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巢可归的失败者

2020-09-01赵亚丽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信仰

摘  要: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善于将人物与现实结合,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寄居,结婚后被妻子背叛,一生漂泊。家庭环境的糟糕和精神信仰的缺失,是他爱巢破碎重要原因;也印证了姑姑的话,他一生都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巢,无论是家庭、信仰、还是爱情。希望对当代社会人建立自己家庭、爱情和精神家园有所启发。

关键词:《贵族之家》;无巢;拉夫列茨基;信仰

作者简介:赵亚丽(1995-),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宝鸡文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2

引言:

标题中的“巢”字提炼于姑母对拉夫列茨基临别赠言:“侄儿,你记住我的话吧:无论在哪儿你都筑不成一个巢来;你的命运是一生漂泊。”[1]巢字也是漢语中常用字,其古字形像树木上的鸟窝,本义即鸟窝,也泛指蜂、蚂蚁等的窝;可引申为人居住的场所或是信仰和爱情的归宿。本文借助巢的引申义,与《贵族之家》中主人公拉夫列茨基的身世、信仰和爱情联系起来,将巢所指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指生活中所能居住的、真实的家;第二是指信仰、精神之家;第三是指爱情之家。由巢字生发的意义与拉夫列茨基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分析他家庭和信仰的缺失对恋爱观念及爱巢破碎的影响;也通过姑姑的赠言预示拉夫列茨基失败的人生,他永远不能筑建自己的家庭、找不到自我信仰、不能拥有爱情的悲惨命运。

一、家庭之巢的颠沛

拉夫列茨基一生都处在颠沛流离当中,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家。从他多次不变换居住场所可看出,而且这种奔波伴随他从生到死。

(一)新生之初,寄人篱下

首先是新生之初,就面临寄宿。他的命运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父亲伊凡,本是姑妈家财产继承人,然而命运捉弄未能继承财产,只能返回老家。老家的衰败和激进的思想更令父亲标新立异、格格不入。父亲违背祖父命令迎娶农奴被赶出家门,只好寄居亲戚家,拉夫列茨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没有温馨的家庭和亲人的呵护,这种环境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定伤害,极度渴望被爱。出生的奔波似乎预示着他未来家庭的重重波折。

(二)归家不易,处境艰难

其次是祖母去世,得以归家,却被亲人“热烈的爱”所折磨。拉夫列茨基存活,全仰仗于祖母的救济。但祖母去世导致事情发生变化,幸运的是可以回到庄园;不幸的是再没人帮助他。虽然后来得到祖父一些怜悯和关爱,但却被姑妈拉辣菲拉牢牢掌控。这位蛮横无理、骄纵泼辣的姑妈使他感到恐惧和害怕,母亲和祖父的去世,使得日子更加艰难。他完全沦为姑妈的木偶,在她面前甚至不敢发出声音,一切活动都要向她请示。整整四年都在担惊受怕,他越来越孤陋寡言、精神压抑。谁曾想到父亲归家却是恶魔的深渊,父亲只顾将所谓先进西欧思想全然灌输到儿子脑中,不论能否接受;甚至请来体操教练对他进行斯巴达教育,使他苦不堪言。对父亲的畏惧,不敢表达真实想法,软弱妥协屈服于父亲魔爪之下,“这种畸形教育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脱离俄国现实、不谙世事、幼稚而又偏执的青年”[2]。祖母用生命换回得归家机会,却是地狱般生活的开始,不仅得不到家人关爱,而且遭受身体和心灵上残酷折磨。这种“特别”的爱令他煎熬,所以他内心更加渴望建立正常且温暖的家庭生活,这也是他一生都在不断追求的目标,可惜从未完成 。

