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大雪封门》的诗意传达

2020-09-01齐新垚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摘  要: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于小说营造出来的情调和美感。《如果大雪封门》营造出来的是一种哀而不伤的诗意美,在平和从容的叙述中表现诗意,在省略节制的含蓄中潜藏诗意,在与外界环境和常人思维不相符处追求诗意,传达出一种悠悠情愫。

关键词:《如果大雪封门》;诗意叙述;诗意追求

作者简介:齐新垚(199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2

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如果大雪封门》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叙述了在艰难生存中带有理想色彩的精神追求。此篇小说并没有大众意义上底层文学过度强调的残酷与辛酸,而是重在表现一个一无所有的青年的诗意理想。在匆忙生活的现实世界中,一个执着看雪的人为了看雪所做的坚持,最后在一场大雪中营造了冲淡平和的诗意空间,充分洋溢着诗意美感。在此,笔者对小说的诗意美进行研究分析。

一、平稳节制的诗意叙述

(一)从容平畅的叙事

小说以“我”与林慧聪相识,和他一起等待大雪,最终看到大雪封门的景象三阶段结构全篇。主要围绕想看大雪封门这一愿望的实现展开,在等待过程中有过差错与紧张,但始终没有达到剑拔弩张的状态,而是有一股无奈的忧伤和理想即将破碎的恐慌。

首先这一主题并没有过多的对立面来阻碍,愿望的实现只是因为鸽子的失踪变得有些紧迫,作品没有快节奏的冲突叙事,哪怕是在恶劣的天气下鸽子减少,叙述的节奏仍然平缓,语调沉着,“鸽子还在少,雪还没有下”。其次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夜间工作者,在白天是相对清闲的,所以在小说的叙述中,白天的场景占大部分,是从一个休息者的视角来看待生活,没有过多的压力。与同伴合伙打鸽子来享受美食,为鸽哨声所扰跑步追赶,看林慧聪放广场鸽,交代林慧聪的来京缘由和生活状况,和林慧聪一起保护鸽子、等待大雪封门。作品始终以平稳的叙事节奏和叙述语调讲述这几个青年人的生活,即使是鸽子越来越少,也是几句淡淡的“增加清点次数,林慧聪很焦虑”这样的表述。这种从容平畅的叙述是构成小说诗意美的首要条件,在朴素的描绘中感受到简单的质朴之气。

(二)省略节制的含蓄手法

徐则臣的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谜团”的存在,在省略中凸显节制。《如果大雪封门》是一个精炼的短篇,最突出的谜团就是鸽子的不断丢失。鸽子隔三差五在少,附近没有鸽群,不存在被拐跑的可能性,行健和米箩也没有明目张胆地射杀过,弹弓始终放在显眼的地方。“我和慧聪也在一直追着鸽子跑,出门之前和回来之后都会清点一遍,可鸽子还在少。后期,林慧聪夜间也会醒两次。凌晨一点半一次,五点一次,到院子看鸽子们是否安全。行健和米箩夜里起来撒尿也会帮他留一下心。可鸽子继续丢。”这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谜团在小说中留下了空白,使小说情节空旷悠远,在整个叙述环境中给人一种朦胧的诗意美。还有一天晚上,“喝酒之前我们仔细地检查了每一个鸽子房,确信即使把这些鸽子房原封不动地搬到西伯利亚,鸽子也会暖和地活下来的。”但第二天一早,“四只鸽子,硬邦邦地死在他们的小房间前。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出来的,也不知道它们出来以后木盒子的门是如何关上的。”谜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性,这些省略使小说更具吸引力。在鸽子不断丢失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无法言喻的不安,这种不安的感受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构成了小说诗意美的精神世界。

同时,小说的叙述也十分节制。小说一共提到十个人物,交代比较清楚的只有林慧聪一人,但林慧聪以后的去向还是一个空白,留待读者创造。占据小说开头和结尾这两处重要位置的却是两个刻画很少的人物。开篇第一句就是“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宝来的事件就此戛然而止,只是在与林慧聪相识的时候一句话交代过去,“宝来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在酒吧门口被几个混混打坏了脑袋成了傻子,被他爸带回了老家。”淡淡几笔就完成了一个人物的出场和离去,这种有节制的叙述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次分明又不会单一无趣。结尾处是女人的离去,她只在小说中出现过一次,还是在“我”远远注视下的一个形象。人物都像是一个横截面,表现出这个面后就可以离场。徐则臣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小说家一定要会讲故事、要会讲精彩的好故事,这毫无疑问。但你不能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讲故事上,因为小说往往是在故事停止之后才真正开始,这一段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才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经营。”这种省略节制的叙述使小说有形象却不繁杂,充满了含蓄的诗意情调。而且开篇和结局都是人的离开,给小说笼罩上一层朦胧的忧伤。

