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法膀胱经取穴在跟痛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8-31李杰
李杰
【摘 要】:目的:研究埋线法膀胱经取穴在跟痛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沧州市中心医院针灸科行跟痛症治疗的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埋线法膀胱经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痛的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埋线法膀胱经取穴在跟痛症治疗中疗效显著,应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埋线法;膀胱经取穴;跟痛症
【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
跟痛症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患者以足跟部行走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往往在刚下地行走时比较严重,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缓解,而长距离行走后又出现加重,对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跟痛症的西医治疗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为主,但是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院对跟痛症患者采用埋线法膀胱经取穴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至沧州市中心医院针灸科行跟痛症(跟骨骨质增生分型)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8.27±10.81)岁。病程2周-4年,平均病程(1.03±0.21)年。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骨伤科辨病专方手册》跟痛症(跟骨骨质增生症分型)诊断标准。(2)年龄45~65岁。(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外伤性、痛风性等所致跟痛症。(2)排除全身或局部影响肌肉生理学情况:如运动中枢疾患、肌无力等。(3)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精神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者。(4)排除陈旧性跟骨骨折、跟骨肿瘤或结核以及类风湿性脊椎炎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口服醋氯芬酸胶囊(山东云门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52,0.1g×18s),0.1g,2次/日,共计20d。
观察组:患者给予埋线法膀胱经取穴治疗。膀胱经远端取膈俞、肝俞、肾俞、膀胱俞,委中、承山、飞扬,穴位无菌消毒,用9#一次性套管理线针,将0#胶原蛋白线注入所选穴位,然后用创可贴敷盖针孔,20天后观察疗效。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痛的疼痛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使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估。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制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足跟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缓解,或者疼痛间歇时间显著延长,不影响日常行走。好转:疼痛缓解,疼痛发作时间缩短,但对日常行走仍有影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跟痛症是困扰很多中老年患者的疾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行走疼痛。其病因尚部明确,跖筋膜炎是最为常见的病因,西医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要治疗手段,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确,而手术治疗患者往往难以接受[2]。因此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跟痛症在中医属于“痹证”、“肾病”范畴,认为与患者本身气血虚弱,不能濡养筋骨,同时足跟部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因密切相关,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3]。肾主骨生髓,所以中医认为跟痛症的病位在肾,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在埋线时穴位选择膀胱经穴位膈俞、肝俞、肾俞、膀胱俞,委中、承山、飞扬。埋线法是在传统针刺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继承了针刺理论中的穴位理论,并在这一基础上解决了无法长时间带针的问题,采用可吸收的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羊肠线在体内逐渐吸收,不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反应,但是持续对穴位的刺激又增加了临床效果。
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足跟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而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埋线法膀胱经取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殷岳杉,王庆甫,马玉峰,等.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足底应力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5:413-416
杨黎黎,王庆甫,王欢,等.体外定位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6,10:600-603.
李永文.跑腫膜炎跟痛症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7:792-795.