凭着老经验,谁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呀!自从张特派员来到俺村后,他经常来我家,讲一些养殖或者繁育方面的知识,目前俺家牛存栏能达到63头,多亏了他,我从心底里感谢他。”吴梅花逢人就说。
在三桥镇野猪岗村派驻的日子里,张四喜同志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真是举不胜举。在他的影响下,全镇乃至全县的养殖户,有的打电话,有的是慕名而来向他求助。他总是再苦再累也要给予帮助,传授技术,搞好服务。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县部分乡村,村头巷尾、牛棚羊圈里都能听到他讲课的声音,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我们科技人员走到农户家里去指导,解决群众最急、最难的问题,感觉自己很有用武之地,也很开心。”张四喜如是说。
如今,那里的农民赶着牛羊奔富路,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农家的小洋楼多起来了,乡村也美起来了,广大农民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他们对张四喜这位科技特派员也竖起了“大拇指”!
植根沃土终无悔,竭尽全力为“三农”。近3年来,张四喜同志在自己妻子患癌症动手术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奔赴农村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尽职尽责,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展示了一名畜牧工作者的义务和情怀,体现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的执着和追求。
(记者:蒋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