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金矿含矿构造地质特征浅析

2020-09-01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脆性斑岩标高

樊 康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泉州 362509)

双旗山金矿位于闽东火山岩带和闽中变质岩带交汇处,金矿化强。基于近年来矿区勘查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通过对区内金矿含矿构造整理分析,总结成矿规律,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1 区域地质特征

双旗山金矿位于闽中裂谷成矿亚带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内,闽东火山断拗带西部,北东向政和—大埔及福安—南靖深大断裂所夹的周宁-华安断隆带与北西向建宁—湄洲湾深大断裂交汇部位[1]。区域岩层褶皱强烈,片理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有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新生界第四系零星分布。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印支期石英闪长岩、燕山早期花岗岩类和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及基性岩脉。

2 矿床地质特征

双旗山金矿床处在寿宁—华安断隆带中段的次级构造单元葛坑—龙门场北东向断隆带内,前寒武纪变质岩构成基底“天窗”,该区主要出露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AU丰度值达50ppb,是金的主要矿源层。

2.1 地层

矿区内地层主要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地层和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2.2 构造

(1)褶皱构造。矿区内褶皱构造属官田—肖坂复向斜之次级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褶皱的叠加,背形叠加部位常形成“隆中隆”;在两组向形构造叠加部位形成“凹中凹”。

(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断裂力学性质复杂,且具有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按照断裂构造的产状、力学性质和控岩控矿作用特征,将双旗山金矿区的断裂构造分为四组:①走向NW320°~330°,倾向NE,倾角有陡有缓,属压扭性断裂;②走向近SN或NNE,倾向SE,倾角陡,属张剪性或张性断裂;③走向NE,倾向NW,倾角有陡有缓,属扭性断裂;④走向NWW280°~290°,倾向N,倾角陡,属张性或张扭性断裂。

前两组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NE50°~60°方向的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岩构造,NWW280°~290°方向的断裂是矿区的主要错动矿体断裂。

2.3 岩浆岩

矿区内岩脉较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次为煌斑岩和辉绿岩以及变质析离和热液成因的石英脉等,矿区金矿床的形成在时间上与某一期次岩体有内在成因关系。区内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比较发育,具有多期次性质,酸性岩脉常成为矿体隔挡层,中基性岩脉常构成矿体顶底板。

2.4 矿体地质特征

金矿体主要受剪切带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晰,呈蚀变逐渐减弱。含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石英脉、黄铁混合岩化变粒岩、黄铁绢英岩化变粒岩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变粒岩、黄铁绢英岩化黑云母片岩。矿区内圈定矿体为13Au系列(13Au、14Au-1、14Au-2)、9Au系列(9Au-1、9Au-2、9Au-3)、6Au系列(6Au-1、6Au-2、6Au-3)(图1)。

(1)13Au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向斜构造中,受缓倾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产状与围岩(构造)片理产状基本一致,北部矿体走向NW320°~340°,矿体倾向NE20°~60°,其倾角较缓,南部矿体走向NW350°~SN0°,矿体倾向NE70°~90°,其倾角较陡,矿体出露的最高标高为760m,工程控制的矿体最低标高为420m,主要储量分布于标高500m~700m。矿体沿走向、倾向均表现出波状起伏、膨胀收缩,分枝复合等特征。主矿体的上、下盘围岩中,不对称地断续分布有表外矿体。其产状、形态与主矿体类似。矿石类型为条带状破碎蚀变岩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矿体空间形态总体受北东向、北西向叠加褶皱影响,导致矿体顺地层产状而呈波状起伏;受后期断层错动(拉张、挤压)及岩体的侵入,把矿体分成了多个矿块,使得矿体变得杂乱无章、形态变得错综复杂。14Au-1矿体为13Au矿体下盘叠瓦矿体,与13Au主矿体对比,矿体规模较小和品位较差。14Au-2矿体受后期脆性断裂以及花岗斑岩错段,矿体连续性差,矿化不均匀。

(2)9Au系列矿体。呈条带状分布,受陡倾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矿体走向NNE10°~40°,矿体倾向NW280°~310°,其倾角受向斜构造影响,有陡有缓,矿体出露的最高标高为720m,工程控制的矿体最低标高为450m,主要储量分布于标高500m~700m。矿体长约300m,最大厚度约20m,一般厚度约1.5m~4.0m,平均厚度约2.5m。矿体最大延深约270m,平均延深约150m。矿体沿走向、倾向均表现出矿化不均匀,变化较大。矿体的赋矿岩性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糜棱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黄铁绢英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质碎裂岩。

