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01陈歆刘飞王俊峰孙伟刘顺芳
陈歆,刘飞,王俊峰,孙伟,刘顺芳
肿瘤放射治疗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与手术、化疗一起构成了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60%~70%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肿瘤放射治疗学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1-2]。深化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培养合格的放射治疗从业人员,对于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目前,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与学科的发展不相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重视基础理论内容,而忽略临床实践应用;学生缺乏导师带教指导,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4]。导师制是一种以个别指导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5-6]。本研究以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教学实践为案例,该研究教学在组织上进行学员与导师“相互对应”;课程设计上坚持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效果评估上实行考试量化与学生感受“主观客观统一”;教学效果面向学员与导师“真实反馈”。旨在探讨导师制教学模式在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以期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导师的筛选在案例研究医院肿瘤科选择热爱教学、善于沟通的12名年轻教师,专业方向均为肿瘤放射治疗,工作时间5~10年。
1.1.2 教学对象选取2014年7月—2019年7月该院肿瘤放射治疗学长学制(八年制)医学生、临床研究生、进修医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共10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选课时随机分为对照组53名和研究组53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基础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教学研究可比性。共发放106份调查问卷,收回106份,回收率100%。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以教师授课为主导,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对常见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案、放射治疗适应症与靶区勾画要点进行详细讲解。辅以临床实践课程,实施肿瘤靶区勾画与方案制定。研究组中,将53名学生随机分配给12名导师,1名导师辅导1~2名学生。学生每周至少与导师接触一次,以会议讨论、汇报演讲、病案分析等形式进行。在实际临床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多途径、主动学习,掌握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经过、放射治疗原则与研究进展;指导学生掌握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识别临床病灶、勾画治疗靶区、确定放射剂量与制定治疗方案的能力。
1.2.2 评估方法在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采用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分别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评估教学目标。①学习效果:实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实践技能。理论知识采用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病例分析包括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治疗原则等;实践技能包括靶区识别、勾画、处方等。理论知识30分、病例分析30分、实践技能40分,共计100分。②教学效果:课程结束以调查问卷无记名方式展开,采用Likert 5级评分,1=非常不满意/愿意,2=不满意/愿意,3=一般,4=满意/愿意,5=非常满意/愿意。评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获得感、满意度以及从业意愿,包括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见图1。
图1 导师制教学模式在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成绩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考试成绩(91.52±3.73)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72.33±4.7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导师制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临床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体验感,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教学实践水平。
2.2 两组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状况比较
研究组学生在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业意愿调查表结果显示,研究组意向从业人员(愿意+非常愿意)占比为71.70%(38/53),对照组意向从业人员(愿意+非常愿意)占比为16.9%(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导师制模式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和欢迎,使得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变得生动、饱满。见表1和图2。
表1 导师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的学生自我评估分析
图2 导师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肿瘤放射治疗从业意愿调查
3 讨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医疗水平的提高,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放射治疗主要从业人员的临床放射治疗医师需求缺口巨大[7]。众所周知,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是一门相对独立且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科学,其承担着教育、培养临床放射治疗医师的艰巨任务。在传统临床肿瘤放射学教学中,实际存在教学任务重、涉及学科杂、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偏少、学生兴趣低下、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医学基础学科的相关理论,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缺少必要的指引辅导。以至于教师备课辛苦但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刻苦但学习效果低下。传统的临床肿瘤治疗教学模式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科人才的培养。因此,改善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大医学高校得到广泛开展[8]。导师制教学主要优势为: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导师制教学具有导师与学生人员相对固定、辅导交流贯穿整个学期或课程、针对教学突出问题能够因人制宜、解决教与学脱节等特点[9-10]。导师制能够解决传统临床肿瘤治疗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重授课轻指导的弊病。研究发现,导师制教学模式与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实践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3.1 课程设计加大了实践应用的学时比例
学生与导师的搭配是导师制教学的核心体现,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导师制教学的根本保障。本项目在教学组织上精心组织学生选课、认真遴选带教导师,根据研究计划向学员详细讲解教学目的、学习途径、考核办法、评估流程等,同时将研究组学员合理分配到对应导师。导师制中的“因人而宜”“以学生为中心”在本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与最大发挥。在课程设计上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原则,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放射治疗、临床病例与实习实践等部分。课程安排上加大实践应用比重,系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重视实践应用的具体表现。
3.2 注重考评与反馈相结合
“教”与“学”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统一的活动。考评教学成果既要重视“学”的结果,又要重视“教”的过程。本研究在教学效果评估上考虑到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既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量化教学成果,又从学生主观感受反映教学效果,更从教学对象的从业意愿上考评教学成绩;在教学效果反馈方面,向导师与学员如实反映课程考评结果,不仅让学员深刻体会到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厚度与宽度,而且让导师真实体验到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的问题所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在各个节点上形成环路,进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体验
教学成果可以通过学生从业意愿直接反映。导师制教学模式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临床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体验感,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教学实践水平。本研究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结果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导师制教学模式的优势。令人欣慰的是,研究组意向从业人员比例高达71.70%,说明导师制教学能够提升学科影响力,吸引学员从事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
综上所述,导师制教学模式在临床肿瘤治疗教学中,解决了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教学脱节的难题;调动了临床医学生在肿瘤放射治疗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增加了临床肿瘤放射治疗由理论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