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2020-08-31韩金玲刘卫国张华王春亮
韩金玲 刘卫国 张华 王春亮
【摘 要】颈源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组织因各种原因发生病变所引起的眩晕。近年来,颈性眩晕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效果肯定,已被广泛应用和推广,在治疗颈源性眩晕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针灸;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294-01
颈椎小关节紊乱或其周围软组织韧带、神经、肌肉等因某种原因发生炎症、肿胀、渗出压迫颈部血管,以致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称颈源性眩晕,又称Barre-Leion综合征。眩晕常发生于颈部旋转时,可伴有恶心、耳鸣等症状。治疗颈源性眩晕可通过手术及保守疗法,目前多数患者选择保守疗法。治病求本,针灸、推拿、小针刀治疗颈椎均起到较好的改善及治疗作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颈源性眩晕的症状,所以探索一种疗效迅速、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迫在眉睫。现将近20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普通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一般以颈项部和头部穴位为主,刺激颈项部穴位可缓解椎动脉痉挛,激发气血,使其上行灌注于脑,充养髓海,增加脑部供血,头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要部位,刺之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联系经脉,调畅全身,减轻眩晕等症状。
徐文源等[1]针刺治疗颈性眩晕42例,以百会、上星、大椎、风池、天柱穴为主,治疗后总有效率93%。陆菁等[2]取四关、风池、百会为主穴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89.1%。游立[3]治疗颈性眩晕60例,予针刺额中线、顶中线、颞后线、顶枕带,结果总有效率为93.33%。
2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一般是用艾绒在经络穴位或病灶处燃烧或熏烤,使其温热作用渗透肌肤以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艾灸所产生的温热性刺激可补针、药的不足,既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又能疏通气血、通络止痛。
蔡国伟等[4]取双侧天柱、C6夹脊穴(热敏穴) 悬灸15min治疗颈性眩晕,结果总有效率91.9%。吴美倩等[5]取上风府穴,抵达枕骨及有抵触感,留针并温针灸1壮。结果总有效率94.59%。梅江等[6]以温针百会为主联合针刺风池、完骨、颈夹脊等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0%。
3 推拿疗法
通过推拿手法,可调节颈椎小关节的紊乱,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松解颈椎病变组织之间的粘连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
戴春玲等[7]以推拿旋转复位手法为主治疗本病160例,结果总有效率96.25%。王永彪[8]通过牵引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本病107例,结果总有效率98.13%。
4 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融合微闭式手术而产生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可起到松解粘连、缓解压迫、促进血液运行的作用,其作为一种新型疗法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李霞等[9]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主,予刃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80.00%。
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入人体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综合了针刺与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能更好地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邹勇等[10]将丹参液注射风池、天柱治疗40 例,总有效率95%。胡纪原等[11]取醋酸曲安缩松混悬液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穴位注射双侧百劳穴,共治32例,治愈15例,好转16例。
6 其他疗法
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将多种方法结合应用,诞生出一些效果肯定的特效疗法,丰富了临床经验与方法。
覃薛文等[12],通过颈疏散穴位贴敷结合颈疏针治疗本病30例,取颈夹脊、扶突、风府、风池等穴贴敷,总有效率93.3% 。王民集等[13]通过耳穴贴压配合针刺百会、风池等治疗76例,总有效率97.4%。
總结和展望
现代医学认为,椎骨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肌肉韧带劳损而发生肿胀渗出,神经受到刺激使椎动脉反射性的收缩、痉挛,均可使椎动脉血流不畅,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头窍,脑为髓海,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导致眩晕。针灸、艾灸、推拿、针刀、穴位注射、埋线等疗法可消除病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点。近年来,针灸各项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仍不断改进、创新,结合现代医学手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此疾病上,针灸还有许多不足与缺点,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文源,赵军.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01):16-17.
[2] 陆菁,沈群等.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55-256.
[3] 游立.头针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7):665-666.
[4] 蔡国伟,薛远志等.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7):475-476.
[5] 吴美倩,戴朝富等.上风府穴温针为主治疗颈性眩晕111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7):524-525.
[6] 梅江,王云江等.百会穴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内 蒙古中医药,2014(23):54-55.
[7] 戴春玲,忙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60例报告[J].内蒙古中医药,2002,6(4):26.
[8] 王永彪.牵引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78.
[9] 李霞,房连强等.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1):27-29.
[10] 邹勇,金亚明等.风池、天柱穴位注射丹参液治疗颈性眩晕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3):4-35.
[11] 胡纪原,韩咏竹.水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17(1):38.
[12] 覃薛文,谌筱晗等.颈疏散穴位贴敷配合颈疏针治疗颈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1):69-70.
[13] 王民集,杜峰志等.耳穴贴压配合百会、风池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1,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