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书”制度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探析
2020-09-01任秉春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證书”制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尝试和改革举措。本文阐述了“双证书”制度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分析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双证书制度、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对策:要建设教师队伍、整合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训条件和改革评价方式等。
【关键词】 “双证书”制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对策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断转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全面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统一的制度,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而满足岗位需求。“双证书”制度的实行可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一、“双证书”制度的价值和作用
(一)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到全新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日益凸显,社会对从业人员和各个工种的要求也更加清晰和严格,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人才进入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推动双证书制度可以为我国培养和输送需要的岗位人才,保证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实用性、专业化以及高素质人才。当前,高职教育逐渐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教育模式改革也受到社会的关注,推动双证书制度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获得技术等级证书或者职业资格证书,保证学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三)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当前企业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落实双证书制度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在毕业后即可快速融入到岗位工作中,满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能力不足
落实双证书制度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基本都是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岗位,本身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一些教师没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经验,在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双证书制度的实行带来制约和阻碍。同时,高职院校也没有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化技术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无法获得更新,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体系较为落后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中,基本沿用以往的固化教学体系,与双证书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涉及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内容,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高职院校在编制教材中,也没有综合考虑职业资格证书,教材缺乏针对性、技能性以及实践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固化保守
基于双证书制度下的专业教学,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为双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支撑。但是当前,一些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中,依然沿用以往的固化方法,自身缺乏创新与改革,同时也没有综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能力进行尝试,学生缺乏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空间和机会,职业技能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未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十分不利。
三、推进双证书制度,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双证书制度的实行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建设以及完善职业教师队伍,进而提升院校的育人质量。首先,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要给予教师队伍建设以高度重视,实行“双师型”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推行“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培养制度,在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我;其次,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顶岗锻炼,充分了解设备、技术、生产和工艺的发展情况,主动接受和消化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最后,为了全面落实职业资格鉴定的培养和辅导工作,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核,熟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条件,具备职业技能考评、辅导以及培训的能力。
(二)整合课程体系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都以普通高等教育为基础,教学内容固定单一,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双证书制度”为核心,对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进行分析,掌握生产实践对人才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规划。首先,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特色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学生在毕业前应获取的证书名称、配套教材、考试内容、考证时间以及鉴定单位,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其次,在整合教学内容中,需要将国家相应的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专业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同时,将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还能够便于教师将职业资格要求的素质、技能和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最后,高职院校在编写教材中,要综合考虑职业资格认定的相关要求,保证教材的针对性、技能性以及实践性,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将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的中心环节。
(三)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实行,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高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方法较为固化和单一,不利于双证书制度的实行,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和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入生机和活力。首先,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情境中,锻炼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例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可以创设网络营销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起到巩固基础知识和锻炼职业技能的作用;其次,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当前,该教学方法已经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中获得广泛应用,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项目驱动法以具体项目为教学实施载体,学生通过小组配合共同完成项目,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和锻炼技能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能力,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四)优化实训条件
在双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以学生实践能力锻炼为中心,因此,院校需要积极优化实训条件。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先进的实训设备,配备实训教师满足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实行实训室24小时开放制度,要求设备机械与生产一线吻合,促使学生在校内实训中获得相应的岗位技能,将岗位需求和实训教学充分结合;其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当地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学生以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方式送入企业中进行实训,促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融入到岗位中。
(五)改革评价方式
以往的评价方式以结果考核为主,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双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高职院校在编制评价考核体系中,需要明确考核标准,便于学生和教师明确具体标准,为学生开展针对性学習提供指导,避免考核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其次,在模拟情境或者工作现场中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工作现场操作能力,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到考核体系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双证书”制度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开展专业教学中,遵循国家的职业规范标准,将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永平.优质高职校建设背景下“双主体、双标准、双证书”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9(05)27-31.
[2] 吴剑豪.高职旅游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思考——兼论职业资格证书清理规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4-8.
[3] 戴碧露,葛莉,张立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双证书”人才的对策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03)332-335.
[4] 段圣贤,袁云斌.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物流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2)160-161.
【作者简介】
任秉春(1991.2—)男,陕西宝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