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耳鼻喉科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0-09-01田园
田 园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苏 宿迁 223800)
耳鼻喉疾病为临床多发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治疗后住院时间短、部位特殊等特点,可增加护理的难度,且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理念,通过预先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并制定预防方案,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但目前临床对该护理方式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耳鼻喉科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耳鼻喉科收治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年审(101)号),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18~71岁,平均(36.41±4.52)岁;学历:大专及以上31例,高中16例,初中及以下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18~70岁,平均(36.15±4.63)岁;大专及以上30例,高中15例,初中及以下8例。纳入标准:①均具有耳鼻喉疾病符合接诊指征;②患者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③无精神系统疾病,无沟通障碍;④无严重全身急慢性感染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凝血功能异常;③合并恶性肿瘤。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为其规划合理饮食方案,以及基础的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行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如下:(1)风险防范培训。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培训,主要对耳鼻喉科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风险进行预测,其中包括跌倒、误吸、上气道梗阻等不良事件,对此制定细致化的规避方案。(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根据耳鼻喉科临床特点确立安全目标及管理制度,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树立安全管理理念。(3)总结改进。根据临床经验,不断更新科室内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查漏补缺,进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1.3 评价指标
(1)记录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跌倒、上气道梗阻、误吸等。(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710,分半信度为0.684,调查问卷回收的概率为100%,分值为0~100分,其中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75~89分,一般:60~74分,不满意:0~59分。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之和为总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分别采用t、x2检验,以±s和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跌倒、上气道梗阻、误吸发生例数各为4例、3例、2例,总发生率为17.31%,观察组跌倒、上气道梗阻、误吸发生例数各为1例、1例、0例,总发生率为3.7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6,P=0.024)。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率94.34%较对照组护理80.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耳鼻喉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式繁杂,该类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同时引发医生与患者之间诸多不良纠纷[2]。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优质的护理方式辅以耳鼻喉疾病治疗,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医患关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常规护理方案简单,患者被动接受健康教育,缺乏风险意识,无法较好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存在盲目性,临床效果不佳。本报告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结果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护理风险管理是包含了一种科学的护理概念,首先护理人员通过风险培训,总结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跌倒、误吸、上气道梗阻等不良风险,提前制定并细化实施方案,可有效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即便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可根据制定好的方案及时有效的解决,提升解决效率;在科室内根据耳鼻喉科临床特点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树立安全管理理念,进一步加深患者的安全意识,提高自主参与性;最后通过总结与改进,不断提升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3]。故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耳鼻喉科护理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耳鼻喉科护理中效果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耳鼻喉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