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年男性骨密度体检中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临床效果评价

2020-09-01李季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个体化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李季萍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体检中心,北京 102200)

骨质疏松属于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该种疾病不仅在中老年女性中发生率极高,也同样威胁着男性健康;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骨密度情况,对其可逆危险因素加强预防,有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几率[1]。本文评价成年男性骨密度体检中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2017年1月~2018年1月928例昌平区各机关、企事业团体单位男性骨密度检测人员。

928 例检测人员依据每10岁划分1个年龄阶段,共计3个年龄阶段,分别:30~40岁、40~50岁、50~60岁,分别例数有:310例、310例、308例。

纳入标准:(1)健康体检人群;(2)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钙磷代谢疾病;(2)需要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928 例检测人员均予以D-TX200双光能X线前臂骨密度仪对其非优势上肢前臂进行检测,并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干预。

干预措施:(1)每月进行定期专家讲座,让调查人员明白有关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疾病知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让调查人员明白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通过多方面干预方式有效预防的,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骨折情况,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其对疾病相关的认知程度[2];(2)每天饮牛奶至少500 mL,饮食要含有丰富的钙物质,比如:鱼虾、豆类、坚果、木耳等;(3)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适当饮茶;(4)多运动,运动方式以慢跑、散步等形式为主,每次维持30~60 min,每周进行5次左右,运动强度以自身情况而定;(5)每天户外日晒在30~60 min,将头颈与四肢部位充分暴露,若夏季则要戴好墨镜与遮阳帽;(6)稳定心态,多交谈,可采用看报和听音乐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7)合理补钙,若骨量减少则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3]。

1.3 观察指标

待1年之后再次检测前臂骨密度情况。分析干预后的骨密度正常率、骨量减少率与骨质疏松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涉及相关数据资料均归于SPSS 21.0系统进行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类型采用专业性检验方式(t检验与x2检验)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2 结 果

干预后的骨密度正常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的骨量减少率与骨质疏松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骨密度正常率、骨量减少率与骨质疏松率指标对比[n(%)]

3 讨 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疾病,虽然男性的发生几率远没有女性高,但是,发生髋部骨折的几率还是与女性想接近;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式,影响骨密度的因素众多,比如:遗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因此,通过对健康群体开展综合性强的干预方式(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健康教育等),可以有效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能够有效增加机体的骨量[4]。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属于相对经济且有效的应用干预方式,有研究显示:健康群体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联系,因此,这要求医务人员也必须具有丰富的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学知识,能够掌握和运用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知识,以此不断强化和指导健康群体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对其进行药物、营养、饮食与运动等多个方面的干预,最终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结合数据:干预后的骨密度正常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的骨量减少率与骨质疏松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同步健康教育及个体化健康指导有助于提高成年男性骨密度数值,实施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个体化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