二、逼仄环境中的诗意追求

(一)屋顶和地面

这几个青年在地面上生活,但喜欢在屋顶上休闲。“宝来一直说要在屋顶上打牌打到雪落满一地。”其他人也总是在屋顶上走来走去。屋顶这个高处是他们抬抬脚就能摆脱地面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艰难,尽情发泄不满和畅想美好未来。屋顶是和天近的地方,看着地面是一种俯视视角,有一种高于普通的自豪感。平日这些年轻人在屋顶上打鸽子,打牌,放松自己。在林慧聰搬来与他们同住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想到你们的屋顶上。你们扔掉一张牌,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这种居高的位置是他们渴求的。关于大雪的想象和观看也都是在屋顶上,屋顶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地面的反面,这两者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力所能及的自由中,高处的屋顶就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似乎会离梦想更近一些,离管束更远一些。

(二)雪和风

本文的天气描写,基本就是雪和风两者,而这两者又如此不同,在单纯的能指下还有别样的所指意义。风是日常,它代表严寒、冷酷。雪是众所期待的,是平等、纯洁。通过在日常风中的生活来期盼雪,表现出逼仄环境中的诗意追求。开篇第一段便是对狂暴的风的描写,“冷风扒住门框往屋里吹,门后挡风的塑料布裂开细长的口子,像只冻僵的口哨,屁大的风都能把它吹响。行健缩在被窝里说,让它响,我就不信首都的冬天能冻死人。”这寒冷的风不仅在精神上挑战这群紧张的青年,还在物质上造成损失。“西伯利亚寒流来的那天晚上,风刮到了七级。门外的北京一夜风声雷动,夹杂着无数东西碰撞的声音。”第二天醒来,已经有四只鸽子冻死。风在小说里的肆虐就像残酷的生活给这些青年人的打击,可尽管如此残酷,他们仍有理想追求,渴盼雪的到来。在想象中,“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将是银装素裹无始无终,将是均贫富等贵贱,将是高楼不再高、平房不再低,高和低只表示雪堆积得厚薄不同而已——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饱满、祥和,每一个穿着鼓鼓囊囊的棉衣走出来的人都是对方的亲戚。”这是这群在外拼搏的人的理想世界,他们渴望这样一种平等的认可。这种理想就通过诗意的雪来传达。在大雪真的到来时,“他觉得积雪覆盖的北京更加庄严,有一种黑白分明的肃穆,这让他想起黑色的石头和海边连绵的雪浪花。脚下的新雪蓬松温暖。”这场大雪终于圆了林慧聪的梦,在当时残酷的环境下,这份诗意终于到来,这就像是一种仪式,一种朝圣,这种诗意是生活继续的动力。

(三)平庸中的诗意理想

在平缓的叙述中,在含蓄的空间里,林慧聪出现了,那个白净瘦小的像初中生的年轻人走进了这群北漂者的生活,同样感受着凌厉的风和酷寒的冷,却有着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家快远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林慧聪,在高考作文中竟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下了《如果大雪封门》,在这个决定命运的考试中,他孤注一掷地选择了理想,这个诗一般的追求让他一百五十分的试卷连对半都没考到。这个青年人就在众人都想要高分考好大学、挣钱的环境中单纯固执地走向诗意。“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这个理想支撑了整篇小说,也阐明了林慧聪的精神世界。“我要踩着厚厚的大雪,咯吱咯吱把北京城走遍。”为了这个愿望能够实现,林慧聪开始了奔波受冻的生活。鸽子越来越少,慧聪考虑的不是如何生活,而是能在鸽子数量接近那个危险而又精确的概数之前来得及看见一场大雪。这个从南方以南来的人把所有的诗意都寄托到了大雪上。

终于大雪来了,林慧聪的诗意理想得以实现,“他团起一颗雪球一点点咬,一边吃一边说:‘这就是雪。这就是雪。”读者不知道林慧聪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但都会记得,有一个少年为了看一场雪把高考考砸了,把生活放下了,這个梦一样的少年让奔波于途中的人感受到了理想的真诚和诗意的追求。

在获奖感言中,徐则臣提到,“我相信一个人的内心总会藏着些隐秘的愿望,干净到可以仅仅是看一场毫无功利的大雪;因为夙愿难平,因为种种错过的机缘,它在我们心中纠结、缠绕,挥之不去,以致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笔者认为,这愿望就是此篇小说的精神所在。这种在平稳节制的叙述中传达出的诗意、与人物逼仄生活相对立的巨大的心灵空间里产生出的诗意、在独树一帜中追求出的诗意便是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J].《收获》2012,第5期.

[2]张清芳.省略和空白的叙事美学——论徐则臣小说的叙事特点[J].当代文坛,2007,6(6):32-34.

[3]孙海燕.论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的疏朗品格[J].中国图书评论,2017,4:13-15.

[4]李墨波. 徐则臣:小说在故事停止之后才开始[J].文艺报,2013.11.

[5]杨庆祥.轻的或重的——评徐则臣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J].文艺报.2014.9.

[6]刘宇华.省略带来的别样魅力:《如果大雪封门》[J].文学教育.2019.8.

[7]张琦.“鸽子”与“大雪”神秘意象的轻重转换——评徐则臣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J].名作欣赏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