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研究
2020-08-31刘娜潘娟张小燕
刘娜 潘娟 张小燕
【摘 要】目的:结合笔者从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等数据库所收录文章研究以及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主要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笔者所工作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里面随机选择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人员时间段来自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随后按照抽签方法将所入选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但临床护理上采用方法不同。其中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在循证护理模式下,实验组患者共4人治疗无效,总体有效率为88.57%(31/3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65.71%(23/35)相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循证护理模式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身体康复速度加快,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循证护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021-01
结合实践来看,心肌梗死主要诱发因素为冠状动脉出现持續性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该病症在临床上常出现的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在休息或者服用药物后无法完全缓解。其常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保障其生命安全,提升存活概率,本次运用循证护理,该护理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工作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里面随机选择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人员时间段来自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随后按照抽签方法将所入选的7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0-75,平均年47.51±5.27岁。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9-77,平均年46.81±6.31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在患者住院期间,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药物,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时间和剂量,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将循证护理作用于实验组。第一,由护士长和其他护理人员共同组建成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根据循证护理的相关要求,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告知其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将重点放在护理操作的练习中,及时发现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差。第二,护理人员应当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若其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时,说明其左心衰竭有加重的情况,其易出现心动过快而导致猝死,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的监测;若其出现反应迟钝、疼痛以及神志不清等状况并监测仪器未有任何异常时,需要及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第三,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必要时可借助现代信息设备,在网络平台中查找相关文献,制定完善的循证护理方案。第四,在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应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向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提高患者对治疗工作的依从性。用亲切、温暖的话语与患者进行交谈,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对抗病魔。第五,护理人员需要在其入院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其讲解该病症的基础情况,以及治疗方法与目的若其有任何疑问应当耐心的进行解答,以免其出现焦躁等情绪。第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在患者进行用力排便时,易出现梗死范围增大的情况,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情况加重等,严重出现猝死。为此在饮食上应当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少盐少糖等,均有助于其排便顺畅,若出现便秘情况,可运用灌肠方式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率,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指标,以此作为本次疗效的主要评判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时,主要以SPSS20.0统计学处理为主,两组患者治疗效率作为计数资料,用(%)来表示,当组间数值符合P<0.05时,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经过护理及统计数据处理后,结果显示采取循证护理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57%(31/35),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仅为65.71%(23/35),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因冠状动脉出现破损的情况,血小板大量聚集在破损处,逐渐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堵塞,最终造成心肌缺血。在临床上诱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为过度劳累、精神异常激动、便秘以及暴饮暴食等,该病症的出现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心肌梗死在患者治疗期间,受到疾病、患者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引发多种合并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大的伤害。目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手术的方式为主。不过,想要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还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
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31/35)、65.71%(23/35),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在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效果相对较好,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佳,方英姿.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 医药前沿,2018,8(29):289.
[2] [2] 周俊. 个案跟踪结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多发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护理学,2019,8(04):330-335.
[3] 赵月英. 循证护理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护理学,2019,8(02):94-98.
[4] 孙环,王秋玲,刘其可,梁冰燚,朱肖霖.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