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
2020-08-31韩蕾
韩蕾
【摘 要】 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通过对莘县70年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的总结,深入剖析莘县农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三型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品牌信息”农业,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治农”策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就莘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莘县;现代农业;挑战;对策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by shen coun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since 70, the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shen county agricultural deep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romot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features" agriculture,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ing "brand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dhere to high quality "for farm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ategy,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construction,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talent JiangNong",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etc.,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Xinxian county thought and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deeply thought.
[Key words] xinxian; modern agriculture;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1 建國70年莘县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1 农业生产能力取得巨大进步
自从建国以来,莘县厚积薄发,农业生产能力发展非常迅速,发展到如今,莘县在优质粮食、绿色无公害蔬菜、小肉食鸡、生猪、精品食用菌的生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如今的莘县还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香瓜之乡、双孢菇之乡小肉食鸡之乡,更是有着中国蔬菜第一县、中国菜乡的美誉。
1.2 农业产业化规模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莘县立足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根据各镇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从70年前的“一穷二白”增加到13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34家,县级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4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社65家,县级示范社78家;家庭农场达到244个,其中,省级示范农场1个,市级示范农场3个,县级示范农场5个。
1.3 农业科技体系初步建成
近年来,莘县重视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对我县农业科技创新进行整体谋划、科学部署,实施农业科技展翅工程,与国内高端科研院校合作,成立莘县农业科技专家顾问团,与中国工程院方智远、吴明珠院士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院士工作站2处;和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协议15个,建立教学科研基地16个,研发中心6个、实验室6个。有鑫丰种业、旭日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家;组织农技人员到省、市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共培育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0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初步形成了“农业专家+农技推广+职业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莘县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2018年共抽检蔬菜样品8000多个,合格率为100%。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店、批发市场等场所建立追溯点112处,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
1.5 农产品营销体系日趋完善
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六届中国(莘县)国际瓜菜节、冀鲁豫西瓜节,两届山东聊城(莘县)瓜菜菌博览会、莘县香瓜电商节等节会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参观、交易。此外,莘县积极发动、组织莘县农人携莘县品牌参加“中国农交会”等各类推介活动60余次,在北京新发地、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举办大型推介会15次,设立莘县蔬菜专销区、鲜活农产品配送直供站200余家。
1.6 农村居民生活取得了巨大进步
首先,莘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持续较快增长,据统计,1949年以来年均递增11.8%。其次,农村居民生活条件逐年持续改善,在农业带来农民富裕的前提下,很多农业发展快的乡镇在省增减挂项目的支持下,启动农村新居建设,农民也住上了二层带院的小洋楼。最后,在扶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莘县始终遵循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进行总览,全力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社会救助保障等,让贫困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现代农业视域下莘县农业面临的挑战
2.1 莘县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亟待加强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养殖业方面,一些乡镇没有做好畜禽养殖区域规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导致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没有形成可持续运行的养殖模式,严重影响了莘县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2.2 莘县农业业态类型单一局面有待改善
农业业态分为农产品和观光服务产品,目前,莘县大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都是采用大棚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农业发展类型较为单一,与现代农业要求的发展高水平、业态多样化还存在一定差距,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虽然也有所尝试,但都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农业产业链建立上,没有形成完整的终端型业态,缺乏育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这两个环节。高品质的种子都是依靠进口,没有相应的科研院所进行研究、攻关[3]。
2.3 莘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
莘县农产品品牌数量众多,但却大而不强,缺乏影响力,虽然近年来莘县已经有了“莘县西瓜”、“莘县蘑菇”、“莘县香瓜”、“莘县韭菜”四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莘县蔬菜”一个集体商标,但影响力还比较弱,没有一个像“栖霞苹果”、“五常大米”一样,让大家不用去想,就能叫得上来的品牌。部分镇村中小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技术装备落后。
2.4 莘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莘县农业科技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县域内缺乏专业的农业科研服务机构和相应的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体系。急缺动植物良种创新,农业科技装备、农业生物菌肥科技创新、农产品科技加工等一大批新技术的开发运营。同时,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以及与之配套的科技培训体系均未得到完善及有效整合。
2.5 莘县农民涉农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农村人口主要以务农为主,务农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导致他们对涉农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不够,维权意识、守法意识都比较差,一方面,我县关于农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尽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费不足,普法力度不够,农民了解涉农法律法规的途径比较单一,农民法治观念不强。
2.6 莘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莘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向城市转移,在家务农人员整体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矛盾突出,严重制约莘县农业发展水平。总体来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由于条件、待遇等限制,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农技人才不愿来农村发展。
3 莘县农业发展的未来思路与对策
建立农业清洁生产促进机制。农业局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县情农情的农业清洁生产条例,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和过程标准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如利用种植业废弃物秸开发食用菌产业,形成“秸杆—食用菌—基质”循环链。对一些做的好的生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示范推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农业生态治理水平。加快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参考文献:
[1] 张洪启.莘县耕地[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8.
[2] 杜志雄,肖卫东.中国农业发展70年:成就、经验、未来思路与对策[J].China Economist,2019.1.
[3] 侯迷红,李玉明,姚锦秋deng.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叶类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31(02),137-140.
(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