二、信仰之巢的缺失

“信仰起源于人类灵魂观念的形成,逐渐发展成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和哲学信仰三大体系,后来又形成基于三大体系的科学信仰、价值观信仰、社会观信仰和财富观信仰。”[3]巢是家、是归宿,人不仅需要家庭的归宿,感情的归宿,精神也需要归宿,即信仰的巢。我们所说的信仰不单指崇拜上帝、遵守宗教法则的宗教信仰,还包括价值观、社会观、财富观的信仰等。对于一些人来说,家庭的归宿就能全然满足了;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是精神的归宿。但通常他们又无法自觉意识到根本问题是精神没有归宿,只能被动地接受因为信仰的缺失而带来的问题。他们没有行为的准则、无所适从,用各种替代品来获得暂时性的满足以逃避失落和空虚感。“信仰是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信仰作为对某种价值的坚信和敬仰,包含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关注。一个没有自我意识和感觉的人,是无所谓信仰的。”[4]拉夫列茨基就是后者,他一生漂泊,遇到各种有坚定信仰的人,但都没有给他带来强烈的信仰启发。如大学同学米哈列维奇,坚持为俄国、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社会爱国信仰;音乐教师伦蒙,即使忍受饥饿和孤独的折磨也要继续坚持对音乐的信仰;就连拜金主义的潘辛,也有对金钱利益追求的信仰。但这些都没对他产生影响,拉夫列茨基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爱情上面,只要能够找到信仰。

(一)模仿物质信仰,一无所获

沉迷物质信仰的华尔华拉,不能拯救拉夫列茨基。一个人一旦没有寻求到信仰的归宿,就会不停地寻找,不自觉地被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所吸引,他就是这样认识华尔华拉的。当然,很大从程度上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但美貌带来的瞬间感官刺激过后,更多的是气质在起作用。华尔华拉娴雅、聪敏、温柔的气质,才使得拉夫列茨基在相识不久后就向她求婚。她的这份气质是他们婚姻的关键,而这份气质是坚定财富信仰的自然产物。这里华尔华拉的信仰其实是指她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并且清楚方法。例如,她知道娴雅温柔的气质都是得到这些的“筹码”。信仰能带来最终的归宿感,但是不容易寻找,但感情上的归宿感却容易寻找。双方就这样结婚了,华尔华拉通过这份婚姻可以满足物质信仰,但对寻找精神信仰的拉夫列茨基来说不能起任何作用。他只好到书本中寻求帮助,然而书本知识也不能帮助他——因为没有坚定地信仰(物质或精神的)。破碎的婚姻将爱情的充盈与满足一下子从他生命中抽离,之前一直被掩盖的信仰缺失问题伴随着关系的破灭一并爆发,那份因为没有信仰而得不到启示的无所适从力量依旧大得可怖,紧紧抓着拉夫列茨基。他没有指引、没有方向,只能到乡下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二)寻找精神信仰,收效甚微

虔诚信仰宗教的丽莎,也未能拯救出拉夫列茨基。婚姻的失败没有使他放弃追寻信仰,尽管他都不理解自己要解决的是信仰缺失的问题。直到他遇见了丽莎,丽莎同样是具有坚定信仰的人,她的温柔和善良是她的信仰带给她的。不过和华尔华拉的信仰完全不一样,丽莎信仰的核心则是上帝,华尔华拉信仰的核心是自己。丽莎坚持用宗教准则和信条约束自我;做事井井有条,从不拖延;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被丽莎的美好善良所吸引,那种美好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可以使生命中的一切都变得有意义起来。朋友米哈列维奇的到来,点明拉夫列茨基真正的问题是“因为你没有信仰,所以你不知道你该干什么,因为没有信仰,所以你得不到启示。”[1]临走之前,米哈列维奇大声喊出“‘宗教,进步,人道。”[1]他在无形中给拉夫列茨基指出了道路。对他来说,这六个字的建议和丽莎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他认为在丽莎身上找到了信仰。

但是华尔华拉的出现,对于陷入爱情的双方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同样的打击面前,拉夫列茨基的反应没有任何改变,用钱满足华尔华拉,自己则再次躲避。因为没有坚定的信仰准则来指导他的行为,所以他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回应;然而对于丽莎来说这种行为是犯了极大的罪(与有妇之妇谈爱),将会受到上帝惩罚,所以她毅然选择退出,进入修道院用自己的一生来赎罪。她迅速行动,勇敢退出的行为,并不是她天性如此,而是信仰教她如此行事,并给予她力量。她的理由是这样的“我全知道了,我自己的罪孽,别人的罪孽,我全知道。这些我都得用祈祷、用祈祷来抵赎。”[1]丽莎勇敢地承担过错,去修道院赎罪。然而他却并没有被丽莎的坚定宗教信仰所侵染和触动,她没能够拯救他,他仍然是一个无信仰的人,无关好坏身边的人都有信仰,唯独拉夫列茨基自己没有信仰,一生都在寻求自己的信仰,终究还是没有找到。

