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多样化运用
2020-09-01魏雅
魏 雅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调学生要“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1]。时政热点在扩大学生政治视野、增强公民意识和政治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时政热点流动性强、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征,其呈现方式囿于固有,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大大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教科书以生活主体构建体系,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安排和表述教学内容,以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境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2]的特性,创新时政热点素材表现方式、多样化呈现时政热点案例,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领略到材料背后的深刻意义,对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一、情境式教学——让时政热点“活”起来
【案例一】基于情境的时政热点教学——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为例。
创景设情:播放视频《我不是药神》片段。
两难问题:“如果你是电影中的主人公程勇,一面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条件,一面是白血病患者巨大的生理需求,你是选择高价出售‘格列宁’,还是低价兜售药物以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为什么?”
具体操作:
第一步:播放视频片段,即程勇在见到白血病病人困难处境后的思想斗争:“是继续高价售卖格列林为自己谋利还是低价兜售药物,延长白血病患者寿命?”
第二步: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第一个小组代表程勇本人,剩下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白血病患者、医生、制药公司,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向程勇吐露心声、提供建议。由第一个小组讨论决定最佳方案。
第三步:经过讨论和投票,第一个小组提交意见,即决定继续低价销售格列宁给白血病患者。教师引导并总结“生命至上,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珍惜的意识、敬畏的情怀”。
首先,本次授课以热点影片《我不是药神》、焦点人物陆勇的代购事件为教学素材,通过简短的视频播放,营造特定的场景,给学生以迅速的感官刺激。对于该影片,大多学生都耳熟能详,“陆勇事件”在社会上也引起较大的讨论和关注。电影片段集图、文、音、像于一体,将视、听、声、形糅合,调动学生脑、眼、耳、手并用,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促使时政热点材料“活”起来。其次,教师可借助影片具体场景,让学生思维跟随影片而扩展,逐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入我国医疗改革,初步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白血病人生存现状和我国医疗改革这两个话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和抽象,教师根据影片内容将情境进一步具象化,让学生把自己设想为程勇、白血病患者、医生和制药公司,在培养学生共情心理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最后,情境式时政热点教学通过借力具体场景或营造特定氛围,接近学生与难以理解和体会的一些时政热点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眼界,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学生在领悟材料背后深刻含义的同时,有利于教师借此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氛围“活”起来。
二、案例式教学——让时政热点“深”起来
【案例二】基于案例的时政热点教学——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为例。
展示案例: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精准扶贫点——赵屯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61户505人,贫困发生率为11.2%。经过近5年的精准扶贫,至2019年底,只有6户1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0.27%;村集体收入19.87万元,较2018年增长98%。因此,2019年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村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活用案例:
环节教学活动所达效果忆过去:赵屯村民愁温饱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材料,介绍以赵屯村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在改革开放前的落后面貌补充之中深化材料望现在:赵屯村民喜丰收展示脱贫后赵屯村民的幸福生活,如村民饭桌上饭菜的变化、出行的便利、住房条件的改善设问:“与脱贫前相比,如今的赵屯村村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对比之余深化思维展未来:赵屯村民跃小康村民“现身说法”表达对赵屯村今后发展的殷切盼望和对党和国家的感谢设问:“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对贫困地区发展有什么意义?”引导之下深化情感
案例式时政热点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素材最典型的呈现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深度挖掘案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以本课为例,教师将课堂分为三个环节,即“忆过去:赵屯村民愁温饱”“望现在:赵屯村民喜丰收”和“展未来:赵屯村民跃小康”,将赵屯村脱贫案例贯串整个课堂,采用一例到底的方法逐步拓展素材。在“忆过去”环节中,教师会补充相关背景材料,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前,赵屯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下,村民生活困难,暗含当时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一信息。此环节旨在通过对比,突出改革开放后赵屯村的大翻转。在“望现在”环节中,教师则展示了脱贫后赵屯村村民今日的幸福生活,借助图片依次展示村民饭桌上饭菜的变化、出行的便利、住房条件的改善,并设置问题“与脱贫前相比,赵屯村村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学生在对比中深入思考,深化了思维。在最后“展未来”的环节中,教师让村民“现身说法”,以表达村民对赵屯村今后发展的殷盼,对党和国家的感谢,并设置“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对贫困地区发展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引导学生表达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赞扬与认同。教师再让学生对“在建设美好祖国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发挥哪些作用”进行畅想,以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三、讨论辩论式教学——让时政热点“动”起来
