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目标,重方法
——构建高效语文复习课堂

2020-09-01马晓芬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题型课程标准词语

马晓芬

(福州市钱塘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不断变化,语文复习环节也随之做出调整。而当下小学语文复习课堂又存在题海战术、时间紧张等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组织语文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难题。

一、明目标,把握复习之向

(一)立于课标:要定位

语文知识并不像数学那样是“清清楚楚的一条线”,但无论平时的教学还是考题的设置与测试,都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与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既然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标准和评价的依据,自然也是语文复习的方向。因为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较多,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做减法。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课程标准列了9条阅读目标,内容很多。除去古诗文的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平时书面测试的内容对其进行适当精简,见表1。

表1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目标精简前后

(二)源于教材:要吃透

除了课程标准,教师更要吃透教材,用心研读教材。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再多的题目,再难的卷子,考点及语文要素一定都来源于教材中的单元导读、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和语文园地。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每个单元组中的人文主题与语文阅读的复习要素可以归纳如下:人文主题——缤纷校园、一叶知秋、童话世界、留心观察、江山如画、妙趣自然、人间真情;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将根据前文做了减法后的目标与这些语文要素结合起来,教师便可以概括出对应的阅读测试内容,详见表2。

表2 阅读目标、语文要素与考查形式对应表

(三)衔接省检:要了解

纵观近几年的福建省语文试卷,其考查的思维梯度在不断增大,要对接福建省检阅读能力的要求。福建省普教室的黄国才老师率领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具体内容为:

第一层次——检索:要找到自己要的和指定要的。

第二层次——理解:不仅要说明、概括、推论、比较、举例和解释,更要读出言外之意。

第三层次——运用:要学会转述/引用、仿作/补白,更要学会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评鉴:要评内容,更要评形式。

第五层次:创新质疑,要怀疑敢问、疑惑会问、不懂就问。

“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既是改进阅读教学的“牛鼻子”,更是阅读题命题的重要方向。教师要认真研读这一模型,明白语文究竟考核学生的哪些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基于学情:要适合

丰富的知识点与方法以及精准的方向是必要的,但学生能力的提升更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同样的起点和同样的终点。教师要找准复习的起点,制订恰当的复习终点。教师应梳理并制订适合本班复习的分层模板,如对于普通学生,其复习目标为:一是复习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即理解词语的能力;二是复习读懂短文内容的方法,即提取相关信息以及运用中心句读懂一段话的能力。对于有能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在上述两个目标基础上增加以下目标:初步评价和读出感想、感悟道理的能力;复习预测的方法,即学会预测的能力。

二、重方法,掌握复习之力

(一)提取相关信息

提取相关信息即检索后对信息进行甄选,这是语文阅读练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测试中,无论是直接提取题、间接提取题还是更高一阶的理解题,都需要学生具备精准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根据之前的语文测试分析,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因这一能力缺失而失分的情况很多,占了一半的比重,特别是判断题和填空题。而要想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与语文园地是不错的资源。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课后习题和《大自然的声音》《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后习题都是考查学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相关信息的方法:通读全文一遍,锁定相关段落,聚焦相关句子提取。这一方法尤其适合直接提取题和间接提取题。在习得方法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闯关练习(题目一定要具备科学性、扎实性和趣味性)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提取类别要全面,涵盖直接提取、联系上下文提取以及需要比较和整合后的提取。

(二)理解词语的能力

理解词语能力的习得重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虽然复习时很难“临时抱佛脚”,但仍应在复习课上做一定方法的引导与培养。如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分辨易混淆的词语,将词语代入相应语境辅助理解;又如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组词后拆解等多种方式理解生词的意思;再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读句子追问“为什么”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生掌握这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练习中不断实践,尤其是多练习直接释义、联系上下文等题型,最终掌握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初步评价和读出感想、感悟道理的能力

这项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文章体裁的复习来掌握。常见的体裁有写景、写人、记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对于写景类文章,其关键词是“热爱”和“赞美”,题型一般为“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读了短文,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要回答景物的具体特点以及自己的“热爱”和“赞美”。对于记事类文章,其关键词是“道理”,题型一般为“读了短文,你想说什么”。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要回答“关键句”或“主人公做了什么”,并总结其中的道理。对于写人类的文章,其关键词是“品质”,题型一般为“读了短文,你喜欢谁?为什么”。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要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回答“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注重多样练习

要提高考试成绩,在复习阶段强化练习是必需的。训练可能是枯燥的、单调的,但却是必要的、扎实的、有效的。语文复习课的强化训练可分为分类练习、集中练习和分层练习三种。分类练习是指一次练习一个主题或一次训练一种能力,如体裁式题型的单独训练、能力式题型的单独训练,等等。集中练习指一节课集中讲解一种能力、复习一个方法、精讲一个练习。而课堂复习什么,当堂就练习对应的试题、课后的强化练习也是此类题型。分层练习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层,给予不同层级的学生不同的复习内容。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让其成为每种能力训练的领头羊并稳稳保持,也可让他们担任“小老师”,为全班讲解试题。

除了考试能力,学生也需要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在日常教学尤其是复习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考试习惯,如圈出题目关键词、画出文本依据、把做完的题号打勾,等等。此外,教师还要提升学生复习预测的能力,可借助课文梳理预测的方法,借助单元阅读题说“预测”的依据,借助课外题练习“预测”。

总之,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阶段性复习是语文学习中关键的环节。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明确复习方向和目标,采用高效智慧的复习方法加以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归纳平时学到的阅读与写作方法,并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让学生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期末复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题型课程标准词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容易混淆的词语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找词语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