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开展国际教育项目的实施与思考

2020-09-01杜娟

关键词:民族高校高校教育音乐教育

杜娟

摘 要:“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是遵循2010-202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提出的教学改革项目。音乐表演专业率先在国内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进行试点改革。本文对该项目在地方民族高校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希望得到更多高校音乐教育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ISEC项目;高校教育;音乐教育;民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7-093-04

ISEC项目,全称为“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是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和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共同开展的国际学分互认合作项目。项目启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以国际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坚持明辨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实现一种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该项目布及全国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甚至还包括民族地区的高校。如地处民族区域的内蒙古有三所本科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包头师范学院作为实施ISEC项目的地方合作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最先引入该项目,走在了全国专业推广和改革的“首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2013年开始招收ISEC项目学生,迄今为止已有一届毕业生。

本文基于ISEC项目的学科互认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与双语教学、明辨性思维理念与课程评价体系、毕业生的出国与对接大学情况等方面做一些实施说明,同时以一名一线教师的教改亲历,来谈谈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延伸的教育思考。

一、学科互认与课程设置

ISEC项目的课程体系是依据北美的国际本科课程体系制定的。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学制为四年,约为170课时。学生完成全部科目并成绩合格后,取得150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ISEC本科音乐表演专业采取前两年以通识课程为主,后两年以专业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方式。通识课程包括基础通识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文科通用课程和音乐必修课程。结合ISEC的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每个国内大学的课程结构,开设的课程较为全面。{1}

ISEC的学科教育理念和国内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有一些明显的不同,涵盖了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综合型大学的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学科设置。这也正符合了北美许多大学倡导的全面化、社会化、功能化等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大教育观”:坚持“课内-课外”“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有机结合,注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创新,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蕴含着一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面教育理念。

二、教师培训与双语教学

ISEC项目每年都开设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师资培岗前培训,要求参与该项目的教师,必须通过培训获得上岗资格方可执教授课,这也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五年培训和三年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留学基金委邀请了众多外籍和国内著名的EMI教学专家前来授课。如Dr.Jay Gonzalez(美籍)、{2}白峰衫教授、{3}陈京副教授、{4}张明生副教授、{5}刘丽副教授{6}等。开设的课程有《Critical Thinking:From Classroom to Community》《English Media Instruction Skills》《基于ISEC教学特点的教学大纲设计》《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教学设计重点》等等。ISEC项目的“课程教学大纲”{7}基于国际通行的教育理念,严格依照国际教学标准研发,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双语教学是ISEC项目的最大特色,也是新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举措。要求老师课堂上尽量使用英文授课,特别是音乐专业核心词汇的表述,这就给从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超大的备课量。与此同时,要求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课,而非翻译的英文教材。而该项目的国内合作院校多为地方二本院校,从师资力量和学生接受程度上看,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赤峰学院为例,从2013年至2017年的ISEC培训教师(包含所有专业方向)达171人,占学校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7%,高居全国ISEC项目院校“首位”。由于赤峰学院音乐系建院较早,音乐专业师资较强,因此音乐学院的培训教师共有32名,同样高居全国之首。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蒙、汉杂居的民族地方院校,接受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英语能力、教学理念的冲击有多么大,ISEC项目也一度成为校园内外教师和学生讨论最多的話题。

三、明辨性思维理念与课程评价体系

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体现了ISEC项目的教育理念,沿用了北美国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与国内多年的课程教学体制完全不同。它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发散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来展示,要求尽量使用英语来讲述所学内容。教师在整个课堂环节中仅仅是一个指导、补充、总结的角色。这完全打破了国内一贯的概念式、填充式教学的教育理念,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全新的接受模式。开放、互动、批判式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为目标,实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标。

课程评价体系也来源于该项目的国际化评估方案,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期中、期末的阶段性考卷式终结测评。而是,一个课件、一次讨论、一次对话、一次演讲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课程完成情况的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为主,被称作过程性评价(Rubrics)。这种评价方式将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驱动力,强调学生是主体,承担学习中自己的责任,在课堂学习中自由表达个人观点。

四、毕业生的出国与对接大学情况

ISEC项目还可以申请2+2分段式教学,即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两年ISEC课程的学习,符合条件的学生第三年或第四年可以前往北美合作院校完成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选择从第三年开始到国外学习的学生,根据自身意愿和学业需求,也可以选择第四年(或最后一年)回到国内院校,继续在国外最终完成其ISEC课程的学习。项目采取双向学分互认的管理办法,学生在国内获得的学分被外方院校认可,同时在国外获得的学分也将被国内院校认可。

