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2020-08-31凡庆
凡庆
【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实习的学生48例,分为两组,2018年进院报到的学生为常规组,2019年进院报到的学生为研究组,各24例。常规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应用综合教学模式。对成绩优良率进行對比。结果:研究组学生的成绩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79.16%),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综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单一理论教学办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对学生的实习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有极大的帮助,推荐使用。
【关键词】综合教学模式;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成绩优良率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100-01
妇产科是集女性生殖器官病变诊断及治疗、妊娠检查及分娩保障、计划生育及宣教保健为一体的综合临床医学科室之一。临床治疗是患者从进院诊断到康复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临床实习也是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关键一步。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应试阶段,没有调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单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出现理论知识过硬,临床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1]。对妇产科临床实习学生的教学,应采用综合教学模式,结合患者的具体问题,根据问题及临床经验,进行综合性学习。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临床实习的48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对比其成绩优良率,结论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临床实习的学生48例,通过入院报到年份将其分为常规、研究两组,例数分布为常规组(n=24)与研究组(n=24)。常规组学生男5例,女19例,年龄范围为22-25周岁,平均年龄(23.75±1.25)周岁;研究组学生男4例,女20例,年龄范围为22-25周岁,平均年龄(23.72±1.28)周岁。学生年龄、性别等数据统计结果差别不显著(P>0.05),校准合格。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实习导师结合病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带学生看患者,询问病史、进行检查、查阅病理等,最后学生对病例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最后由导师进行观点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总结。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综合教学模式:(1)教学准备。导师选取妇产科临床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在讲课前进行预习,包括文献的查阅,推荐书的参考,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2)课内讲解。导师听取学生准备材料汇报,讲解相关病例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临床症状及注意事项等。进一步对学生提出治疗方法的相关问题,做好任务布置[2];(3)学生主体。在分布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及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共同探讨、审核及再讲解;(4)临床学习。一方面由于妇产科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瘙痒、疼痛等不适感,加之对疾病发展的担心,可能加重其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度欠佳,易因再次感染导致病情的加重或反复。因此学生需进行床旁教学,只有让学生真正接触患者,了解病情及其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在实践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提升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感受患者实际需求,做到良好沟通,以积极的工作状态,纾解患者情绪的波动,进行治疗健康教育[3];(5)问题考核。①制定阶段性解决问题考核目标,将患者进行分配管理,定期查房考核学生对患者的相关资料、疾病等认知度。②导师将学生分组,扮演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在表演中情景再现。考核学生对临床的诊断、病史的采集、鉴别的确认、治疗方案的裁定、医患的沟通等[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优良率。成绩优良率包括①患者满意度反馈(满分20分)、②理论知识考试(满分60分)、③导师评价(满分20分)三项,80-100分优秀,60-79分良好,0-59分欠佳,成绩优良率=优秀+良好。患者的满意度反馈、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导师的评价越好,成绩优良率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选取的48例妇产科临床实习学生分别接受不同教学方式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t检验校准其计量数据,数据采取“平均数值±标准差值”形式表达,x2检验校准其计数数据(成绩优良率),数据采取“n%”形式表达。P<0.05有统计学价值,与此相反则无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接受教学后两组学生的成绩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学生的成绩优良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并没有将实践经验相互结合,导致学生临床经验欠佳,易产生医患关系的不和谐[5]。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需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这也是响应教学革新的时代要求,学生应当有更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辅助提升其治疗效果。
综合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生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提问,增加探究式学习过程,将课堂翻转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内,自行发现预习,并通过探讨、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治疗的经验。使学生对临床工作注入情感,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其职业价值感及荣誉感。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综合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核心,以学生自我的积极探究、独立体验为教学环节,实施自我学习、新知研究、协作讨论的综合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提升显著,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屈丽华. 综合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 (7):77-78.
[2] 吴敏,徐永素. 目标管理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应用与临床意义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1163,1166.
[3] 洪瑛,洪琳. 妇产科护理带教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0,7(1):141-142,145.
[4] 谭红. 情景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 糖尿病天地,2019,6(11):194-195.
[5] 朱翡翡.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