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千年的“纸中国宝”

2020-08-31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泾县纸张

一方薄薄的纸,却以它的“千年之寿”,承托起中国漫长历史中数不清的书籍、绘画、工艺品……让这些珍宝在今天依旧清晰可见,永续相传。它便是宣纸。

“薄如蝉翼千年寿,漫掩高天万朵云。”如今,越过历史长河,古老的宣纸依旧安静地传承着。它精妙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书写特性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而凝结其上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也在不断求进中保持着鲜亮,

纸寿千年

相传东汉造纸“鼻祖”蔡伦去世后,其弟子孔丹见师父的画像因天长日久逐渐变色,且遭虫蛀,十分痛心,便决心造出一种能抗老化、防虫蛀、不走形、洁白如玉的上等佳纸,重新为师尊蔡伦画像以示缅怀。

在经过无数次努力未获成功后,孔丹来到皖南泾县山区,偶见一株倒伏在山溪流水中的青檀树枝,经年流水冲洗、浸泡,表皮已发白。他灵机一动,决定用此原料来制纸。自此后,他定居在此,终于造出洁白如玉的“宣纸”。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早在古代,聪明的造纸匠人就已经发现了宣纸的品质与自然环境、特殊原材料之间的关系。

嘉庆十一年(1806),由经学家洪亮吉编纂的《泾县志》上写道:“游马山,在百花尖山北……相连有桃花洞,上悬绝壁,下临清泉,甘坑、密坑二水出焉,达乌溪。甘坑所造纸为泾县之最,盖取甘水所制,莹洁而耐久,远近传之。”从中同样可以看出,古人已充分认识到了宣纸与泾县山水、土壤、气候的关系。

宣纸的核心產区,泾县小岭村,丘陵地貌,车行蜿蜒,进入青山深处,常常水汽氤氲,一片迷雾。如今,根据正式划定的宣纸“原产地保护地”标准,只有“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纸,才能称之为“宣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光华出生于宣纸世家,在他看来,正是泾县特有的青檀树皮、沙田稻草,造就了宣纸无与伦比的“长寿”。

心香一瓣

宣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它“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宣纸在品质上质地精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在使用中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不腐不蠹,凭借着“纸寿千年”的特性,更被称为“纸中之王”。

宣纸的制作过程

1.晒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青檀皮需碱水蒸煮一昼夜,剥离檀皮、渍灰,堆积若干天;再蒸煮摊晒二次,每次约一个月,制成“燎皮”。稻草经木碓碎打,浸水一至两月,再浸入石灰汁堆积数月。随后再蒸煮,再摊晒数月,制成“燎草”,使其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消失殆尽,蛀虫不爱吃。通过日光等自然漂白,没有化学漂剂催化的刺眼白,宣纸白得自然且典雅。

2.碓皮。工人用碓捶打燎皮,每个工人每分钟要打四十几下,一张燎皮要打1000多下,燎皮的纤维在翻打过程中被打均匀。

3.切皮。切皮是用刀子将其切成一块块的,将长纤维切成短纤维。之后放入缸内,工人用脚踩将其揉烂,目的还是均匀纤维。

4.料袋。碓好的长条皮料切碎后与草料按比例混和好,再将原料装在布袋里,送到专门的池子里进行漂洗,师傅通过布袋的细缝,在清水里反复漂洗,把一些杂质、灰尘等过滤掉。这一道工序结束后,布袋里剩下的就是洁白的纸浆了。

5.捞纸。捞纸是宣纸成纸的第一道工序,纸的厚薄、大小都是由这个工序来决定,一旦成型,便无从更改了。捞纸用的纸帘取材自泾县及周边地区产的苦竹。其竹编技艺复杂,从选材到剖竹、撕篾,从绕线、编制到油漆、下架,整个竹帘的生产有40多道工序。宣纸工人还会将猕猴桃藤榨成汁,放入捞纸槽中。猕猴桃藤的汁有三大作用:浮浆、控制纸张的厚薄、分开纸张。大型纸张捞纸时,掌帘和抬帘的分站在纸槽的两头,抬上帘床(有的手工纸称抄纸器)就可以捞纸了。捞纸讲究“一深二浅”,还要恪守“梢手要松,额手要紧”“抬帘的要活,掌帘的要稳”等技巧。两人操作得好,配合默契,那么一张纸捞出来就会很均匀。