对接的国外大学{8}以北美国家的居多,还有英国、加拿大、匈牙利等等。这些大学既有公办的、也有私立的,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良好的国际声誉,同时,在国际化教学方面也都有着良好的办学基础。当然,在专业学分、英语水平、学费的预估上要求也是较高的,这就更要求申报该项目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

五、问题与思考

随着第一届“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毕业,笔者作为该项目的通识课教师,担任了一学年的“曲式”课的教学任务。这四年中,在课堂教学以及与同事课下的交流中,对该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本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个人浅见与思考。

(一)ISEC项目的相关思考

1.国内学院的定位问题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副校长吴彦伯博士,曾在ISEC项目专家与赤峰学院教师座谈会上这样讲:“每个学院自己的定位很重要。美国有4400多所大学,从没有因为自己培养的目标不同而高人一等,希望我们以多元化的观念来进行ISEC教学。”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张恒老师在教师培训会上也讲到:“ISEC专业的学生不是仅仅得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一种国际的视野、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强调ISEC项目不是留学项目,学生不要以出国留学为导向,而是通过与境外的交流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拓宽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境外交流,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学习氛围。”虽然,我们都懂得高等教育不融入国际化将没有出路,但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积淀是几代人几十年的成果结晶,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里存在着对国际化的渴望,同时也存现着与历史体制诟病的矛盾,在寻求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长的改变过程,“欲速则不达”成为该项目的显性状态。

2.教师的方法问题

ISEC项目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教育视野成为该项目是否能长久实施下去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目中有人”,教学方法上还要做到“教中有智”,既不轻易违背教学计划,又避免画地为牢地让教学大纲成为教学的绳索。老师是否有量体裁衣的能力,学生在一堂课中到底学到了什么,同样是该项目的焦点问题。美国教育家布朗森·奥尔科特曾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启发心灵内的思想,使之联系外界事物,再返回思考心灵本身,以认识事物的真实形态。”然而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种种不适,再加之双语教学的语言障碍,使得教学的展开仍处于被动局面。

3.学生的接受问题

在很多西方国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重要。而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自己动手的学习能力非常差,自己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更有待提高。鉴于此,比对中西文化上的差异,需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性的探索,激励学生、影响学生、赞扬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革新,让他们理解这样做的好处,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其实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国内的大学课堂上,我们甚至愿意承认,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项目的前景问题

随着ISEC项目的国内合作院校不断地增多,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区的开展情况看,发展前景喜忧参半。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在这样一个蒙汉语言杂交的区域圈中,相对于国内的重点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外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地方高校也是在摸索中前进。从专业设置,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材选定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引导,更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索双语教学的改革方案,以适应民族自治区的持续性教学的展开。

(二)音乐表演专业的思考

1.英语授课的困难

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英语这门课总会有“罄竹难书”的痛苦之感,从高考至考研,每每都会成为学业前进路上的障碍。ISEC项目要求课堂交流使用英语口语,虽然可以与汉语混搭,但仅仅是每堂课的几个核心音乐专业词汇,就足以让教师和学生难以应付。一些发达地区的普通本科院校还好,尤其是一些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学院的招生级别和学生的专业层次是非常有限的。在国内的两年,语言关都难以打开,如何敢设想参加托福、雅思等考试留学北美,这不光是学生的心结,也是教师心中的痛楚。每节课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去自我学习。以《曲式》为例,每讲述一种曲式结构,脑子中都是晦涩的音乐术语词汇,对一堂课英语表述的担心已经远远大于课程本身。能够使用钢琴教学的《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作曲技术课程还好些,尤其是国际教学计划中要求开设的《音樂哲学教育》《音乐美学》等课程,授课教师难度非常大。

2.音乐教材的沿用性

ISEC项目为国内学生引进了大量科目繁多的北美高校原版英文教材。如《和声学》使用的教材是“MUS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Bruce Benward,Marilyn Saker);《视唱》使用的是“SIGHT SINGING COMPLETE”(Maureen A.car,Bruce Benward);《钢琴》使用的是“PRACTICAL PIANO SKILLS”(William Starr,Constance Starr)。这些教材乍一翻开还是觉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课程编排上,和国内大学的中文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比如和声学的理论知识较少,而钢琴教材的体系又偏简单等。原版教材的使用是一件非常好的国际化教学之路,但对教师来说其中的痛楚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辛勤的备课和查阅,仿佛教授的不是音乐专业,而是英语专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草草翻翻,直到毕业也未曾仔细看过一个章节。虽然是基于一种国际化教育的实验性改革,但是对于音乐专业能否走多远,令人堪忧。