拉夫列茨基信仰的缺失可能有多种因素,如复杂的家庭关系,冷漠的亲情,童年缺失关爱等。他企图在爱情中寻找信仰,但是失败了,正如米哈列维奇所指出来的“你没有信仰——所以得不到启示。”[1]他始终没有找到信仰,他总是找错方向,总是会寄希望于他者,往往还没等他仔细思考与反省自身的信仰问题时,意外便接踵而至,痛苦的打击摧毁着他的信心和希望,最终使他完全失望,彻底地放弃追求信仰。

三、爱情之巢的破碎原因

拉夫列茨基一生经历了两段爱情,但始终都没有筑起自己的爱巢。爱情的破碎是有多种原因,虽然包括一些外在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在自身。

(一)流于表面,不愿行动

奢侈放荡的华尔华拉,是造成婚姻失败的外在原因。拉夫列茨基在上大学时遇见华尔华拉,两人迅速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一度很愉快,妻子享受物质的满足,丈夫从书本中寻找精神的意义,双方和平共处、生活幸福。直到一张纸条引出奸情,这使丈夫彻底崩溃。直到此刻的他才真正看清妻子真面目是向往虛荣、醉心财富、沉迷交际、放浪形骸,完完全全是一个虚伪到骨子里的人。对自己评价却是当年自己年幼无知,没有分辨能力,被漂亮的容貌所吸引,而没有从根本寻找自身原因,竟不曾觉得自己的目的并不单纯。虽然婚姻破裂妻子要付大部分责任,但丈夫也不是没有一点责任的。他只顾欣赏外貌而不注重内涵,只看表面而不深度挖掘真相,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认为只要结婚就能建立美好家庭,得到温暖幸福,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婚姻的破裂。他实在就是米哈莱维奇所说的游惰汉,一个空有进步思想的“多余人”。

(二)信仰缺失,终将失败

没有信仰的拉夫列茨基,是第二段爱情失败的重要内在原因。丽莎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严格以宗教的原则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她认为爱情不仅是幸福,更是责任和义务,一旦发生爱情必须为它负责。当发现爱上拉夫列茨基的时候,尽管家人不同意,但她已经做好为爱情而与家人反抗的准备。妻子的“复活”,使两人爱情出现巨大危机,丽莎主动退出,到修道院用一生来赎罪。而缺失信仰的拉夫列茨基,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是一味等待。他的软弱无能最终屈服于现实,用钱收买妻子继续着有名无实的婚姻。他没有勇气(坚定信仰)冲破传统道德观念和世俗的羁绊,去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这也是他一生都不能获得爱情的主要原因。两段爱情的失败,它由外部和内部原因共同影响,妻子的不忠和丈夫的懦弱等等,所以他一生也没有获得爱情,命运悲惨。

拉夫列茨基一生的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巢,在家庭、信仰和爱情方面,他都是失败者。家庭的不幸和信仰的缺失,导致爱情的失败,拉夫列茨基的命运也印证了姑姑拉辣菲拉的预言,一生都没能建筑自己的巢,一生漂泊。他的命运悲剧启示我们当代人,要树立坚定的信仰,确定人生方向,才能在茫茫人海不被淹没,才能筑起温暖的家,获得幸福的爱。

参考文献:

[1](俄)屠格涅夫著.陆蠡,丽尼译.罗亭 贵族之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86-304.

[2]王文娟.贵族之家人物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及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666-674.

[3]今心.信仰的秘密:让生命之光在信仰中苏醒[M].北京:中国财富出社,2015:20-35.

[4]黄惠珍.信仰与觉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7.

猜你喜欢

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苏格拉底的信仰
祖国,你就是我的信仰
论信仰
信仰的力量
铁的信仰
爱是最好的信仰
坚守信仰
不灭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