6.晒纸。晒纸就是将一块块捞制好的纸帖经过炕帖、靠帖、架帖、浇帖后,将浇湿后的纸帖架到纸架上。润湿后的纸会放在“火墙”上,火墙让宣纸迅速烘干,同时也将捞纸过程中的猕猴桃藤汁蒸发掉,以免纸张日后发黄。宣纸的平整度靠刷子,泾县民间形容一个人有能耐,就称这人有两把刷子,有人说这“两把刷子”就是源于宣纸晒纸工。

7.检纸。检纸(又称“剪纸”)是宣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所有晒好的纸张打成捆,送到检纸车间,由检纸工逐张检验。第二步就是将成垛的纸进行齐边,剪纸不是通过手来剪,完全是一种技巧,是用手推过去的。一剪下去就能剪100张宣纸,所以每100张宣纸就叫作一刀。

一张张雅白的宣纸经过盖章之后,就宣告制成了。

心香一瓣

宣纸的制作技艺,大致包括浸泡、灰掩、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18道工序、100多道操作过程。掌握这一套复杂的技艺,不仅要靠师徒之间的传承,还要靠制作者自己长期的实践和体悟。

对于这种珍宝一般的传统纸而言,人工制作的程序大多仍不能被机器制作所取代,这其中承载的珍贵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也必将被一代代造纸匠人和使用者传承下来。

宣纸上的世界

宣纸的品质和脾性,正好契合了文人摇曳多姿的性灵。两相交融,遂化为万端变幻的纸上烟云。

古人作画讲究“墨而五色”,而这浓、淡、干、湿、黑五色,唯有染晕于宣纸之上,方能完美地呈现。磨墨临纸,如御大敌。画笔几经犹豫,当墨汁蘸落的一刹那,一张等待已久的宣纸,顷刻灵动起来。或渭城朝雨,灞桥柳烟:或胡马塞北,老树昏鸦;或杏花江南,流水人家:或枫桥夜泊,雁落平沙。所谓力透纸背,那是用生命的能量和气韵来推动的。

至于将太极书法作用于宣纸,则更是神乎其神,妙不胜妙。宣纸悬空张挂,薄如轻纱,无风而动。不是书家临纸,而是宣纸引诱书家。垂露在手,清风入怀。锋颖似游龙惊走,墨迹如仙娥弄影。一静一动,刚柔相济;一虚一实,阴阳互抱。如是空灵派的书写,以心行毫,以气运身,以意送力,一个个汉字,竟然真正如疾风中的狂草了。想不到,老庄禅道的精髓,竟蕴含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之间。

文章是竖写的格式,才华是横溢的姿态。宣纸不只是丹青高手的专宠,更是诗人词家的最爱。诗唐词宋曲元文清,一歌一阕一首一章,无不靡丽纷繁,风流千年。唐朝的胭脂粉浓,薛涛点染在浣花笺上;南唐的春花秋月,李煜收入了澄心堂纸:宋朝飘落的瓣瓣梅花,范成大剪裁成了梅花笺:清金陵十二钗,钗钗都被曹雪芹刻印在雪浪笺上。

(节选自赵明安《千年宣纸》。题目是编者加的)

心香一瓣

白如春云,滑如春冰,说的是宣纸;抖似丝绸,密如蚕茧,说的是宣纸。宣纸所凝聚的智慧和美,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有了宣纸,读书人不再遭受汗牛充栋的繁重,万言诗书,不过盈盈一握。

猜你喜欢

泾县纸张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19年1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19年2月)
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浅析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纸张黑白变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