【案例三】基于讨论辩论活动的时政热点教学——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为例。
辩论背景:2019年9月10日起,芜湖市自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之后,学校也正式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各中小学垃圾分类活动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同时也有人发出不满的声音……
辩前准备:学生课前调查本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并做好记录。
辩论话题:结合周边生活,实行校园垃圾分类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式辩论:教师模拟裁判,将班级分成四个大组。其中,一、三组为正方,二、四组为反方。首先,教师提前讲述规则。其次,教师在辩论中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教师在辩论完毕后总结双方观点,并表明自身看法,即“实行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利大于弊。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讲道德、讲责任的社会,保护环境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学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他们对社会生活多少有着切身的体会。教师以“垃圾分类”这一社会热点为切口,让学生通过辨识、比较、概括、归纳,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入解读,既发展了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讨论辩论的形式能让学生于唇枪舌剑中发散思维,在观点碰撞中澄清真理,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激情对话,是活跃课堂氛围、活化时政热点内容的有效载体。值得注意的是,在以辩论活动呈现时政热点素材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在讨论辩论环节中所发挥的价值引导作用,警惕因思维解放和自由讨论引发的认识偏差。以本课为例,在“垃圾分类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站在环保的角度论述,而不是从个人生活的方便与否去思考实行这一活动的意义。教师要对引用的时政热点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借助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体而言,讨论辩论式的时政热点教学更明确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而且进一步发挥了时政热点在帮助学生达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的正面作用。
四、角色扮演式教学——让时政热点“立”起来
【案例四】基于角色扮演活动的时政热点教学——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为例。
背景材料:2019年3月,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汇聚春天里最美的声音。政协委员杨培君建议“建立追溯体系让食品更安全”,人大代表李于杰表明“环保攻坚下一步重点是聚焦七场战役”,黄细花建议“无条件为非婚生孩子上户口”。
模拟角色:
第一步:课前,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步:学生对发现的校园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分组思考解决方案。
第三步:A生扮演校园人大代表,就发现的问题咨询大家的建议。教师将班级分为四个大组,就发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分析并给出意见与建议。然后,各小组组长接受校园人大代表的质询,并给出本小组的改进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出两名学生负责记录,其他人负责点评、补充。教师在活动后总结:“人大代表为人民,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追求民主价值。”
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时政热点事件的模拟,是一种新颖且充满童趣的素材呈现方式。初中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重而又善于模仿,这一特性决定了时政热点的素材呈现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教师将角色扮演与时政热点结合,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又能让学生深刻了解所学知识,对时政热点有更深刻的感知。本课主题为“追求民主价值”,内容较为生涩抽象,政治色彩浓厚且不易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师利用“人大代表”对校园问题质询这一模拟情境,把时政热点发生的时间、地点拉到学生身边,由学生小组讨论商议后给出建议和意见的活动安排,使学生真切感受和体验民主精神和民主生活。这一情景模拟,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又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中见大地引出“追求民主价值”一课的中心知识,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的重难点知识变得通俗、具象。教师利用角色扮演导入时政热点素材,于动态表演中赋予时政热点材料生命力,让平面的材料立体生动起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与投入度,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践行当下时政教育所倡导的真、善、美的价值观。
五、结语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3]因此,时政热点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呈现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注意方式、创新方法以保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如何更加合理且有创新地把时政热点素材应用在课堂上以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力,是每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