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境因素论析

2020-08-31余秀红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情境政治

余秀红

【摘   要】 要回答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境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情境有基本的了解,其次自然也无法回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境这个基本问题,借鉴心理学界对情境做出的定义,进而分析情境因素对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情境因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效用。

【关键词】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境;思政课堂

[Abstrac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at is the work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first need to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n naturally can not avoid the basic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ituation, draw lesson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 made by the psychological community, and then analyze the rol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and how to use situational factor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sit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1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境”概念

在我国历史上,“情境”一词最早见之于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他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在这里,“情境”指人一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和心境。[1]将蕴含主观感情的“情境”借助于正确的方式方法运用于客观生活中具体场合和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发挥“情境”对我们心灵的慰藉,体悟心头一暖的感动。由此可见,情境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它连结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散落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时而抽象时而具体。

本文重点是论述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境因素,顾名思义限定了情境一词的使用范围,必须是用于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笔者将情境两字拆分为情感和环境,或许对我们理解情境一词更为有益。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主观态度,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缠绕其中,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现代思想家小拉什·多兹尔指出,人类“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去规范或重新规范我们自身、我们的生命,甚至是最高层次的社会秩序。在这个塑造过程中,爱和恨可以成为强大的力量。” [2]言下之意,情感的正面力量和负面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均有益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境是指特定行为人(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下,与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系列的事物及条件所呈现出的情形、状态和境况。农村地区及相对偏远的山区,受教育程度同城市相比弱势明显,做好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更大,情境更加复杂,但无论情境如何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人,花更多心思在农村地区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2  “情境”在农村地区思政课堂中的作用

在思政课堂中主要是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体现“情境”。“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等角度出发,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获取知识或技能,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3]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广泛采用,有其特殊的作用。情境教学法在思政课堂中的作用如下:

2.1  调节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冰冷生硬、晦涩难懂,老师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理解不了,毫无兴趣可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使那颗心与教师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教师自己能跟上这根弦的调门。”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教师创设出生动有趣的与教材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有所得,真正感受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灵动。

2.2  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方法指导下,教师教学照本宣科,没有热情和激情;学生学习像是打卡完成任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师生间存在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尊卑鸿沟,心灵距离远,教与学分离甚至出现对立局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情境教学法的环境下,师生之间必须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交流,久而久之,便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2.3  增強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情境教学法”在农村地区硬件教育设施较为落后的学校开展,遭受了一定的挫折,要求教师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技能,熟悉各种教学平台,方能适应偏远山区网络未能全覆盖的硬伤。2020年疫情期间,自学生们开始上网课,新闻中经常可以看见,家在偏远山区的孩子,冒着寒风、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到地势较高的山头寻一处平坦的位置开始上网课,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更有许多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照顾着,家里只有一部老年机,对老师在微信家长群发布的相关学习信息根本不知情,更遑论网上学习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短板,非朝夕间可以补足的,需要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同时加大监察力度,落实专款专用。

3  农村地区思政课堂教学中“情境”的运用

首先,借助多种情境创建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第一,老师应帮助学生,在思想层面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对提高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巨大影响,鼓励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例如: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关注社会政治热点,阅读报纸杂志,观看新闻信息;第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教学情境的创设之中,比如,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包括小视频、图片、音乐和人物故事等;课中,教师的教学导入方式应尽可能采取辩论赛或小品演绎的这类能够充分突显学生个性和张力的方式。第三,创设出新颖别致、内涵深远的情境。在情景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教学效果呈现优异状态。

其次,重视获取现代化信息资源,强化农村地区教师网络能力素质。网络具有丰富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同网络信息技术联系日益紧密。“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钻研提升教学能力的书籍,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消息,主动同高级网络技术人员沟通并向其学习,增强网络知识储备力量。

最后,加大社会对“情境”教学的关注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应树立“社会即课堂”的大教学观,教学活动应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参与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生活。鲁迅曾说,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环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  结语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境中涉及的“情境”并非单独立地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境的其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习近平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至国家层面了,重要性不言而喻。利用情境因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思政课堂中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决胜期,明白情境因素与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间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切实提升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未来,更应将“情境”因素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鼓励思政课教师不断创新,形成良性的引擎,从而发挥“情境”在农村地区思政课堂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王昌龄《诗格》,乾隆敦本《诗学指南》卷三.

[2] 小拉什·多兹尔.仇恨的本质[M],王江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94页.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35.

(编辑:李晓琳)

猜你喜欢

思政情境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