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防线
——中国铝产品出口趋势分析
2020-09-01王伟东
王伟东|文
随着中国铝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铝产品出口贸易量的持续增加,近年来与之相关的贸易摩擦事件也随之增多。从最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贸易摩擦事件来看,在发生频率、实施范围、制裁力度上均呈上升趋势。
由于西方国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为给自己留有竞争余地,始终不肯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视多边贸易体制的公正性和非歧视性原则,将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作为防御中国商品出口,维护本国或本地区企业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赢得胜诉的可能,从而达到顺利实施贸易制裁的目的。
中国铝产品出口面临的阻力还在增加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逐步成为全球传统工业制造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这种精细化的国际分工合作也满足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产品需求,使合作各方共同受益。但是当中国对外商品出口贸易额不断扩大,触及一些国家相关产业或企业的利益之时,量变引发质变,贸易摩擦随之发生。WTO 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全球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持续衰减,铝市场整体需求增长不断放缓,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铝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难题。在此背景下,中国铝产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疑使相关国家的铝行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铝冶炼和铝加工生产企业的利益,稳定就业环境,也开始实施或加大对产自中国的相关铝进口产品的限制力度。
近年来对中国进行铝贸易制裁的国家和产品种类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铝材出口难度还会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监控中国铝材出口的那条看不见的防线还会在地域范围上继续延长,留给中国出口企业腾挪转移的应对空间将进一步受限。这种阻力虽然不会使整个形势产生逆转,但会使出口增长空间严重受限。
对华铝产品频繁贸易制裁是西方国家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性安排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西方国家为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模式,开启了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突出强调制造产业的国际化分工与资源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全方位的优势互补。在此过程中,中国以改革的勇气、开放的胸襟、合作的视野,积极加入世贸组织,既解决了20世纪末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题,促进了包括铝产业在内的全产业链崛起,也让西方国家坐享了中国的资源、人力、市场和高性价比产品红利,加快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产业融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国家中低端实体经济“空心化”是西方产业资本主动退出的结果。但当贸易的天秤不断向东方倾斜,尤其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其道行之,开启了经济去全球化,以威胁国家安全、产业安全为由,试图通过贸易战重新掌握主动。这显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战略调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轻易改变。
作为这次行业布局调整的主导者,西方发达国家原本希望通过在海外投资设厂,降低综合制造成本,凭借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势,既享受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在新兴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又可反哺本国终端制造业,把握市场应用走向,在产业升级中牢固主动权,为长远发展赢得先机。但西方国家显然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发展中国家实业兴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不但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建成了全球最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整体规模上也将西方国家甩到了后面,从汽车、纺织、家电、机械乃至上游钢铁、铝产业等众多领域皆是如此。
除民用领域外,铝材在军工、国防、航空航天工程等方面也有广泛使用。国外一些知名的铝加工材生产企业,如奥科宁克、凯撒铝业、爱励铝业等,都与军工企业有着密切合作。一旦这些企业受市场冲击而倒闭或被兼并重组,在可能影响到军工及航空航天铝材供应的同时,也存在相关产品参数泄密风险。同时,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后,西方国家尴尬地发现,连口罩、呼吸机这些防疫物资短期内都需要大量依赖进口,简直是把中低端制造业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演绎到了极致。于是,重振制造业,增加就业岗位就成为西方国家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
美国进行贸易制裁对他国产生的示范效应不容低估
客观而言,美国并不是最早对中国铝产品进行贸易制裁的国家,但自从2010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华铝型材“双反”调查以来,其制裁频率不断加快,针对产品范围逐步扩大,给出的理由也开始多样化。同时,美国一直在试图以各种手段胁迫其他一些国家共同“围剿”中国,联合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铝材及铝制品出口进行限制,其他国家也通过观察美国主动发起贸易战后的实施效果来考虑是否采取相似的行动,共同建立一条看不见的防线来抵御中国铝产品出口,这种示范叠加效应将给中国铝产品出口带来很大不确定性风险。
从目前来看,北美铝挤压行业已从中美贸易战中受益。根据美国铝协(AA)联合美国铝挤压生产商协会(AEC)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美地区铝挤压材生产商发货量为250.1 万吨,已超越2006年创造的242.3 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连续9年保持增长。美国铝挤压行业的平均开工率从2009年的49.8%提高至2019年的73.7%,增长势头明显。
与北美地区相比,欧洲地区铝挤压行业开工率近年来持续下降,2019年已降至66.7%,远低于2006年创下的83.8%的水平。
预计2020年中国铝产品出口同比略有下降
2020年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将是极为艰难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本就复苏动能不断减弱,正处于衰退边缘的世界经济以沉重一击。从目前情况判断,这场新冠疫情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之后整个经济体系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期的自我修复。
安泰科预计,2020 全年铝产品出口将同比下降10.7%,其中铝材全年出口量约450 万吨,同比下降12.2%,铝制品出口量222 万吨,同比减少7.7%。
中国铝行业需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时调整发展策略
中国铝行业在历经长达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以后,目前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国内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研发高附加值铝精深加工产品等生产经营方面,还包括节能降耗、管理创新、如何实现铝产品可持续出口等方面。我们过去一直在强调中国铝产业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市场,但实际上每年通过直接和间接出口的铝产品也已超过1000 万吨。由于中国铝加工产业和下游深加工行业体量巨大,企业数量多,产能、产量均超过国外其他国家之和,这种供应端存在的规模优势使其他国家心存恐惧。同时,国外铝消费市场目前仍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依然偏低,中国又主要以出口普通铝产品为主,很容易出现产品流向过于集中和可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因此,国内企业应合理控制生产规模和出口比例,严格自律,根据海外市场变化调整出口策略,继续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同时提升高端铝材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此外,从长期来看,出口市场环境还会变得更加复杂,通过直接投资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在海外设厂不失为应对当前出口阻力的一种解决之道,目前国内一些铝企业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外相比,国内铝加工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还在存在短板,加之在投资政策、环保、资源、人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制造成本上基本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其长期生存有效性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