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肺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2020-08-31房晓星
房晓星
【摘 要】目的:探究肺心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60例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肺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依靠就诊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以及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研究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肺心病;并发症
【中圖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010-01
肺心病又名肺源性心脏病,病变部位为患者肺动脉血管部位,患者发病之后肺部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情况,诱发多种并发症,如未能及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控制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等严重情况[1]。为此,我院就引入预见性护理,并围绕并发症的预防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60例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肺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依靠就诊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女占比16:14,年龄跨度43-76岁,平均(58.41±6.53)岁,患病时长1-9年,平均(4.87±2.16)年。研究组男女占比10:20,年龄跨度44-77岁,平均(58.74±6.65)岁,患病时长2-10年,平均(4.93±2.7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依照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做好各类并发症的预防:①感染预防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感染预防护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无菌操作,做好消毒及管理,做好探视管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情况;②肺性疾病预防护理:肺性脑病是呼吸系统并发症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主要是呼吸障碍导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③缺氧预防护理:加强对患者皮肤状态以及指甲、口唇的关注,如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吸氧;④生活及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提升其自身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①分组统计患者护理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以及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②使用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包含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和(-x±s)描述,行x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以及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
研究组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心病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患者患病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随着患者并发症的逐渐发展,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感受,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治疗效果[2]。预见性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护理方式,其在实际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项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观察能力以及工作能力,提前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良情况进行预测,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提升其自身护理工作能力,为患者提供科学、完善的护理干预[3]。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以及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研究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在肺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以及自发性气胸情况的发生,且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综上所述,肺心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云清. 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019,14(015):153-155.
[2] 李斐. 优质护理干预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64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018,0(2):151-153.
[3] 张志海, 陈嘉馨, 谭慧锋,等. 血清PINP、β-CTX在AECOPD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J]. 国际呼吸杂志,019,9(22):1692-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