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河:扶贫车间托举致富梦想

2020-09-01闵捷

当代贵州 2020年18期
关键词:门面厂房工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闵捷

工人们正在赶制服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捷 摄)

在沿河自治县官舟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住进新房的“新市民”们不但从老家搬得出,更在新家稳得住、能致富,这和当地一位女强人——付芬有着很大关系。

在安置小区一楼,几个门面共同组成了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的门头,穿过门面更是别有洞天——上万平米的厂房内,数百台缝纫机依次排开,轻快的哒哒声与充棉机的轰鸣此起彼伏,流水线上一件件儿童棉衣快速成型,整整齐齐地等待技术员验收。

“这批棉衣全都是国外订单。”公司负责人付芬说,这批服装将摆上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商场货架。而完成这些订单的,几乎都是官舟及附近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不少就住在厂房楼上的安置小区里。

厂房内,100多名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2017年我就到这里工作了,之前在北京打了两年工,虽然收入高,但还是不如在家门口挣钱好。”27岁的豆文红是官舟镇大桥村人,本身就心灵手巧,外出打工的历练让她更加成熟,沟通能力相对身边的人也更为突出,成了付芬的重点培养对象。如今她管理着一个有20多名工人的生产小组,月收入四五千元。“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成长,特别高兴,毕竟人都想往高处走嘛!”豆文红说。

张加奎是厂房内年纪最大的工人之一。62岁的他因为腿脚残疾,只能长期在家里休养,没办法帮家里人分担压力,却没想到在花甲之年开始了新生活。“我比我老伴强,我还能做缝纫,她只能做包装了。”张加奎夫妇在家门口的工厂里成了“双职工”,各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解决了一家人的脱贫难题。

“最多的时候我一次要发出去几万件衣服,都是集装箱运走,以前怎么敢想啊!”付红兰是厂里的仓库管理员,也是付芬多年的好友。2018年搬至安置小区后便到付芬的厂里帮忙,见证了这家企业由小到大,也见证了许多邻居在这里摘掉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最早的时候大家心都不定,上两天班就跑了,我就坚持请老师给大家讲课,让大家知道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付芬说,这么多年的经历让她深知,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生活,“扶贫先扶志,一定要让大家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才能真正脱贫”。2019年,公司完成产值2200万元,其中工资发放超过500万元。

经过两年多努力,公司已经吸纳2 0 0 多人就业,其中8 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坚持贫困户优先录用,还接纳了10多名残疾人就业,在发放工资之外还为大家申请政府的就业补助,想方设法帮大家解决困难。”付芳说。

疫情期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为了保证大家的收入,付芬还到银行贷了款。“现在做代工利润低。下一步我们要稳定生产质量、提高设计能力,注册自己的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大家才能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门面厂房工人
工业厂房大型钢结构屋面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工业厂房通风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做好“窗口”和“门面”,成为沟通的桥梁
把甜蜜带进厂房
匠人匠心成就迪士尼的“门面”
选址时别犯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