3.音乐理论课的展开

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体现了国际化开放式教育和国内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在音乐理论课的传统教学中,仍以《曲式》为例,往往都是教师预先讲授一个新曲式结构的理论知识,然后以代表作品作实例分析。而在对ISEC教育模式的改革中,就需要学生课下预习实例作品,课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先从学生自己作的作业分析开始,教师以总结性的理论知识收尾。弊端显现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被浪费,教师也没有时间来详细的指导谱面上每一个相关细节知识的含义。笔者不禁感悟到,好老师应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在获得对音乐作品的整体体验与挖掘细部要素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那需要在领会作品音乐性的前提下积累卓越的教育技巧、对特定教学对象表现出敏感,以及保持授课的活跃、想象力的发挥和语言组织的得体。这使得我们未来的音乐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之路异常艰难。

4.音乐技巧课的改革

在ISEC教学中,仅在本科教育的后两年开设音乐专业技术课程,而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对于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是生命。短短的两年时间,音乐感悟力再强的学生,没有了练习量上的积累,也很难有一个良好的水平。很多技巧課的老师都为此很费解,声乐专业的学生还没有达到歌剧选段演唱的程度就已经毕业,钢琴专业的学生连一首快板乐章的奏鸣曲还没有弹好就已经去实习了。这违背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希望我们倡导的ISEC项目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是一个大的概念,而不是“霓虹跨日,昙花一现”的瞬间。正如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提到的这样一句话,“在睡着的时候,我们的想象虽然有时跟醒时一样生动鲜明,甚至更加鲜明,我们的推理却绝没有醒时那么明确,那么完备,所以理性又指示我们:我们的思想不可能全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十分完满的;真实的思想一定要到醒时的思想里去找,不能到梦里去找。”{9}

——————————

注 释:

{1}基础通识课程如:大学学术英语写作、口语、明辨性思维、计算机科学等;一般通识课程如:伦理学概论、当代电影艺术导论、中国书法赏析、国际关系学入门等。文科通用课程如:中国现代史、西方文明史、经典哲学、人类学导论等;音乐必修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曲式、音乐史、钢琴、音乐文学鉴赏、管乐合奏、复调音乐基础、音乐哲学教育、合唱指挥、声乐、舞台化妆、音乐美学、重唱等等。

{2}Dr.Jay Gonzalez(美籍),美国金门大学公共管理系系主任、教授。

{3}白峰衫,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4}陈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EMI教学专家。

{5}张明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EMI教学专家。

{6}刘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外籍专家,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

{7}教学大纲要求有九部分:课程描述(Unit description)、前期课程准备(Pre-requisite units and assumed knowledge)、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课程分值分配(Weighting of final grade)、纪律考核(Policies)、参考教材(Texts and other recourses)、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学期计划(Session Plan)、教案(Lesson Plan Templates)。

{8}在这里举两所大学为例来介绍一下国外大学的对接情况:杜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2013 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价为全美最有价值大学本科排名第45名,全美综合大学排名120名。本科生的平均分不低于70分(百分制),英语成绩要求托福网考79分。本科生一学年消费估算,学费25336美元,在校食宿费21600美元,共计46936美元。欧道明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全美国家级百所大学之一,弗吉尼亚州最优秀公立大学之一,美国卡耐基大学分类中101所美国授予博士学位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本科生的平均分不低于75分(百分制),英语成绩要求托福网考79或雅思6.5分。本科生一学年消费估算,学费24800美元,食宿费10500美元,医疗保险1400美元,共计36700美元。

{9}笛卡尔.谈谈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0.33.

参考文献:

〔1〕蔡梦.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相关思考[J].人民音乐,2018(02):46-48.

〔2〕赵胜男,王欣.ISEC项目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以课程大纲的设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187-190.

〔3〕余少萤.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反思与重构[J].音乐创作,2018(03):187-189.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of Music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DU Jua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project is a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that follow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2010-2020 national education medium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major of music performance takes the lead in the pilot reform of some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local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ing to get mor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rom music education experts.

Keywords: ISEC Project; College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National College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高校教育音乐教育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