(3)6Au系列矿体。呈条带状、板状分布,受陡倾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矿矿体走向SN或10°~30°,矿体倾向SE90°~120°,其倾角较陡,矿体出露的最高标高为600m,工程控制的矿体最低标高为390m,主要储量分布于标高420m~550m。矿体长约300m,最大厚度约5m,一般厚度约0.5m~3.0m,平均厚度约2.5m。矿体最大延深约230m,平均延深约150m。6Au系列矿体在蚀变带的走向拐弯、倾角变化处,矿体厚度较大,矿体的形态多为板状、脉状,局部豆荚状,在走向上虽较连续,但厚度不甚均匀。矿体的赋矿岩性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母片岩等,黄铁绢英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质碎裂岩和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黄铁矿石英脉常沿矿体顶板附近或中部发育,断续出现,厚薄不均,多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宽度一般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长数米至数十米,发育程度极不均匀,在有黄铁矿化石英脉发育部位,金品位增高,其本身一般为金矿体,无黄铁矿化石英脉发育地段,金品位则较低,甚至达不到边界品位。6Au-1矿体沿走向、倾向均表现出矿化比较均匀,矿体中部规模较大,品位较富。6Au-2、6Au-3矿体沿走向、倾向均表现出矿化不均匀,变化较大。6Au系列矿体呈平行排列,间距约100m。

2.5 矿石特征

矿石中非金属矿物占矿石体积95%以上,金属矿物量少,一般只占矿石体积1%~3%,局部可达20%。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自然金、褐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辉钼矿。黄铁矿是金矿石中主要硫化物,占金属矿物的95%以上,形成具多期次,可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三期,呈他形、半自形到自形结构,填隙结构、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碎裂结构,呈浸染状、脉状、网脉状、角砾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之间,或呈细脉状集合体沿裂隙分布。

3 含矿构造地质特征

矿区含矿剪切带构造分为陡倾韧-脆性剪切带和缓倾脆-韧性剪切带2种类型,缓倾脆-韧性剪切带为矿区的主剪切带,陡倾韧—脆性剪切带为缓倾脆-韧性剪切带在其形成过程中派生出的一些次剪切带,两组剪切带组合在一起,在矿区构成“y”字型成矿构造系统(图1)。

(1)缓倾脆-韧性剪切带。缓倾脆-韧性剪切带是矿区的主剪切带,同时也是主要控矿构造,控制矿区主矿体13Au的展布,该脆-韧性剪切带主要分布在北东向花岗斑岩两侧,走向北西向—近南北,倾角北东—东。产状与围岩片理产状基本一致,受褶皱构造影响,局部呈舒缓波状。13Au矿体产于该剪切带内或者其上下盘蚀变岩石中,13Au矿体与剪切带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关系。

图1 矿体平面分布简图(a)矿体空间关系剖面简图(b)

(2)陡倾韧-脆性剪切带。陡倾韧-脆性剪切带是矿区的次剪切带,控制矿区9Au系列、6Au系列矿体的展布,该韧-脆性剪切带在北东向花岗斑岩两侧特征有所不同,北西侧主要为走向北北东-北东向,倾角北西。北西侧韧-脆性剪切带控制9Au系列矿体展布,该矿体受褶皱构造影响,倾角有陡有缓。南东侧主要为走向北北东,倾角南东。南东侧韧-脆性剪切带控制6Au系列矿体展布,该矿体倾角较陡。

(3)两组剪切带关系分析。缓倾脆-韧性剪切带为矿区的主剪切带,陡倾韧—脆性剪切带为缓倾脆-韧性剪切带在其形成过程中派生出的一些次剪切带。陡倾韧-脆性剪切带与缓倾脆-韧性剪切带在走向上往矿区南部出现复合现象,矿区深部也同时出现复合现象,矿区北部陡倾韧-脆性剪切带主要体现叠加于缓倾脆-韧性剪切带上部,下部延伸较短,逐渐尖灭。同时从矿体连续性以及规模分析缓倾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13Au系列矿体规模较大,连续较好,品位较富。所以缓倾脆-韧性剪切带为矿区主剪切带,陡倾韧-脆性剪切带为其派生出的次剪切带,两组剪切带共同组成了矿区容矿构造系统。

4 矿床成矿时代分析

双旗山—肖坂一带多处可见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穿切矿体,成矿应早于燕山晚期。但石英脉型金矿体穿切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期的各类片麻状岩体,或形成蚀变花岗岩型矿石,因此成矿作用应晚于华力西(印支)期。结合成矿流体来源与岩浆岩有较大的关系、区域上岩浆活动的时代,可以认为该区成矿作用应是燕山早期,以170Ma~140Ma为主。

5 结论

双旗山金矿形成受绿岩带及后期变质、韧性变形、多期次岩浆叠加改造影响,因此其成矿具有多源性、多阶段的特点。但矿体严格受剪切带控制,尤其是矿区主构造缓倾脆-韧性剪切带才是找矿突破关键。

猜你喜欢

脆性斑岩标高
兵分多路解诊疗难题 让脆性X综合征不再“缺医少药”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分析
BIM 参数化建模探讨
GNSS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
高层建筑的标高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