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綦江:重庆“南大门”的乡村蜕变

2020-08-31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綦江人居整治

袁麒麟

天蓝水碧,绿满青山;房前屋后,繁花似锦;阡陌有序,稼穑井然。在重庆“南大门”綦江,一幅幅满是诗情画意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綦江乡村的美丽蜕变,源自人居环境整治的“诗意表达”。作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工程和引领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工程,内外兼修和标本兼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綦江乡村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整形:“五沿”变脸 全域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一篇浓墨重彩的封面文章,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是贯穿綦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条鲜明主线。

綦江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各级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统筹、责任部门抓落实,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体系和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简单的乡村洁净行动,而是乡村文明的整体前行。基于这样的决策思维,綦江把乡村建设和管护纳入规划视野,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推动乡村净化、美化和亮化的华丽转身。

綦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从“五沿”开始的。即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沿江、沿城市周边、沿景区周边,设定8条重点线路,在每条线路上重点打造3至5个聚居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对房屋风貌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整治。

思路决定出路,在綦江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再一次得到印证。区里每月通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和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督促各级部门落实责任,靠前指挥。区里充分运用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将街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区里成立调研督导组,每周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反馈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

在顶层设计和创新思维引领下,綦江乡村正在一步步变成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美容:“十个一”领衔内外兼修

扶欢镇高滩村四组刘汉润家的庭院多次入选村里“最美庭院”。刘汉润每周带领全家打扫房前屋后,并在自家院里栽种各种花卉和果木,引得周围村民纷纷前来参观借鉴。

刘汉润家的变化,源于区里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一”工程。这“十个一”工程分别是:美化一幢农家房、绿化一个农家院、理好一户起居室、优化一个厕所屋、畅通一条出行路、疏通一条排水沟、码齐一堆柴草物、围好一个畜禽圈、用好一堆废弃物、养成一个好习惯。这“十个一”工程,涵盖了农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和标本兼治的方方面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乡村自我革命。为提升村容村貌,一场以旧房整治提升和改厨、改厕、改圈、改庭院、改风貌为主要内容的乡村“靓变”行动随即展开。区里将巴渝乡土、民族特色等文化元素融入农房风貌改造之中,在提升农房颜值和价值的同时,也为农家院落注入了文化基因。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内容,随着一批批旅游路、产业路、便民路的建成,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畅通了綦江乡村的经济血脉,基本实现30户以上的村聚居点入户道路“院院通”“户户连”,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乡村绿化、美化和亮化行动,是立竿见影的“整形美容术”。各乡镇充分发动村民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清理各种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和房前屋后排水沟的淤泥等。在村内道路、坑塘河道、闲置空地等公共场所和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和美化,因地制宜打造小品游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等。为让乡村亮起来,鼓励各村在主要道路、广场晒坝和农房院落等场所,推广使用LED、太阳能等节能照明设备。

随着“十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綦江农村已旧貌换新颜,变成经得起细看和品味的美丽乡村。

新生:“残垣断壁”变身微型景观

随着农村人口“农转城”,闲置农房的“残垣断壁”现象普遍存在。清理“残垣断壁”,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消除“视觉贫困”的必经之路。

清理“残垣断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綦江区以文件形式对清理整治类型、政策界定和整治方式、步骤等予以明确,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统筹,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的“残垣断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人、财、物等,集中人力财力打好“残垣断壁”整治战。

为摸清农村“残垣断壁”情况,綦江60支专项摸排小组走村入户,对“残垣断壁”户数、分布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明确闲置原因、权益人及相对权益人成员情况,采集房屋产权人信息、产权资料、实际面积等,逐一登记造册。全区共确认户数8990户。摸清底子后,各乡镇组建“挂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工作专班,对“残垣断壁”进行集中清理。

对“一户多宅”及“建新不拆旧”导致的“残垣断壁”,区里动员党员、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拆除自家、亲属和邻里“残垣断壁”。对农户自行拆除的,根据拆除进度补助相应的工作经费。对不自行拆除或因特殊情况不能自行拆除的,由镇、村安排“助拆”小组帮助拆除。

集中攻坚、典型带动,是綦江清理”残垣断壁“的主要路径。以古南花坝村、篆塘珠滩村、永城中华村为试点,明确危房安全责任,设身处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69处“残垣断壁”清理整治,并就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微型景观。为将整治经验推广到全区,还召集街镇书记、镇长和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到现场学习观摩。

对“一户一宅”“残垣断壁”拆除后,如需新建的,由街道安排专人完善新建房屋审批手续;需另选址重建的,由村支两委协调土地置换;对已办手续、但因特殊情况未能在1年内建房的,由镇街办理延期手续。对无实际进展、整治不力的,由区领导约谈相关街镇主要领导,督促其整改落实。

截至6月底,全区共完成“残垣断壁”整治5126户,一处处鲜活灵动的乡村微型景观正在形成。

铸魂:文化植入涵养乡村未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传承乡愁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工程。在綦江人居环境整治中,乡村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和风俗文化等都被激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只是简单的扫干净、码整齐,而是通过文化与景观的双重植入,涵养乡村的希望与未来。

破与立,是人居环境整治不可偏废的两面。在清理“残垣断壁”的同时,乡村文化的重塑也在同步演进。传统的农村环境,承载着乡村底蕴与民族记忆。綦江通过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和传统工艺,建立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目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等非遗手工艺特色村镇。

綦江的“乡村变脸术”,每一步都是形象重塑与功能再造,每一步都在激活乡村的神采与容光。在复活农耕文化、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促进了文明乡风与乡村旅游的相互涵养,为乡村振兴植入内外驱动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养分。

文明是乡村进化的核心體现。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的变化,更体现在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农村实践。綦江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推手,以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为重点,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农民与市民的差别,对乡村环境的维护与美化,早已成为农村居民的行为自觉。

文化底蕴、美丽乡村与文明方式的化学反应,让綦江乡村实现了化茧成蝶的华丽转身。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元素全部激活,将传统乡村变成了城乡居民想来、想留、想念的向往之地。

图片/綦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

猜你喜欢

綦江人居整治
最美城市“绿化带”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撮粮之术(下)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恐龙脖颈长度竟达一半身长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