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培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0-08-31蔡艳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数学教学有效性

蔡艳

【摘 要】 小學阶段的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习情况、教学的有效性等都将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数学因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让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也倍感难度。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数学,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文章从兴趣培养的视角,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性;兴趣培养;策略

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改的主题,也是教师的追求。有效课堂的明显标志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技巧、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同大家共同探讨兴趣培养视角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都很随意,上课听听、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背背概念、记记公式,再加上数学教师的“一言堂”,本就枯燥、乏味的数学更让学生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枯燥的数学知识增加趣味元素,以趣味性、生动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运用趣味元素激发学生兴趣,游戏的合理运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够激活课堂,实现“寓教于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1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玩“伸手指说数”的游戏,让两个学生一组,两个学生分别伸出右手的一个或者几个手指头,如两人分别伸出2、4个手指,边伸手指边说出总数是多少,最先说出正确的总数的学生获胜。这个游戏,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也同样适用。游戏的融入,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

在小学教学中,除“伸手指说数”的游戏外,还有猜谜语、“拍7令”“24点”等。多样化游戏的有效运用,为数学课堂增加趣味,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应首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度。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灌输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有效性。

改变教学方式,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营建生动、直观的情境,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机和活力,从而吸引学生渐入佳境,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如“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时,对于大额人民币的认识,笔者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特点,为学生呈现商场购物的生动情境。视频中,人们购物、付款、找零等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生动、熟悉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也是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策略。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改变灌输的方法,放手课堂,让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习模式,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有句名言:“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成绩的提升。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反思性学习的习惯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问题的设计等,促进学生养成预习、先学的习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问题能力。如对于公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记住公式并熟练运用,也要让学生探究公式的来历和推导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究,感受探究学习的快乐。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时,传统课堂上,多数教师采用直接给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给出相应练习让学生计算的做法,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运用剪、切、贴、补等方法,将梯形分割成熟悉的图形,如三角形和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梯形面积的公式来由便一目了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探究的习惯,也通过操作和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既包括错题反思、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也包括制订学习目标、学会自我评价等习惯。如“比例”的教学时,有问题:用8、0.25、与另外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那么,另外一个数可能是()。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给出6、以及三个答案,为什么一个题会有不同的答案?此时应引起学生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验证同学的答案是否合理,再思考自己以及同学答案的片面性,最后得到经验:做题应全面分析,全方位思考。

总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在兴趣培养视角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数学教学摆脱低效、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琳.兴趣驱动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摭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34.

[2]解飞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数学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